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覆灭,平王东迁,晋国争夺东周开创第一功竟然输给了这个小国


本期话题
公元前773年,周幽王下令废黜太子宜臼,引发了西周的大规模内战。西周王朝因而覆灭。在这场持续20年的大规模战乱中,晋文公力挺周平王,帮助他迁都洛邑,却没想到,东周开创之后,朝政大权落到了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国手中……


就在郑桓公问政史伯之后不久,私欲作祟的周幽王便妄顾祖宗家法和内外臣工的反对,正式颁下了废嫡立庶的旨意,宣布以爱妾褒姒的儿子伯盘取代宜臼成为新的嗣君。
为了避免幽王的杀害,废太子宜臼仓皇逃往申国,向自己的外家姜氏哀哀呼告,以求卵翼。
而随着宜臼的出逃,一场持续20余年的王朝政治动荡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汲冢书纪年》记载: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缯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成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引自《春秋左传正义》

望着眼前如丧家犬一般前来投奔自己的废太子宜臼,申侯勃然大怒:
太子何辜,遽尔废之?!周幽王此刻已然是猪油蒙了心,狐狸精障了眼。跟他温言款语的商量不用说一定没有好结果。要让他知难而退,收回成命,就必须让幽王看到宜臼的背后还有他母亲的娘家人!虑到了这一层,申侯决定,拥戴宜臼在申邑少鄂即天子位,并尊称之为“天王”。
“天王”——敬遵上天的旨意而君临万邦的共主。申侯为宜臼上这个尊号显然是故意跟周幽王打对台。
他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身为嫡长子的宜臼上有皇天钦命的眷顾,下有祖宗家法的护持,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人选。
至于周幽王新立的那个卑贱庶子伯盘,什么“新太子”?那不过是幽王放纵私欲的闹剧罢了。


宜臼在申国即位了!这使得一场原本因夺嫡而生的宫廷内斗一下子升级到了内战的程度。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对坐镇镐京的周幽王来说,眼下他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维护新太子伯盘的名分,而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名分。——发兵伐申吧,誓不回头的周幽王最终决定按下内战的按钮。
可是,西周的王师早在幽王的父亲宣王时代就因屡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而极大削弱,此时这支战斗力孱弱的军队又怎能撑得起周幽王的威权呢?
在申国、缯国与犬戎三国联军的反击下,周朝王师很快土崩瓦解。随之,史伯预言的灾难便真的到来了:
都城镐京被三国联军攻破。25岁的周幽王和年仅6岁的太子伯盘死于非命,而身为王朝卿士的郑桓公友不幸也为他们殉了葬。

幽王死后,西虢国的国君虢公翰拥戴周幽王之弟余臣在携地即天子位,是为周携王,与申国扶植的周平王宜臼“二王并立”,周朝正式分裂。直到21年以后,晋文侯杀死周携王,与郑武公一起迎接周平王赴洛邑定都,周朝才终于又归于一统。

在战火纷飞的20年里,周幽王,晋文侯,申侯,虢公……,一个又一个政治豪强为了逐鹿中原、争当主角儿,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当战争结束,一轮搅动天下的大洗牌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周天子这张王牌竟然鬼使神差地被郑国攥到了手里。
后来周朝卿士周桓公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左传·桓公六年》


这是一番让人破费琢磨的话。郑国凭什么与晋国相提并论,成为东周政权的台柱子呢?从国情上分析,两周之际的晋国,其立国基础较之郑国优势非常明显。
正如史伯曾经对郑桓公说的那样:
(晋国)距险而临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起。——《国语·郑语》
晋国南距中条,右带黄河,江山险固。环视四周,除了虞、霍、魏、芮这些弱小诸侯之外,就只有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与之为邻。而他们当中无论哪一家都难以对晋国构成实质上的威胁。

在西周分裂、二王并立的这段历史时期,执掌晋国的是晋文侯姬仇。在20岁及冠的那一年,姬仇遭遇了殇叔篡位的动乱,被迫流亡。直到4年后卷土重来,杀死殇叔,姬仇才侥幸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君位。
因为有过这样一段被篡弒者困扰的经历,晋文侯姬仇拒绝承认法统不正的周携王,杀死了他,转而拥戴周平王到洛邑定都。
也因此,晋国成了建立东周的元勋,周平王对晋文侯的称赞与颁赐,至今都还保存在《尚书·文侯之命》当中。

和晋国的情况截然不同,郑国在两周之际的立国形势极其严峻。
根据《国语》和《史记》的相关记载,郑桓公在周幽王废太子之前将郑国的国人与财产搬离位于陕西华县的郑国故地,寄居到了今河南中部的郐国与虢国。
申侯率领三国联军攻破镐京之后,郑国故土丧失殆尽,连郑桓公本人也殒命于战火之中。可谁能想到,郑国的崛起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汉书·地理志》注曰:
幽王既败,二年而灭郐,四年而灭虢。
——《汉书·地理志》注

周幽王死去的第二年,郑国便在新任国君郑武公的领导下吞并了郐国,又过了两年,东虢国也被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在迅速占领虢、郐两国的十座城邑之后,郑武公出兵扶周,与晋文侯一起将周平王迎接到了洛邑定都。

毫不夸张地说,在周幽王死后的短短20年里,郑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造了两大令人惊叹的奇迹......
参考文献:
徐元诰《国语集解》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竹添光鸿《史记会注考证》
班固《汉书》
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
杨宽《西周史》
本文系小书房1538(XSF1538)的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