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想三篇之一——学无所用,值吗?
事情的起因,是跟朋友聊起了一个话题。
现在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大学是不是白上了?当初专业是不是选错了?当初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汗水,值吗?
我们把值不值分成两个阶段来看,大学毕业前和大学毕业后。
大学毕业前
我记得很早之前听人说过一句话,抛硬币可以解决大部分选择困难,并不是因为它一定会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当硬币抛起的那一刻,你会知道更期望哪个结果。
我觉得选专业也是一样的。
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必然也是经过各种考虑和权衡,最终的选择未必是最心仪的,但一定不是毫无兴趣的,在你填下志愿的的那一刻,你心里会知道自己想学的是什么。
或许因为某篇文章,或许因为某个故事,或许因为自己心底的某个幻想,或许因为某个方面的考虑,总之,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自然有所心仪,有所喜欢。【服从调剂的不要抬杠,那属于志愿没填好】
好了,那么直到学生时代结束,大学这段时间应该不会迷茫,毕竟学的就是自己喜欢的(或者虽然不是很喜欢,但是认为应该学的)。
这一个阶段,所学及所得,是不存在学无所用这个问题的。
大学毕业后
很多人觉得茫然便是在这个阶段,当他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工作内容跟自己学习的技能毫无关系,需要从头重新学习,感性上很难接受这件事情。
在这里,我首先要指出一个大家经常选择性忽视的问题,工作≠生活,我们学东西也不仅是为了工作。
第一个例子,学医
如果一个人喜欢医学,学的医学,工作后做了医生,工作期间继续进修,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所学终生受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未来更少的自由和机遇。
事实上,我同学里面学医的并不少,我媳妇也是一名医生,她经常说自己可以一眼看到几十年后的生活,一直到退休都不会有什么改变。而每当看到朋友圈,哪个朋友去旅游了,哪个朋友去做头发了,哪个朋友去健身了,那个朋友放寒暑假了……她都会很羡慕,然而职业特性决定了她没有自由的休班时间,哪怕休班也不能远走,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
这属于学以致用了,你可以说很值,但是里面有多少泪水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第二个例子,学画
我堂哥上学那会学习不好,为了高考录取,学画画考了艺术生。
大学期间也学画画,然后毕业后先后换了两个工作(与画画无关),都不合心意,在工作六七年后,辞职不干了,回家创业,开始做旅行社。
他原本并不喜欢画画,学这个只是因为高考录取分数低。
但是后来他养成了画画的习惯,把画画变成了一种爱好,工作之余会自己拿上工具出去找个地方画画。
我跟他聊起来,他会谈起他的室友,他的兄弟朋友们,当然,全是与画画有关的故事。
他最初可能不喜欢画画,但是几年的学画经历,让他所有的美好回忆,或者说整个青春,都跟画画密不可分,然后就喜欢上了画画。
他的旅行社去年年初受到了疫情冲击,关了挺长一段时间。
我跟他聊起来,他说工作这东西,很可能经常变动,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爱好是一辈子的事。
他的这种观念我觉得很对,一个人可能换各种工作,但是如果养成了某种爱好就会伴随一生,大学学的东西不一定要用于工作,可以变成爱好来丰富生活。
第三个例子,学农
好吧,这个说的就是我自己。
我学的农学,工作与农学无关,爱好与农学无关。
然而我并不觉得我的学习没有价值。
在我看来,生活本来就是一段一段的,彼此虽然有联系,但是也相对独立。
某天,领导安排我组织一个会务,我会用心去做好,安排座次,下发通知,核实人员,现场登记……一系列工作做完了,任务结束。
然后,领导安排我写一个调研报告,我也会用心做好,明确思路,规划路线,走访座谈,征集意见,整理总结……一系列工作做完了,任务结束。
再然后,领导安排我协调某件事情,……,又是各种忙活,然后任务结束。
我就是一个小卒,在单位里,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我不会去说这跟我的专业不符。
对我来说,每一天做的事情都可以不一样,不管让做什么,尽力做好就是了。
而我学农的经历其实也一样,让我下地就下地,让我进实验室就进实验室,让我算微积分就算微积分,让我学化学就学化学……
大学的经历,学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时也养成了不管做啥都尽量做好的性格。具体学到了什么东西先不说,至少我收获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学习的习惯,而这些可以用一辈子。
所以,学无所用?
不存在的。
学到了就是学到了,永远不会浪费。

简单总结:
如果工作与上学时学的专业不一样,是不是很亏?
学以致用并不一定很赚,认准了一个工作有时候也会很累,单一的职业生涯会限制一个人更多元化的发展。
生活中也不只有工作,学到的东西可以用于方方面面,可以陪伴一个人一生。而一个工作又能陪一个人几年?过几年就换了也说不定……
哪怕学的东西用不到,在你学习这件东西的过程中,你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艺术素养……
赚多赚少不知道,但绝对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