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心
性质,性格,性情,本性。 性为生之心。 花鸟之性,遇山木则清,遇浮华则避。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人类之性,或趋利避害,或家长里短,或柴米油盐,或志存高远,或微若尘埃,或泥沙俱下随波逐流。 生之本心,可随后天而折,而隐,而弯,而消。 不随后天而消失殆尽。 方为性。 种的是桃树,施肥,浇水,修理枝丫等手段,可以使桃树长得更好。 砍伐,火烧,压制可以使桃树长得更差。 长得更好的手段,不能使桃树长为梨树。 长得更差的手段,不能使桃树长为野草。 生之心,就是,外界可促可抑,内在已定种。 小时候看到书本里的人才我就很羡慕向往。 太多了,从王侯将相到才子佳人到天才人杰。 先说王侯将相,乱世需要运气毅力决断力智慧,和拉拢人心的本事。 盛世需要绝对的家世和看清时局的眼光。 算了,太复杂。 那,单靠才华呢? 我们一向以为,努力是通往才华的钥匙,普通的才华自然是这样的。 进课本的才华,努力只是必备因素。 科学家的才华如同一个迷人的果子,我以为是这样的,当你把现有的知识体系整明白了,突然发现你与生俱来有那么一个果子是未知的,那么你取出来,公之于众,这,就是科学家的造就。 而99.8%的人是没有这个果子的。 不知道有两种情况,不学不知道,学了依然不知道。 不学不知道的会有迷之自信觉得是因为自己没学,学了不知道的会清楚的知道天性本性和差异性。 我们以为社会是少数服从多数,而在前沿领域永远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太懂杨振宁,牛顿,但我们所有物理的课本都要服从他们。 多数少数并不重要,真相才是赤裸裸的,且不是人人都有本事明了的。 生之心,是,该怎样就怎样吧。 甭管平庸与出众。 水流湿,火就燥, 同枝相气,同味相投。 没有知己,不用硬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