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9.1 客观真理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九章 真理
全部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寻求真理的强有力的武器。对马克思主义者说来,最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和献身于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
第一节 客观真理
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里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内容叫做客观真理。
关于真理问题的观点是和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紧密地联系着的。唯物主义者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他们就必然承认客观真理。列宁说:“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这都是一回事。”[1]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他们就必然这样或那样地否认客观真理。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把世界看成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认为对真理的认识就是对绝对精神的认识。在宗教看来,上帝是真理的化身,真理是上帝的启示。这些观点都否认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质上否认了客观真理。
从贝克莱、马赫主义者到当代的实用主义者、逻辑实证论者等等主观唯心主义者,都用不同的方式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用主义者主张,凡是有用的、有效果的、能给人带来利益的东西,就是真理。美国的实用主义者杜威说:“既然工具本身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真假就不是命题的特性了。工具只是有效的或无效的,恰当的或不恰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美帝国主义的奴才实用主义者胡适说:“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他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真理’的美名的。我们所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真理和我手里这张纸、这条粉笔、这块黑板、这把茶壶是一样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工具。”[2]可见,实用主义者眼中的“真理”,只是能够满足他们的主观要求,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工具而已。这是不折不扣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当然,人们掌握了真理,能够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人们带来利益。不过,真理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给人们带来利益,是因为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符合于客观实际。决不能把凡是能够满足某些人主观需要的,对于某些人有用的、有效果的、能带来利益的东西,都叫做真理。投机家、冒险者、骗子手谎言和谬论,有时也会产生某种效果,攫取到某些利益,但是,谎言和谬论永远不会成为真理。有的反动资产阶级哲学家声称:“真理就是不断重复着的谎言。”这就一语道破了主观真理论的实质,充分暴露了这种反动哲学的腐朽性。主观真理论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混淆真假,颠倒是非,把知识和迷信、科学和宗教调和起来,宣扬蒙昧主义以愚昧人民,强词夺理地替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辩护的反动工具。
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看来,真理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有各人自己的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在实际上取消了真理。有些唯心主义者为了摆脱这种取消真理的必不可免的逻辑结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真理不是个人承认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承认的东西。马赫主义者博格丹诺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所谓“社会的、全人类的”词句,是掩盖不住主观真理论的荒谬性的。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偏见和宗教里的天堂、地狱、妖魔鬼怪等等邪说,曾经在一个时期比科学知识还普及得多,为社会上一般人所公认。相反,新发现的真理,常常不能立刻得到公认。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多数人的意见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无论怎样,一种观点是否是真理,不能以承认的人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多数人的承认或者不承认,仍然是意识范围内的事情,把真理说成就是社会一般公认的东西,也还是主观真理论。
真理是客观的,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尽管人们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观察同一对象会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但是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
注:
[1]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28页。
[2]《胡适文存》,第2卷,第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