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到了自己曾经的记事本
我曾经在记事本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要么在热闹中迷失,要么在沉默中死亡。”当时发生了什么让我写下这么一句话呢?我自己也忘了吧。我尝试推理我当时的想法,也许跟网络有关吧。怎么评价跟网友聊天呢,“在热闹中迷失”倒是可能的,跟不认识的人聊天,多数时候也许是对自己没什么帮助的吧,而且很容易一聊一两个小时过去了;那怎么理解“在沉默中死亡呢”?我不是很清楚了,也许是在群聊中长时间不说话就会被称为所谓“死人”吧。说不定成为“死人”倒不是坏事,可以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努力吧。 我接着翻,又看到这么一句话:“当善意不被理解时,他便成了恶意。”我思考了一阵子大抵是我当时看《复活》时看到里面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想把土地......几乎是送给农民吧,但农民总认为有坑,他们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便把善意当成了恶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能够印证这句话的句子呢?我觉得也有。比如父母对子女的一些要求,像是不能挑食,子女就会反感。又举些偏一点的例子,当我想通过自嘲给别人台阶下时,被误解为讽刺他。 还有其他一些可以说是可怕的话,让我完全无法理解我当时的心绪。那应该是我初二写的,想来我初二的时候内心是很黑暗的,甚至诞生了把同学做成娃娃的可怕想法并把它写下来,(当我自己看到时,我自己都难以相信,我也难以回忆起我初二经历了什么,大概是大脑选择性遗忘了那段记忆吧)不过后来好在应该是被什么拯救了,不过想想还是有点后怕的。也许我的心灵曾黑暗过一段时间,但现在的我觉得一个人还是应该阳光一些,试着微笑对待生活吧,相信生活也会微笑地对待你。快乐痛苦之类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抱着一颗乐观的心对待生活,那么那些令人烦恼的小事便大概会自然消散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我只是个刚中考完的“高一”学生,莫名产生了想要说些话的冲动。人毕竟是难以独行的,人类有社会,要游离社会之外是很难的。比如当你受到伤害后有想倾诉的冲动,如果憋着不说就会很难受。好了,就这样吧,草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