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1],是
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及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
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端午节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民间传说端午节尚
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的说法
,但最广为流传是纪念
屈原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
为避免屈原肉身被江鱼分食,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
。后来这个风俗流传下来,逐渐发展成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习俗。看节日由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和家里人一起吃粽子。 素材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