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计算机行业报告:从英伟达看AI芯片发展之路

2023-08-17 13:19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长江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AI芯片的繁荣之路

AI芯片的繁荣之路,GPU进入高速发展期




竞争格局:国际巨头三强垄断

全球GPU市场中,基本被Nvidia、Intel和AMD三家垄断

独显市场中,Nvidia占据领先地位

不同于整体市场,在独显市场中,Nvidia与AMD双雄垄断市场,其2022年Q2市占率分别约为80%和20%,可以看到近年来Nvidia不断巩固自己的优势,其独立显卡市占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2、GPU王者,英伟达的崛起之路

英伟达:GPU王国缔造者,AI时代先行军

英伟达是一家专注于GPU半导体设计的企业

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黄仁勋联合Sun公司两位年轻工程师共同创立。1999年英伟达推出GeForce 256芯片,并首次定义了GPU的概念;随后创新性的提出CUDA架构,让此前只做3D渲染的GPU实现通用计算功能;进入2010年代后,前瞻性预见了GPU在AI市场的应用并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布局;当前,公司以数据中心、游戏、汽车、专业视觉四大类芯片为收入基础,完成了硬件、系统软件、软件平台、应用框架全栈生态的建设。




英伟达公司发展史可简单划分为四个阶段:

蓄力阶段:1993年黄仁勋联合Sun Microsystem公司两位年轻工程师共同创立英伟达,早期致力于图形芯片的研发。
崛起阶段:1999年公司推出GeForce 256并定义GPU芯片。
制霸阶段:2006年英伟达创新性推出CUDA架构。
腾飞阶段:押注AI,数据中心业务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蓄力阶段:1993年黄仁勋联合Sun公司两位年轻工程师共同创立英伟达,早期致力于图形芯片的研发。但当时市场上有20多家图形芯片公司,三年后这个数字飙升至 70家,英伟达在其中并不突出。直到1997年英伟达决定放弃部分已有的专利,转而全面支持Direct X(微软标准),1997年Nvidia推出RIVA 128,这是公司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取得成功的产品。
崛起阶段:1999年公司推出GeForce 256并定义GPU芯片。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功能齐全,可从真正意义上替代CPU渲染图形的芯片,并首次定义了GPU的概念,由此英伟达走上了重塑显卡行业的道路。2000年,公司收购了显卡先驱企业3Dfx,再次巩固自身行业地位,在显卡行业与ATi公司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格局。




制霸阶段:2006年英伟达创新性推出CUDA架构。CUDA是英伟达基于自有GPU的一个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CUDA带来两方面巨大影响,于GPU行业而言,CUDA使得GPU实现通用计算功能,从游戏(图形渲染)向外扩展至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而对于英伟达公司本身来说,其在早期大力推广CUDA,并对CUDA进行了编程语言扩展,使得开发人员能够轻易地对GPU进行编程,奠定了英伟达GPU生态得以成型的基础。




腾飞阶段:押注AI,数据中心业务开启第二成长曲线。2012年Alex Krizhevsky在ImageNet竞赛中获得冠军,从此开启GPU应用于深度学习的大门。此后,英伟达GPU和CUDA模型成为深度学习(尤其是训练环节)的首选芯片,而英伟达也顺势推出海量专用于AI的芯片及配套产品,从显卡硬件公司华丽转型成为人工智能公司。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公司数据中心业务2014~2023财年复合增速达到61.66%,其占收入比例也有2014财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3财年的55%。





为什么英伟达在数据中心牢牢占据霸主地位

总览英伟达历史,即使公司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发展重点,但贯穿始终的,是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和稳定的决策执行能力。事实上,英伟达平均每两年推出一代芯片架构、每半年推出一款新的产品,多年以来坚持不辍,从2009年的Fermi架构到当前的Hopper架构,公司产品性能稳步提升,并始终引领GPU芯片技术发展。




芯片迭代的核心指标:架构、支持精度的变化、内存、互联带宽、算力、制程




生态建设,软件打造最强壁垒

在英伟达领跑GPU市场的过程中,生态的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英伟达生态的建立,主要应当归功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通过统一的计算平台CUDA,构建开发者生态。
不遗余力的进行配套软硬件研发,持续丰富各类GPU应用场景。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科技 / 电子 / 半导体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语音 | 智能家电 | 智能照明 | 智能马桶 | 智能终端 | 智能门锁 | 智能手机 | 可穿戴设备 |半导体 | 芯片产业 | 第三代半导体 | 蓝牙 | 晶圆 | 功率半导体 | 5G | GA射频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圆 | 封装封测 | 显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装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叠屏 | 电子元器件 | 光电子 | 消费电子 | 电子FPC | 电路板 | 集成电路 | 元宇宙 | 区块链 | NFT数字藏品 | 虚拟货币 | 比特币 | 数字货币 | 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 | 保险科技 | 财产保险 |

计算机行业报告:从英伟达看AI芯片发展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