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推荐】S1W堆叠入门经验之谈
前文回顾:

适用人群:接触现代块40行模式不久,或处于40L混沌期,或单纯想练S1W堆叠的玩家。
S1W,全称Side 1 Wide,边列纯消四堆叠。它是一种堆满九列留下最边一列空着用来放I块消除四行的堆叠方式,可分为空最右边的9-0堆叠和空最左边的0-9两支。本文以9-0举例。

注意事项:S1W有可能完全能自己学会,比较推荐大家没进步规划的时候再看。本文侧重思维和系统性,采用从零基础新人视角下不同阶段的叙述写法。虽然实际上阶段性可能也不显著——
文中图片素材来自techminohttps://github.com/26F-Studio/Techmino/releases和tetr.io。https://tetr.io推荐在fourtrishttps://github.com/fiorescarlatto/four-tris/releases和tetr.io的ZEN上练习,因为可以撤回重堆(ctrl+z和ctrl+y)。
目录:
用S1W了解游戏
方块印象、平坦地形、依赖块地形
T的堆放、改变依赖
地形管理、典型地形
堆叠组合、地形多解
I的利用率、7BAG块序
40L的无HOLDS1W挑战
展望和总结

用S1W了解游戏
俄罗斯方块的一个奇特魅力在于,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刚开始玩的新人,还是到“绝世高手”,他们面对着眼前的一个个落下的方块,心里都自然而然地有个想法:这一块我应该放这里,那一块我应该放那里……似乎一直有个神奇的东西在不断引导着人们。
我们从心理本能上希望方块被摆放得“有序、有理、可控”。当看到四行之中有一列空缺,而手上就拿着I块时,显然,我们也会下意识地直接将I块放进这一列,消除这四行。

对接触不久的新人来说,当然是先要初步了解这个游戏。键位、手感的设置,方块的种类、颜色、初始和各种旋转形状,场地的宽高多少行和列,HOLD和NEXT……等等。
一开始,新人玩家会出现没有按HOLD习惯、对NEXT、地形的观察判断没什么意识,对各方块没有形成条件反射,对键位操作不熟练等情况。

在浩如烟海的现代块项目中,S1W堆叠成了游戏入门的绝佳渠道。虽然没有统计,在打块生涯里我留意到有相当数量的玩家用S1W打40L,以及许多新人练习S1W进步成果的视频。这是一个值得去探寻的现象。
S1W没有方块操控上的门槛,而且非常普适,能充分展现出对各种方块依赖的地形给玩家。换言之,S1W带有引导和培养堆叠思维的意义,随着在练习S1W上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会渐渐得以解决。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契机来练习方块操控,例如双旋、SPIN操作。

方块印象、平坦地形、依赖块地形
也许可以试着从寻找自己觉得容易记的地方开始。O块就一种旋转形状,SZI两种,JLT有四种。方块名字和它们的某个旋转形状相对应,还可以留意它们的颜色。

在那时,我就对LJSZ这四块产生了一个印象:

下方最左边是J依赖块地形,右边是两格高的L依赖块地形,中间再堆就能在最右边用I消四。
类似这样的情况,放了依赖块之后,局部地形变得平整,水平线上和相邻格子连了起来,显然这样就变得容易堆叠了一些。S1W堆叠要去维持地形的平坦。
接着来看S和Z:

特点是地形边缘缺了一个小角,这样可以一直往上恒定地堆SZ。这里左边的Z依赖比右边的S要重,虽然可能你也会想到用别的哪个方块堆会更好?
地形两边的依赖程度往往比中间重。也是我心想的一个可能结论:玩家堆S1W更经常在边上堆崩,从中间开始崩的情况较少发生一点。想想下图对给出的块怎么堆会更好?感受依赖度的区别。

一开始不用考虑速度,比较像下棋。全局地形很复杂,要识别出相应的地形、看着NEXT慢慢想。这个过程除了是S1W的起步,也是对方块印象的强化训练,让自己下意识对依赖地形敏感起来。

T的堆放、改变依赖
上面问的答案就是T块。先看一个例子:

这里S1W开局的时候,T怎么放比较好?交给大家自行来判断。这也是容易感知和学到的一点:T既能让地形一下变崎岖,也能马上补平。
T块还可以改变依赖:

T能改变恒定堆SZ的局部、选择要JLZ哪一种依赖地形。这时玩家已经开始注意到下一个或者之后的某个NEXT。
其它块一样也能作出改变。还是这个刚才用T选择JL的地方:

还有更多例子,可以在这方面去收集更多堆叠经验。同时这种地形很常见,也算是下文会提到的典型地形。

地形管理、典型地形
估计大家也会同时想着怎么去让地形更好堆一点。有许多固定俗成的堆叠方法可以“抄作业”。比如下面这两种局部地形:

LJ和SZ的这种处理能让它们都继续保持之前的地形。在T盖上去补平地形之前可以想想需不需要用来多放SZ。LJ应该不用多说,无脑易学的操作。
现在玩家已经有考虑前两个NEXT或者为之后的NEXT留后路,而且明显感觉到,维持平坦不是说要马上平整和时刻平整地形,NEXT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地形好坏的评估。
有时会觉得放的块会不会把地形“切割”开来了,以一些类似T槽的地形举例:

除了SZ,JL或者其它块及相应地形也有这种感觉,可以去想一想。切割地形会容易成为较次的选择,地形本身也有着客观的好坏判断。
渐渐地,可能你会有一种“主动创造条件”的堆叠感觉出来:

I可以横放,这样给了SZ平放的机会,O依赖可以这样放LZ或JS解决,有更需要O的地方。
现在依赖块地形已经不再重要,玩家拥有了对S1W的“主动权”:出现不错的思路,已经有纯消四打完40L的可能性,放错了也基本上能想到是哪里开始比较有问题。
另外分享一些比较棘手的典型地形:


对地形管理的拓展或者内核的内容可以看探讨:从奇偶性和传递性分析消四堆叠。当然平时肯定不是计算着这些来放块的啦。

堆叠组合、地形多解
到这里要开始考虑有没有提速的可能,以及回过头来审视整个思维迭代的过程。
从识别依赖到选择依赖,再到对地形变化差别的敏感,最后驾驭三四块的整体堆叠感,玩家在堆叠时思考的东西已经发生了几次质的改变。(先前思考的越来越交给了脊髓)
这个阶段可以尝试去看各种固定形状比如3x4、4x4的堆叠盒子,心形(3x3缺角矩形)等:

对同一个地形设想任意堆叠,按NEXT或者自由想象都可以:

这时之前的要点都不重要了,练习偏向强化各种地形印象以及瞬时思路。玩家在实操上已经能比较从容地堆S1W,成功率显著提高,堆100L甚至更多都有可能。
自我感觉到这就是S1W的最低限度入门~可以到ttthttps://teatube.cn/ttt深造了!

I的利用率、7BAG块序
I什么时候来?玩家会在一个时刻意识到块序的概念。这类现代块游戏的默认块序是7BAG,即七种方块各一个每次都随机排列顺序,组成每一包。同时,这也是定式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


这样每包只有一个I,消四也只能用I。一次消四占了40个格子,至少需要10个方块,所以比如在开局就是不得不用I来堆叠的时候。
有三个不同方向的考虑。以衡量S1W堆叠的质量和效率来说,在之后堆叠过程中I依赖被减少,相对就不会堆得太高,同时也完成了相应数量的消四。因此如果I来得早,就把它HOLD起来,到能消四的时候再用。
40L竞速来说,也许玩家都发现S1W打法有时会多出几块甚至一堆。侧重这个方向的话,除了I的利用率和块序随机的问题外,结合上文的地形多解,将其它方块也用来消行,俗称散消。一般将崎岖、依赖地形留在靠空的一列方便散消管理。

对战的话又很不一样,我以前写过消四观念在现代块对战的树立(上)。当然这已经跳脱出S1W的范畴,去到整个消四堆叠的层面。这也是再之后的练习方向,对S1W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这方面有兴趣可看看【tetr.io】易学的消四续btb经验。

40L的无HOLDS1W挑战
意思是在40L不使用HOLD键来用S1W打完,感觉可用来作S1W堆叠的“毕业考试”。作为一个挑战项目,它的必要性比练S1W本身低,毕竟平时都是用HOLD的。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难,和最初一样慢慢想,抛开速度。做不到也没有关系,以后再尝试。
我曾经发过一些练习录像,包括这个挑战在内:

你会对I的利用率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认识。I一次消四行,40行要10个I,但是又至少要100块,14x7=98,因此至少要到第15包才能打完。这意味着最后至少要遇到第15个I来消四才结束。(它还有很小概率在第99块来,且之后到第16包的最后一块才是I,以112块结束,归结于运气背——)
更高的要求是加上无软降,且不超过5个I用来堆叠(不超过105块的局肯定满足)。快来试试吧!
这个练习过程会让你充分发掘类似本文例子的各种有趣的地方,其实本文也只是举了一些我觉得比较代表性的例子而已。在小柒的视频还有更多例子感受~

并且你会格外留意四行高度是有多高,这点在对战消四观念里很有用。完成之后你会感觉有HOLD直接简单一个档次,全身轻松,似乎S1W也就那么回事,怎么堆都差不多,也更可能提速。(副作用也可能不习惯HOLD了)
至此,S1W堆叠已经完全入门!恭喜!ヾ(≧▽≦*)o(o゜▽゜)o☆(甚至都不止入门了——)


展望和总结
我个人觉得S1W的核心优势是思路提速。它能够筛选出这类玩家,以瞬时思路加快和KPS持续增长的“KPS红利型”为代表。过来是很值得深究的堆叠思路,本文在两者之间的叙述应该能感受到。
S1W堆叠也即可以帮助新人走出混沌期,虽然也不只这一种方法。这几个阶段都伴随着每个一定量的练习过程,所需时间也因人而异。
S1W的上限很高。参考rideris和microblizz的40L纪录:
rideris(三旋)的jshttps://jstris.jezevec10.com/sprint?display=5&user=eriri
rideris的iohttps://ch.tetr.io/s/40l_userbest_5e912413de03bc77bc821f65
microblizz(双旋)的iohttps://ch.tetr.io/s/40l_userbest_5e5037143aa9766ebd47d864
microblizz的jshttps://jstris.jezevec10.com/sprint?display=5&user=microblizz
这方面相关的进阶练习方案感觉比较缺乏?而且成本也比较大。因为有6-3堆叠可以降低达到相应数据的难度。(重振S1W荣光!然而我自己也——)
所以S1W的劣势也很明显,感观上随机性和计算量大。另外也容易导致玩家对消四尤其是对战消四的认识不健全,通常表现为拼命堆高。
居然真的摸出来了,感动(┬┬﹏┬┬)剩下那部分作为自己的40L心路历程以后再整理看看发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