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个人归纳---中世纪东欧(二)
拜占廷帝国(英语:Byzantine Empire;395-1453年),又译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年)逝世。临终前,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
东罗马帝国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较为崇尚希腊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及后的东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希拉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使得东罗马帝国成为不同于古罗马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圣罗马帝国成立后,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
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初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又将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并入版图。[1] 554年,击败法兰克王国,拜占廷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
1204年,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廷帝国正式灭亡。

拜占庭帝国存续千年的原因
(一)拜占庭帝国是古罗马时代人口稠密、工商业繁盛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其奴隶制没有罗马本土发达,主要劳动者是隶农,奴隶劳动并不在生产中占支配地位。在西方奴隶制大农业发生危机的时候,对拜占庭冲击不大。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东罗马帝国的手工业中奴隶劳动和自由小生产者劳动并存,受到奴隶制生产危机冲击较少,手工业生产能在4-6世纪保持稳定发展。
(三)国内外贸易发达,不仅有国内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作为基础,并且商人们奔走在欧亚大陆各地,运输销售东方西方各种商品。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当时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和中转站。
(四)稳定的工农业基础,国内外贸易繁荣,国家财政来源有所保证,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就算在蛮族入侵时期,社会大动荡,仍然保留了有效统治的帝国中央政府和强大的军队。教会受到严格控制,打击异端传播,按照古罗马法律继续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