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手记

2023-07-19 15:22 作者:AlexLbjG  | 我要投稿

提醒:记录只是出于对我自身的探索,之前写的东西竟然能有几个人看我是没想到的。为了避免误导,请保持自己的看法。尽管努力的去共情,也尝试做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事来试图了解一些其他人的感受,但始终也不可能真的感受其他人的感受。我的想法只是对自己做一些实验的小小总结,会一直尝试不断修正改良。虽然觉得即便有人看也不可能真信了,但以防万一,请始终保持质疑。错误是肯定存在的,错误的存在意味着还能够继续探索。能够用完美的方式去完美的做一件事时,同时也意味着绝对的铁壁,无限延伸的横亘在眼前;完美即绝望...真的如此吗?这是很久之前的片面看法,未必对,未必错。只谈对错也很片面,有些地方可以这么说,有些地方要那么讲。具体问题始终是要具体分析的,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程度,也影响了具体分析的程度。

之前写了一些没有保存,因此有机会回顾一下写的东西,写了很多很乱,也不是一个时间写的,总结也只需要几句话。

总结对于其他人是没什么用的,只是一些看起来有道理的大道理,其他人总结的道理对我来说也一样。总结,主要还是为了把自己的各种想法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以求能够统一自己的思想,并且之后能够少废些功夫。

我之前所没有保存的那些,正如我很长时间内东想西想的东西一样,当时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转眼就忘掉了,再也不能推导出来,以前总觉得很可惜,就时常记录下来,这些泡沫一样的东西再好也是没用的,只是无根之木。重要的是形成体系的认知的基础,这样才能让我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我的人,而不是凭着感觉下判断之后再为此欺骗自己。感性很重要,但理性也很重要。感性让我成为人,理性让我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举个例子的话,总结就像是一个函数,看到她我就知道她是什么样的曲线,知道每个点的对应,知道她的趋势,而不用去记每个x对应的y是多少。其实,也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只不过我要总结的是我的规律。另外,一个函数通常也会属于一个大类,一元一次的,二元一次的,正弦的余弦的,等等。也就是说,规律能够进一步细分,也能够向上再次浓缩。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哲学,对哲学最大的误解可能就是它跟普通人无关了,一提到哲学就是一些难懂的普通人不该了解的东西。有了一些浅薄的了解后,哲学反而是我觉得最贴切现实的一种东西。我了解的一些几乎都是从最实际的东西出发,尝试去了解它,定义它,发现它在不同场景的作用,等等,不断细化不断考虑各种情况后,再尝试浓缩总结,到最后得到一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这中间过程的人来说,确实是太过于抽象了。我的话,如果认真进行了这个过程,还是能从概念中感受到对此的各种理解的。同时,我不认为哲学是一种非要到什么境界,钻研的多么深入,对一个苹果都要深入到量子领域去研究才算的。不是数学家也能用用加减法,不是翻译也能拽几句英语。虽然我并不觉得去研究哲学是什么好事就是了,起码也不是什么坏事。

感觉有点跑偏,虽然本来也没什么主题。

有的话,应该是关于我的一些...挣扎吧。这么一看确实是走题了。

起因是,在昨晚,梦到了教员。我曾经无数次的幻想,见到教员时该有多么的激动,真的在梦里见到时,我却好像把他当成了外公,像个小屁孩一样向他倾诉各种困惑迷茫和痛苦。我说了什么一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不要怕,只管去做,你还很年轻嘛。

其实就是为了这点醋包了这盘饺子。

现在已经时隔天了,再次去想写了什么时,总也觉得一团乱麻,就好像热了几顿的大杂烩一样,也不知有什么,全都零零碎碎的混在一起了。

苦恼间,突然想道,我为什么要写?想写些什么?如此的没有纲领,或许是因为没有问题,只是凭借感性去随意的宣泄一些想法,于是便想到什么写什么。之所以想要记录,是因为最近迷茫困惑,没什么行动,彷佛困在了这里,想要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可实际写的时候,缺总又会随意的抒发情绪,没有真正的深入去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看似努力了其实却是在逃避这些问题,随便的乱想反而更加迷茫,一条船上的人全都随便乱使桨能前进了才有鬼。

因此,突然明白写什么的话,最好是带着问题写。问题是什么?怎么来的?解决方式?实践结果?等等。

不止是写东西,以前查询如何读书的时候,了解到教员的读书方式是带着问题读,只去看问题相关的,其它的大概看一下,然后再以另外的问题去读。对我来说这样的方式相当有难度,我读的方式大概就是蚂蝗过境一般,漏看一些就一定要回头把整段反复看几遍,生怕错过了什么(其实完全不会错过什么),跳过一页看的话,哪怕只是标题页,之后都会一直心里嘀咕,然后忍不住看了才舒心。看完回顾的时候,经常觉得脑袋空空,讲了什么来着?不过,也不是说就非要去学习这样的读法,重要的是理解书里讲了什么。我读书的问题大概有几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为了读而读的占比还是比较多,经常会盘算多久应该看一本,这本看多久,也因此有些书是囫囵看的;二是,只看一遍有啥用呢,确实有人看一遍就完全领会了,但我只是个普通人,有些很多年前看的书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其中的一些含义;三是,没带脑子,我确实看的每一句甚至每一段每一节都去理解了,但是看完后这些东西全都是散的,漏勺捞沙子一样捞不上来多少,脑子只停在了眼前的东西上,这也就是没有带着问题去看,说什么都明白,但只是当时明白了,喂一口就吃一口,算不得会吃饭。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比如经常不怎么想读,又该读什么之类的,暂时就先不叙了。

再到其它事,基本也都可以用问题的方式来看。做事必然会有目的,总需要动力来让我去做,虽然看起来为了目的很是功利,但我想表达的不是这样的东西。高尚的无私的,也是需要动力去做的,什么都不为便什么都不会去做,高尚无私的目标,为的东西通常是不太常见的。一些无意识、下意识的行为,或许有着一些潜在的目的,比如缓解无聊,或者是身体的自动调节。并非是我主观想到的发出的才是目的。认为自己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体实在太过傲慢。总之呢,假设不是如此,只是狭义的去看生活中的各种事,做一件事也通常都有为什么和怎么做。从我的经验看,基本都放在怎么做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或许是因为从来都没怎么在意过做一件事的原因,现在很缺乏这样的经验,很难彻底找到做一件事的动力。如果现在让我去客观的说,百分之一万会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一样重要啦,因为这样说不会错,或许很多其他人在稍微公开的场景下,说的也都是这样所谓不会错的东西,对个人来说,这就是狗屁,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所需要的就是不一样的,我也并不是说去说这些是错的,只是说,对于一个个体来说,需要自己去做去想,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是谁都帮不了的,只去看别人总结出来的公式,自己最后也会变成公式的一部分。对我来说,现在无比需要的,就是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不是亮出来给别人看的原因,而是怎么样都不会被自己消磨掉的原因。可能就像是盖房子,我现在还在尝试垒地基,想要造一个坚实的不会动摇的地基。可能一辈子都造不出这个地基吧 (~_,~ )。

问题稍微说了一些,如何解决,那就花样百出了。聪明人有天马行空的方式,我这样的也有普普通通的方式。我的方式可以用我做数学卷最后一题的方式来概括,根据已知的条件,找到一个看起来最可能的方向,往死里算,算不出来换个方向继续算(我的水平能在一两个小时里算出来,我的水平也就到这里了,参考答案的各种巧妙解法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实际情况说白了也就是不断尝试,这个方向不行,那就总结下经验换个方向再试。又或者,直接放弃这个问题,就好比不碰奇奇怪怪的食物,或者买不起大房子什么的,对我来说也不算问题,也可以说一直都是否定的答案。作为一个精力有限的人,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去处理的,问题是处理不完的,能去认真处理主要问题就很不错了。吃奇奇怪怪的东西这种事儿,等我真能活个一千年再说吧。

现象-问题-如何解决-实践-反馈-修正

大概是这么个样子吧。

有点意兴阑珊,就到这为止吧。

随手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