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截然不同的春秋分 2023年迪拜司马经典赛

2023-06-24 22:08 作者:中二睡神R  | 我要投稿

原文作者:Mahmoud(Twitter@mahmoud1933)(由于经常做步频分析所以一般称为步频哥)

原文链接:https://bookers.tech/post/46b37369-7340-4a95-aec0-52ccdac10e43/

原文标题:次元が違うイクイノックス 2023年ドバイシーマクラシック

原文上传于2023-03-27,翻译仅供参考,有不准确或错漏之处请务必指出,如有侵权将会删除。

以下为全文翻译,共计约2700字,括号内均为译者注释



以这个阵容为对手,展现出了让人完全无法想象失败场面的压倒性胜利,于是就来复盘一下春秋分在今年的迪拜司马经典赛上的表现吧。首先将起跑1200m的平均步频和去年的日本德比与有马纪念比较一下:


步频介于跑得比较放松的日本德比和为了争抢位置而上前取位的有马纪念之间,这次虽然起步后也(与有马纪念相同地)向前冲刺取位,但因为其他马不想跑逃而变成了春秋分单独领放的形式。乍一看(春秋分)是被迫领放,但相比起步冲刺占到位置后就拉缰绳降速控制节奏的有马纪念,这一场在100~300m处的步频还要更快些。带着“领放也不坏呢”的想法,以保持着自己舒服的节奏奔跑为优先的结果就是这样了吧。即使200~300m之间略微提速,在这之后就逐渐地放慢了步频,到起跑约500m处就保持住了稳定的步频持续前进。

这属于起步冲刺取位后,让速度平缓地下降到一定水平的安全跑法。在欧洲12F赛事中十分普遍,却是在日本赛事中比较少见的景象呢。日本的普遍情况是在进行出色的起步冲刺取到位置后,一定会立即开始降速一控制节奏。本场虽然大帝稍微有些抢口,但比赛的速度变化倾向如果能像这场一样发展,我想抢口的马也会减少一些。

 

日本德比时是倒数第3位,有马纪念时取位在中团处,而这次根据步频的变化来看,起跑600m为止的节奏是2022有马纪念≥2023迪拜司马经典赛>日本德比的情况。而论前1200m的话我认为是跑在了目前为止最快的节奏上。因为目前还没有Trakus收集到的圈速数据,只能想办法自己计测了一些重要的分段计时。如同前篇所说,因为迪拜美丹马场的各个摄像机画面并不同步,尽管数据收集相当麻烦,还是得出了春秋分前半部分1210m的分段计时大概是75.80s【官方计时为75.37s,后续数据均以作者自行计测进行推论】。以日式计时的1200m换算就是73.98s。前半部分是每200m平均用时12.33s的节奏,后半1200米用时69.85s,换算下来就是每200m平均用时11.64s。这个前后节奏分配与以73.65-68.25跑下来的日本德比相比,这次春秋分的领放比起日本德比时的自己,在经过半程时跑在了领先0.6s左右的前方。那场日本德比过半程时跑在春秋分前方0.6s的对手是胜局在望。也就是说春秋分以与日本德比时的胜局在望同样的节奏跑完了这场比赛。即便偶然也能算是个十分有趣的数据。

 

日本德比时跑在胜局在望与春秋分之间的马是绝技。这个节奏如果放在这次的迪拜司马经典赛上大概会取位在第三、四名处。而绝技在相当高速的马场上也只跑出了3F(即约600m)用时34.5s的冲刺速度,就算跑在了较慢的追走节奏上,也不会慢到那种能让他在最后冲刺时大幅提速超越前方的情况。如果这次的春秋分拿出了比日本德比还要出色的表现,创造更快的完赛时间的话,就会演变成将其他马的体力更进一步消耗的节奏,对于其他参赛成员来说,春秋分的领放并不是能轻松应对的。轻松愉快的只有春秋分自己,对节奏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将完赛用时换算成日式计时法的话是2400m用时2:23:83,每200m平均用时11.96s。迪拜草地大赛完赛用时的日式计时法是1:46:19,每200m平均用时11.80s。1800m和2400m道赛事的每200m平均分段计时差在理论上应该是0.3s左右,因此完赛时间的含金量一定是迪拜司马经典赛这边更高。和春秋分本场完赛时间同水平的日式计时1800m完赛时间是在1:45:2的程度。

接下来是后半1200m的步频比较:


逃马和追马的末脚会有什么样的差别,这张图的折线变化将这一点如实地呈现了出来。机会难得就写一写基本点吧,逃马在序盘阶段会使用更多的体力来向前取位,与此同时追马则会保存体力,其结果就是取位到队伍的后方。当比赛进程过半,追马就需要更早地发力来追近与前方的差距,而此时所需的体力就是在序盘阶段所保存下来的部分。另一方面,逃马因为在序盘就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因而就不得不推迟启动末脚的时间。能力相等的马在跑比赛时,要想知道胜者会是前马还是后马,就看最后冲刺的时机把握得如何。关键在于过线前都一直采取最有效率跑法的马能获得胜利,这就是赛马的基本原理。春秋分也会因为取位而导致启动末脚的时间产生变化。这次,明确的启动节点在离终点600m处,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后来和第2名的韦氏做个比较吧:


离终点1200~900m处的差值,体现出的是这两匹马的基准步频(原文写的pitch range,这里不是很确定,做了自行理解的意译)差异。虽然可能看得多少有些偏差,不过在离终点800~700m处韦氏的步频就开始加快。韦氏启动末脚的时机就在这里了。离终点600~500m的区间里春秋分也开始加速,而韦氏因为步幅较大而看起来在过弯时有些难以继续提速。离终点500~400m处的步频基本是一致的。从进入第三弯道到离开第四弯道的离终点800~400m这个区间里,这两匹马的步频尽管相比之前的基准步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距离却完全没有拉近。(春秋分)享受着向前取位带来位置优势的同时,比起对手也显然从容得多。这是奔跑能力的差异体现。春秋分即使在序盘选择领放而消耗了体力,留有的余力也仍比韦氏更多。若是不发生较大的事故等意外情况,这2匹马的前后位置再重赛1万次也不会发生变动。

 

春秋分的飞奔场面被描述成“不打一鞭”。然而进入最终直线后的离终点400~300m处,步频相当迅速地加快了。一下就把速度提了上去。剩余400m的标杆经过之后,虽然看起来不太明显,但李慕华骑手的手部动作略微加大了一些(看特写可以认为是起了一下指示鞭),这一行为让春秋分准确地收到了鞍上油门全开GO的信号。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想象由逃马跑出的强烈末脚。

后半1200m的节奏推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69.85:11.84-11.83-11.94-11.54-10.98-11.71

 

基于这个数据,每200m的平均步幅长度是:

 

7.71-7.68-7.61-7.63-7.49-7.51(m)

 

提速时步幅立即加快的同时,尽管通常而言步频也会加大,不过以往已经多次讲解过,春秋分是通过收窄步频来一口气提升速度的呢。这之后再加大步频来维持速度,采用着这样的跑法。杏目在这点上也有些类似,末脚能有如此水准的马着实是凤毛麟角。将其称之为天才般的步法也不为过。上述的最后800~400m的区间里步频加快不多,而是通过加大步幅以在弯道中也得以加速(与上文中讲韦氏的段落读起来有些矛盾,译者猜测可能是由于韦氏的基础步频更慢步幅更大,从而没办法在弯道再加大步幅,相对而言步频快步幅小的春秋分就依然存在这样提步频的加速余地)。只能说非常出色。最后的200m出平均步幅长度没怎么增加是很早就开始减速带来的影响。这个折线图看起来有一些既视感。不过,毕竟是自己做的图,别说什么既视感了,看起来根本和这匹马一模一样啊,我立马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在作为大震撼引退赛的2006有马纪念上,在很短的距离内就一口气将其他马全部甩开,减速后散步过线,与其十分相似的就是本次的春秋分。最后50~0m的平均步频为0.472秒/步。这个,和调教时在起跑阶段的悠闲慢跑差不多程度。实际上在离终点还有10步左右就开始减速放缓了,这个,如果不做减速地持续奔跑的话还能再快0.3~0.4秒的样子。(春秋分)与2着的韦氏时间差为0.59秒,实际上是差了0.9~1.0秒,大概5又1/2~6马身的差距。尽管进入古马年后能明显感觉到实力上了一个档次,但个人看来距离到达完成期还有些时日。真正意义上的战胜世界,去将它亲手实现吧。


截然不同的春秋分 2023年迪拜司马经典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