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轻装上阵的汉服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改变,对服饰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现代由“重装”向“轻装”的转变,比如西服中的三件套。


今天本文的着眼点与汉裁关系不大,只是想缕缕汉服的轻装化表现形式。
一、依托洋裁的“汉服”轻装化途中
这种完全建立在西方服饰体系下,采用部分汉服元素裁剪拼贴,带有汉服风格的时装,它并不属于汉服体系。因此,目前大家比较习惯将其称为“汉元素”时装,在我看来这种归类也是合适的。比如:

然而,此类服装致命缺点,是终究站在欧洲注重裁剪技巧贴身窄衣文化上的中国风,而且此类服装的生产商家,往往将汉服系与盘扣系一起设计制作,毫无区别地都打上“国风”标签。这种在西方服装体系下的元素拼贴,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服饰体系风格。
二、依托平裁的东方式西装
首先强调一下,这里的平裁指采用布料折叠方式为基础的服装制作方式。关于平裁与汉裁的关系,将会另外写文论述,在这里强调下平裁服务对象除了汉服,还有旗袍和服等,所以,汉裁不等于平裁。
这种形式与第一种形成了有趣的反向思维,清华大学李迎军老师的作品可以作为典型,其运用平裁手法,制作出的西装款式。能够用一块布的思维解构西装,可以说是东方服饰文化在西方服饰体系中的体现。虽然,李老师是从平裁角度制作出轻便式服装,但是他的出发点与汉服并无关联。


三、汉服自身的轻装化探索
汉服自身向日常轻装化形式转变,我认为比较理想的路径,是在现代汉服体系的框架下,遵循汉服的本质特征,运用汉裁工艺制作出的汉服款式及其装束,这种装束必须适应现代生活场景。如此便构成了汉服自身发展轻便装束的探索路径,从而达到现代汉服体系建构过程中,汉服本身重生和自然演化发展。为了方便对比我挑选了一个同袍的作品,其思路大概符合汉裁+遵循汉服特征+适合现代生活这一路径,虽然这个案例也仅仅局限于日常着装,但是只要我们把范围扩大到包括通勤、休闲、运动等应用场合,这个轻装化的探索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

本文和汉裁关系不大,但个人觉得在汉服、汉裁发展的大过程中,了解与之相关联的服饰体系下的探索也是有益的,以上列举的三条发展路径都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汉服在当代的发展,也包括在对不同服饰体系和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你心中有什么轻装化做得优秀的汉服店或者店家的某个款式吗?欢迎留言!
从今年开始,我们陆续发布按照体系法研发的款式,栏目暂定名“一期一新款”,可无偿商用,供汉服从业者参考使用。接下来我们将致力于深衣大类的款式探索和研发。大家想要做什么深衣款式,也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来尝试分析其基本结构,一起探索汉服新款。欢迎反馈正反意见,促使我们继续前进。还有更多的考据文章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汉服世代”。
我们还建立了“汉裁”微信群,对汉服剪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阿罗微信Chinesehanfu,拉入“汉裁”微信群。
文案:汉裁
编辑:芽芽
美工:芽芽
审阅:汉服世代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如您对内容有疑问或更多看法欢迎留言
欢迎加入粉丝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