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排第一,美国最热方向,全奖offer经验分享给你!

背景介绍:
学校:美本
专业:CS
GPA:3.8/4.0
GRE: 330
申请结果:
Berkeley EECS PhD,
Columbia CS PhD,
CMU ECE MS
为什么读研
说来惭愧,我在大三之前基本没有考虑读研的事儿。特别是本科的前两年,花了很多时间倒腾自己的两个小项目:一个校园二手课本交易网站,以及一个在区块链上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虽然两次小的创业经历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乐在其中,并且领悟了两个道理:一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二则是要有静下心提升自己的定力。做了一番人生规划后,我在大三下学期正式决定申请研究生。世毕盟的大神们已经在往期的推送中很好的总结了推荐信、科研经历和GPA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讲另一个话题:如果准备的比较晚,应该如何应对。
客观评估
我的申请准备开始的很晚,直到大三下学期才开始接触科研,并且对申请流程没有很多了解,这些因素对我的申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回头来看,我发现当时对自己整体水平的评估是很重要的:是否有足够的科研经历,是否有合适的推荐人,GRE/GPA有没有达标等等。和世毕盟的导师们讨论后,我发现自己的处境不是很乐观,同时也确定了最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升我的科研经历。
寻找科研项目
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下一步就是付诸行动。既然开始的晚,就要积极争取眼前的机会。大四上学期开始前,我花了不少精力寻找科研项目,在寻找了一段时间后,加入了与形式化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以及信息流安全(information flow security)相关的两个科研项目。在经历这个过程后,我总结出三个具体的建议,分享给大家参考:第一,在寻找项目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比如,系里有哪些自己想一起合作的教授?他们的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自己上一个科研经历是否有联系?二是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自己心仪的教授,如果学校有research fair,一定要去参加,并且最好把自己的CV好好修改并且浓缩到一页纸。三是尽量寻找有教授亲自带学生的项目,这样不仅有更好的科研体验,并且能给教授留下更深的印象。
时间管理
大四上学期是我本科最繁忙的一段时间,有两个完整的科研项目需要跟进,同时还要兼顾申请和课业。如果开始准备的早,也许不会这么狼狈,但有时候我们确实得咬咬牙坚持一下。时间管理是我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高效的利器。在我意识到它又多么重要之前,我常常发现时间不知不觉就没了。但明明一天除了吃饭睡觉,理应可以有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为什么我做不到呢?后来我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一,缺乏具体的规划;还有二,身边有太多东西在分散我的注意力。有效的规划时间是一辈子都要不断训练的能力。我目前喜欢用一个备忘录软件(比如Microsoft Todo)在每一天的上午把一整天的任务按照时间顺序列出来。比如,上午做A和B,下午做C和D,晚上做E。这样一天下来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明天需要做哪些事情,接下来有哪些deadlines。至于排除身边的干扰,我有一条最基本的建议:工作的时候把手机扔的越远越好。
沟通和报告
在大四做科研的过程中,保持顺畅的沟通,以及锻炼做报告的能力,很好的帮助了我推进项目的进展。有一位带我的教授平时很忙,没法每周和我一对一的讨论进度,于是我在每周五给他发一封weekly update的邮件,这样他不仅知道我做了什么,我自己也在写邮件的过程中整理了思路,并且规划好下一周的目标。在另外一个项目中,我和几位组员一起写形式化验证相关的代码,我每周会组织一个小组例会,让大家讨论软件设计以及遇到的困难。做学术报告是一个很关键的技能,很多时候,一张简洁明了的PPT slide可以代替繁琐的语言,让观众快速地理解一个概念。这些习惯最终帮助我更好的完成了这些项目,也让我从中学到更多。
写在最后
研究生申请是一个漫长且锻炼人的过程。虽然我准备的比较晚,但是通过集中的努力和运气,最后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在申请的过程中有太多人需要感谢,包括家人、朋友以及对我不离不弃的教授们。不过在此,我想特别感谢我的世毕盟培训师,以及我的Mentor——Stanford CS博士,对我半年来的指导,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申请季一定不会如此一帆风顺。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一些同学,特别是准备的晚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