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2023-09-14 21:57 作者:漫步人生路漫漫YD  | 我要投稿

5.2 跑警报的日子 1939年4月,按梁林夫妇的设计,新校舍在一片荒山野地里建起来,所有校舍均为平房,除图书馆和东西两食堂是瓦屋外,只有教室的屋顶用白铁皮覆盖,学生宿舍、各类办公室全部都是茅草盖顶。虽然条件简陋,但有了这座校舍,联大可以说是在昆明定居了。 在多雨的云南,除了潮湿与闷热使北方来的师生难以忍受,一旦遇到刮风雨,铁皮便开始在屋顶摇晃起来,并伴有稀里哗啦、叮叮咚咚的叫喊声,其声之大、之刺耳,早已压过了面呈菜色的教授讲课声。在此就读过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连同与他一道获奖的李政道等一流学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虽然环境如此恶劣,但西南联大在昆明落地生根后,总有一些沦陷区的学生不断投奔而来。西南联大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毕业生,创办了联大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形成了极为可观的教育基地。 1938年9月28日,“九二八惨案”标志着日军以堵截、破坏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为终极战略意义的昆明大轰炸开始。当此之时,西南联大师生和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人员,因在长沙时已有了跑警报的经验,一看敌机来临,立即向附近的防空洞或野外逃窜。跑警报也成了昆明城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共同的生活方式,频繁的警报搞得人心惶惶,无言是学者还是学校师生,大好时光白白流逝。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为保存发掘出土的文物及书籍免受损毁,决定搬到城外十几里地的龙泉镇龙头村,正在大学准备搬家之时,傅斯年来到了昆明。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