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路运输企业如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2022-11-08 15:08 作者:创赢北斗  | 我要投稿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运输工具及其设施设备、从业人员、道路和运输环境等安全生产要素和环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企业如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安全隐患,其次知道隐患排查的具体范围和排查方法,最后是隐患的整改报告及处理程序。

一、隐患的定义和分级

1、隐患的定义

      安全生产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道路运输企业或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2、隐患的分级

       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个等级。重大隐患是指极易导致(道路运输)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且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除重大隐患外,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二、道路运输隐患表现形式

       道路运输隐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归纳起来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运输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制度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五个方面。

1、人的隐患表现(主要是驾驶员和押运员)

(1)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 (2)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

(3)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

(4)不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或放弃不用等; (5)不积极参加安全培训。

2、车辆的隐患表现

(1)车辆自身的安全防护装置缺少、不全成长期损坏待修;

(2)车辆的设计存在缺陷,容易导致造成事故;

(3)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存在缺陷,起不到防护作用;

(4)车辆缺乏定期维护,没有维护记录或记录不全;

(5)车辆消防器材不合格或已过期,特种设备已过检验期或未检验使用。

3、管理上的隐患表现

(1)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2)管理者自身安全素质不高,只重视生产而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监管不力;

(3)员工因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而导致安全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4)安全管理中不按制度办事,使制度形同虚设;

(5)各级主管人员发现员工不安全行为时讲解不清、态度恶劣、语气蛮横,管理简单粗暴,不仅不容易使员工认识错误,而且会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继续违章;

(6)劳动组织不合理; (7)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8)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落实不到位。

4、物的隐患表现

(1)乘客行李物品检查不严,乘客携带危险品上车; (2)行李架物品摆放不当;

(3)货物装载不合理,固定捆扎不牢; (4)危货品的装载方法不当;

(5)罐体等容器与危货品不相匹配; (6)危货品封装不当;

(7)危货品超载装运; (8)危货品与其他货物混装。

5、作业环境的隐患表现

(1)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对安全行车造成的不利影响;

(2)危货品装车环境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

(3)各类安全警示、指示标志缺少、不明确或指示混乱;

(4)运输线路规划和运输时机选择不当;

(5)道路环境隐患,如道路设计隐患、交通管理隐患等。

三、道路运输隐患排查具体范围

(1)经营资质。企业是否取得合法许可证照,经营资质、经营范围是否合规。

(2)人员资质及设备设施标准。各级各类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合法证照及资质,各种设备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与否,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是否逐级签订责任书,安全生产合账、安全生产费用是否制度化。

(4)挂靠或代管运输车辆安全管理。非本企业运输车辆安全管理是否落实。

(5)设备设施及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安全管理。是否制定落实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及关键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6)人员安全管理。是否通过培训、教育、检查及奖惩等各项措施落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7)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是否建立危险源识别,分级和监控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整改要求是否切实执行。

(8)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否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关预案或专项预案,应急人员是否配备并执行应急值班,应急设备、物资是否齐备及状态是否正常,应急演练是否按期合规开展。

(9)事故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制度,是否撰写详细的事故报告;是否按照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召开事故原因深度分析会议。

四、道路运输隐患排查方式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工作机制,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排查范围、程序、频次、统计分析、效果评价和评估改进等要求,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1、日常排查:隐患日常排查是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经常性隐患排查,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日常排查每周应不少于1次。

2、定期排查:隐患定期排查是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组织开展涵盖全部交通运输生产经营领域、环节的隐患排查。定期排查每半年应不少于1次。

3、专项排查:隐患专项排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在一定范围、领域组织开展的针对特定隐患的排查,一般包括:

(1)根据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安全工作专项部署,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2)根据季节性、规律性安全生产条件变化,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3)根据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对安全生产条件形成的变化,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道路运输企业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组织排查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对发现或排查出的隐患,应当按照隐患分级判定指南,确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组织整改,隐患整改情况应当依法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道路运输行业还应认真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包括排查对象或范围、时间、人员、安全技术状况、处理意见等内容,经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签字后妥善保存。

五、安全隐患处理程序

       安全隐患处理程序大致包括“登记一整改一复查一销案”四个环节。按照“定时间、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这“四定”原则,落实隐患处理具体要求。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真正做深做实做出成效,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创赢北斗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优势,致力于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安全管理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数字化、流程化、工具化赋能业务和人员,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道路运输企业如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