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城市之眼,时装之根——建筑,教你怎样用做建筑的思维来设计、销售服装!

2018-11-14 14:32 作者:冷芸时尚博士  | 我要投稿



时尚公益课堂 

第二十六课


【讲师】Yestin Cao



我是Yestin Cao,本科学历,建筑设计专业,战斗在建筑设计一线和设计思维创新咨询一线的设计人。大头、圆脸、小胡子,爱好是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与其背后的潜在逻辑。


8年的建筑行业一线设计和策划工作经历,2年Design Thinking国内市场应用研究和推广、独立企业创新咨询服务工作经验。I&EAR LAB创始人。


擅长课程方向:建筑故事,空间设计服务场景需求,设计跨界案例分析,用户研究以及基于品牌战略的策略推导等。


我相信我在以下方面的经验可以帮到大家:


自毕业后,我先后在北京、深圳加入不同体量的设计院和工作室感受和实践,后加入BICC中外建设计公司天津分部。我在建筑设计一线工作前后大约有8年时间,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文化和科教建筑)均有接触。曾担任主创建筑师,工程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等不同角色,得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不同建筑项目的核心需求。


自2014年起,一方面由于国内建筑行业出现下行的端倪,另一方面从管理层视角我发现了国内建筑项目长久高速开发与自己学习建筑专业的初衷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开始思考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之间想起几年前曾接触过的“IDEO”公司的一本书《设计改变一切》,其中提到“利用设计思维来改革组织和激发创新”的思路和方向,于是开始钻研和尝试改革自己管理设计团队的工作流程。


2016年至今,我离开公司,开始从事设计思维方法论的推广、咨询工作。一方面,与D9X设计之家开发和实验了一些高校的设计思维工作坊;另一方面,以独立创新咨询的形式,帮助一些中小创业项目进行品牌战略、爆款产品设计和营销传播策略制定。


通过这些实践积累的经验,我可以分享给大家:

  1. 如何分析自己当下是否具备有做品牌的能力;

  2. 从0到1打造品牌的体系方法论;

  3. 小众品牌大众化的思路;

  4. 预算紧张时,品牌传播的办法;

  5. 如何把品牌定位与目标顾客有机联系。


除此之外,公益课堂上我还会分享一些自己了解的建筑与时尚之间的故事;建筑设计师时尚跨界的故事;个人对服装时尚行业的观察和分析。


冷芸时尚圈是我能接触到的最有凝聚力的时尚社群,所以希望我能为这个社群做一些贡献,也期望能借此结识更多价值观相契合,心态年轻且开放的朋友。



城市之眼,时装之根——建筑


一、建筑和服装的渊源


1、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图片来自Pixabay)


聊到建筑和城市,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的城市是从哪儿来的?建筑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建筑研究的是在一个人造空间里面如何去满足人的各种功能需求,我认为城市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有:圣地,村庄和要塞。


其中,“村庄”是最基础的,因为首先要解决人的生产生活的问题,然后出现“圣地”代表的精神信仰、愿景文化,之后还需要规章制度,和对外的防御抵御能力,也就是“要塞”,当这三个元素齐备时,一个城市也就诞生了。


接下来城市会不断的发展,在人们安居乐业的过程中慢慢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电器,甚至计算机、互联网、微信、天猫等,这些新事物带来的结果就是生产的个体化、线上销售力,交通运力都在不断加强,这些也可以说是互联网信息革命后出现的最重要的变化。


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城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了很多变化:第一精神信仰不断复杂化不断的去适应每一个人,而不是个人去适应集体精神信仰;第二,原来我们的人物关系呈金字塔结构,互联网使人物关系变成了网状结构,而城市是互联网固化的落后形态。


2、城市空间的未来


城市空间的未来是万物互联。城市空间的基础单位是人体空间,假设未来城市空间呈现万物互联状态,城市越来越破碎化,更贴近人的空间,服装与建筑的边界逐渐模糊,所有产品的信息都可以沟通,未来我们很多需求在虚拟世界也能达成,比如对于聊天的需求,有很多线上的方式可以满足,而且效率更高。


(图片来自Pixabay)


万物互联可以体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虚拟环境+真实环境。

• 分布式的基础能源网+个体生产端。比如3D打印机的出现使每个人的自生产的能力变强。

• 个体交通+公共交通+闲置共享交通。

• 自生产+自交换=经济系统去中心化。


所以,总有一天,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会融合,懂一些城市知识,多看一下城市的变化,你就比别人多走一步。给大家看组数字——中国有约300个“城市”,2856个“县”,41658个“乡镇” ,662238个“村”,我们按户口计算城乡人口比例是6:8,但户口并不能做数,在城里居住的人早就超过了乡村,商机就在于如何关注和连接他们。


(图片来自Pixabay)


二、跨界服装圈里面的建筑师


跨界服装圈的建筑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玩票,另一种是转行。

关于玩票,给大家举个例子。张永和是非常有名的建筑师,他也曾研究西装,他看到了奥斯卡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男人最重要的事儿就是经常去找他的裁缝”,然后他开始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你常常去修衣服还是买衣服呢?


(图片来自Pixabay)


之后他又开始尝试理解,西装是设计给“久坐的人”还是“行动的人”,是“静态的服装”还是“动态的服装”呢?最后他参考了以前的人穿西服的感觉样式,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在西装背心的位置加了一块三角形的布块,满足自己在穿西服时常常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风吹到三角区时感觉很冷。


他的思维习惯就是典型的建筑学思维,他不在乎传统、规矩,而是研究为什么会这样,服装到底给人带来什么,研究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扎哈·哈迪德,图片来自Pixabay)


另一个是扎哈·哈迪德,她设计建筑的特点是注重流线感,她喜欢三宅一生的服装——带有解构主义,她这样形容服装跨界——“我大概是喜欢把建筑穿上身的感觉”,所以她直白地借鉴建筑灵感,把3D建模推敲的方法直接用于成品。


所以,建筑师跨界服装,往往能体现出其调研思维的强项,从用户出发,结构应用似乎是下意识的顺畅但与此同时略显生猛,对人体穿衣的尺度会与建筑空间的刚性感觉混淆,未必舒适,也不太在意服装的社交属性,比如社交货币和情绪表达。如果在建筑学空间考量,社交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空间是反社交的,而在服装界,社交大概是目前可见的最重要的价值


三、如何用做建筑的思维来设计销售服装?


(图片来自Pixabay)


1、设计创新有哪些角度?


  • 结构、材料、技法上的创新。

  • 借鉴自然。高迪在巴塞罗那,做了几个非常有特点的建筑,对结构处理非常奇特,他是自然主义者,从自然中汲取养分,圣家族教堂在建筑历史上对结构有着创造性的运用。

  • 视觉传达。在和艺术家的跨界合作中常用,比如施罗德公寓简介蒙德里安平面构成的元素。

  • 精神与情绪萨尔克生物研究所,规划概念追求的是雅典卫城里面的效果,触动人的回忆和想象,再比如光之教堂,很纯粹的触发人的情绪,服装有类似的作用,比如一些潮服、纪念衫等。



  • 借鉴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东西在建筑界很早开始用了,比如华特迪士尼音乐厅,给人很新奇的空间体验,现在服装界也越来越多用到人工智能来设计出更多定制化的东西,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大潮,和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

  • 可再生建筑。比如台北花博展览馆,建筑表皮使用的是再生材料,保修维护非常便利,造价也极大的降低了,在服装界,其实只要卫生、消毒过关,有些材料再生的可能性很大,比如目前通过处理烟蒂中的醋酸纤维,用作服装材料,都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潜力。


2、如何做好服装品牌建设?


首先理解品牌是什么?一个品牌需要有:人+精神信仰+安全感+社交货币。


其次,找好品牌的定位。不要一开始定位成很大的品牌,更多寻找品牌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城市里有那么多不同的人,他们有不同的需求需要被满足,要么最快的进化,要么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标,才是正确的品牌定位。


最后,策划推广很重要。当我们要完成的服装功能性越复杂,越能卖出高价钱,开发难度也越大,另外,互联网变化使信息成本降低,消费者更加理性,千万不要没有策划就做推广。


最后是Q&A环节,如果有更多问题想请教讲师,可加入冷芸时尚圈或者添加讲师微信哦



本文为课堂直播精华,配合讲师讲解使用更佳哦!

关注微信平台冷芸时尚,目录下找到原文,即可回看。



想知道服装买手到底是做什么的?

也可以猛戳买手小课堂▼了解更多哦~




冷芸也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市场调研课
初中级买手课+创业课


所有文章均为诚意原创。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有所收获,感谢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点赞,转发,关注,打赏。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

城市之眼,时装之根——建筑,教你怎样用做建筑的思维来设计、销售服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