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三万里》:“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2023-07-11 13:00 作者:雁来拾肆  | 我要投稿


唐诗如流光溢彩的明珠,熠熠生辉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当《长安三万里》的影像在银幕上绽放时,仿佛一扇通往千年前盛唐时代的时空之门敞开在眼前。


古代中国的瑰宝——唐诗,为何能如此跨越时空,触动现代观众的心灵?是什么使得《长安三万里》成为一部独具匠心的中国电影,而非西方或东亚其他国家所能媲美的作品呢?


我觉得,唐诗的美丽与深情令人陶醉。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到“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些诗句穿插在电影中,仿佛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文化宝库。唐代的伟大时代,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写出自己的诗,这种文化繁荣让我为之动容。电影中的描写让我流连忘返,更加渴望重温那些经典诗句,背诵它们,体味它们蕴含的深刻意义。


然而,电影中的剧情和人物命运也引发了我对高适、李白、杜甫三位诗人的思考。电影虚构的情节呈现了高适和李白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追求人间的繁华,一个追寻仙境的自由。这种对比在影片结尾得到了调和,诗人们为黄鹤楼、长安城所写的诗被肯定为高于物质的追求。然而,我不禁怀疑,这种对诗人们命运的判断是否片面。在现实中,高适、李白、杜甫的人生差异并不像电影中那样微小,他们的经历和命运各异,如何将这些故事嵌入电影中,又能够准确地反映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共通呢?


深入思考之后,我开始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诗歌和文化的表达,更是关于中国人精神世界和人格的高贵的阐述。千百年过去,尽管物是人非,但诗仍然流传,书仍然存在。这些古代诗人们的精神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然而,回顾周勋初的《高适年谱》,我们发现高、李、杜三位诗人的人生差异远比电影所展现的要小。电影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因此这里并不涉及评价的好与坏。

 

高适比李白、王维大一岁,比杜甫大十二岁。在开元、天宝年间,高、李、杜三人的生活相差不远,他们四处游历,争取达官的支持,但都同样不得志,生活常常困顿。不同之处在于,高适亲身经历了东北边陲的生活,亲眼目睹了军中士卒的遭遇,实际经历比李、杜丰富一些。

 

753年(天宝十二年),高适前往河西,加入哥舒翰的幕府,成为掌书记,以文职在军中找到了一席之地。高适与哥舒翰相得益彰,他写诗赞美哥舒翰,两人还一起接受了密宗的灌顶。直到这个时候,高适、李白、杜甫的人生轨迹尚未分岔。高适已经55岁,虽然仕途有所改善,但并不能称得上得意。

 

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东北边防军叛乱被西北边防军平定,河西陇右军人的地位显著提升。高适随哥舒翰守潼关时失利,回到长安。此时,唐朝皇室匆匆弃城,玄宗西逃,肃宗继位于灵武。高适曾向玄宗陈述局势,而杜甫投奔了肃宗,成为了清贵的右拾遗。肃宗和玄宗父子的对立埋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事后看来,肃宗的灵武朝廷最终获胜,而玄宗自身的自由也将失去。显然,投奔肃宗的杜甫更有希望。

 

这一切让我再次观看《长安三万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有一部如此国产的电影,它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这部时长168分钟的动画电影,通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家国巨变,讲述了一群性格各异、才华横溢的文化巨人的故事,让我第一次通过一部电影找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这是我在看之前绝对想不到的。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银幕,我看到了曾经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上的高贵。

 

千百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然而只要诗还在,书还在,中国人的精神将永存。

 

十年的等待,终于为我们带来了这部《长安三万里》。这十年,或许就是为了这部电影而存在的。之前所经历的一切艰辛和坎坷,此刻都变得值得。

 

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精心打造的艺术,让我们沉浸在盛唐时代的美丽中。画面中的长安城,仿佛以真实的形态出现在眼前,引发我们对古代都市的遐想。而那些被描绘的诗句更是如泣如诉,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浪漫的境界。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禁思考着几个问题。这些伟大诗人的人生轨迹如此相近,他们共同的创作背景是否影响了他们的诗歌风格?他们是否对于历史转变和个人命运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疑问在心中翻腾,我努力寻找答案。

 

或许,高适、李白、杜甫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是年龄和经历。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各自追求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一个选择都为他们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创作风格。这使得他们的诗篇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传承至今。

 

《长安三万里》深入探讨了这些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动荡年代中的挣扎和追求。电影以生动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为载体,让我们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视听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触动。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沉睡的诗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基和身份认同。它告诉我们,无论时间如何变迁,诗歌的力量将永远存在,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和真理。


如果你追寻着心中那份独特的情感和文化记忆,那么《长安三万里》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它将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古代诗魂,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长安三万里》:“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