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BRO×Redline丨Taisan Star Card 法拉利 F40 JGTC 1995 #34

首先,分享一个开箱悲剧......

【车辆背景】

1995 TAISAN StarcaRd F40 JGTC GT1,本车所属TAISAN车队,是第二台进入JGTC赛事的F40。

而第一台F40,也就是红色#40,是一台直接由街道版F40改装成JGTC赛事规范的赛车。
而本台,经典advan红黑配色的#34,则是一台纯正的赛车。
这台F40并非什么无名之辈,它其实是著名的,底盘代号为#80742号的法拉利F40。
1989年,底盘代号#80742的F40被售出。
1991年,#80742号F40被再次交易到Jolly Club创始人之一,Marco Angiolini的儿子,Roberto Angiolini手中。
1992年,世界跑车锦标赛( 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由于日益上升的成本和不平衡的收益而崩溃。汽车生产商和私人车队开始投身于成本更可控的国内赛事,包括法拉利。在1992年的意大利跑车GT(Campionato Italiano Supercar GT)中,F40表现优异,而在1993年,规则变得开放了。法拉利通过位于帕瓦罗的Michelotto对所有F40的竞赛用户提供GT化升级,提升马力,减轻车体,以及全车系统性的赛用化改装。

1992年,Roberto Angiolini通过Michelotto,将#80742升级到了GT(CSAI-GT)规格。
1993年,在壳牌石油的赞助下,#80742被交给了Jolly Club准备参加意大利跑车GT(Campionato Italiano Supercar GT),由马可·布兰德(Marco Brand)驾驶。而#80742以巨大优势直接拿下了1993年意大利跑车GT冠军,在举办的10场比赛里赢了9场,比第二名的积分高了一倍......
1994年,该车根据规则继续升级到当年的GT标准。本年赛事增加,#80742赢了六场比赛,而且收获了大量的第二名。

而在世界的另一头,日本的最高赛事——JGTC也在如火如荼的举办。Taisan车队是赛场上预算最多的车队之一,拥有另一台#40红色F40,宝马M3和数十台911GT2。由街车升级而来的#40号F40在JGTC里表现稳定,让Taisan车队期望引入一台真正的赛用F40。而这台被交易的F40,正是在93年在意大利跑车GT里杀疯了的#80742。
在交付之前,#80742被Michelotto马不停蹄地升级为准LM规格,包括由Michelotto生产调教的引擎, dog–ring变速箱, Brembo 380刹车,HKS Piro球头悬挂,18寸Oz racing车轮......等等。

#80742被涂上了经典的黑红配色advan涂装,作为#34号战车,参与JGTC大奖赛。由于已经是1994年赛季末, #80742仅参加了1994年10月23日在山口Mine赛道举行的三洋杯300km耐力赛(Rd.5,最后一站),并获得第8名。
而该场比赛的冠军,正是另一辆征战JGTC的F40,红色#40号。

而1995年,由Taisan车队对于用车策略的调整,#80742仅出战两站:
2月4号的铃鹿300km,以第11名完赛;
4月5号的富士杯,未完赛。

在1995年这两站之后,#80742被封存。至于这台车后续如何,本文就不展开讲了,反正是被涂回了壳牌石油涂装。
不过作为最猛的赛用F40,甚至是最传奇的法拉利赛车之一,任何拥有者都知道#80742这台车的价值,并且关爱有加。

这台法拉利F40——#80742不仅在西方本土赛场赢得了伟大的胜利,还穿上了东方的战袍,越过大洋征战东瀛。
#80742最终#7 Jolly Club MonteShell F40的身份活下去,
而#34 TAISAN StarcaRd F40,这台红黑色战马,则永远化为了赛车历史中疾驰的魅影......


【惨案】




EBBRO与Redline联名产物,1/43树脂车。
开盒就发现车碎了......海淘的,也没办法追责了,只能自认倒霉。



没想到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该款车碎掉的案例。
而本人于此不久后购入的红色#40 F40,以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损毁了:

(双 喜 临 门 . jpeg)
究其原因,这车结构设计太离谱。
作为树脂车,整个底盘就一个前螺丝,后面由于有发动机舱,没法布置天地钉。

于是设计师选择把底盘末端延长少许,形成一个插隼,直接插在车壳尾部的一个槽位里。
没错,就上图红色箭头所指处,就是这么短。

而该车的底盘螺丝口是平行布置的,也就是说,侧向的受力点就一个。
车子底盘随着台座固定螺丝的拧紧,而向下产生形变,
直到底盘末端脱出车壳,全车结构崩溃。

还能怎么办,修呗。

仪表盘有贴纸,方向盘有涂。

引擎舱,有就行。引擎舱的支架也坏了。
这个非常难修,因为这个结构,在流水线上是先通过后窗安装进去,再贴上后窗的透明塑料片的。
我们修复的时候没办法反向操作,只能随底盘往车壳里怼,非常容易对支架造成二次伤害。

窗户上用蚀刻片做了开窗。

基本修完,长舒一口气,基本车型保住了。

顺便上点儿田宫水蜡。

【实物図】







作为价格三位数级别的43,其实做得还算是可以的。
就是天线太蠢了。姿态我感觉还能低一点,不过已经是残车了,我就懒得再动刀子了。








做工嘛还是那个redline,没啥好说的,入门的1/43树脂级别。
黑色的涂装和大量的贴纸隐藏了不少细节问题,但是贴纸很厚,边缘有点明显。





一些小的细节确实蛮用心的,立体雨刷,蚀刻片油口,开窗准确的后窗啥的。



引擎舱里那个X形支架是真的难修,不管是本身的截面还是结合处都太细了,修起来太恶心了。



前唇断裂后修复也歪了一点点,无所谓了,佛了。


重新回台座,这次真是有够折腾的。




总而言之,这个题材真的非常香。
但是设计师拍脑袋想出来的愚蠢结构设计,让它在运输中有非常高(个人认为高于70%)的损坏风险。
而且由于该车结构是一次性组装设计,特别是组件颇多的引擎舱,损坏之后几乎无法修复如初,
再加上本车前唇与车身一体,非常脆弱,只要磕碰就必然完全碎裂。
一旦需要修复,整个过程就会非常恶心。
不推荐入手,除非你相信自己的运气够好,或者觉得自己够闲。

红色#40也在修复了,算是个小预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