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 | 诚邀您共同守护“小蚕豆”~

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达1.3亿,其中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300万。而大众较为熟悉的“尿毒症”,是肾病发展到终末期引发的肾脏衰竭,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在这一天即将到达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慢性肾病儿童的世界,支持他们重获新生。

这位医院“常客”,才11岁
提起北京,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首先想到的是长城故宫天安门,而对11岁的小伟来说,“去北京就是进医院,做手术……”
小伟的妈妈几乎已经数不清楚,儿子从出生到现在进了多少次各大医院、做了多少次手术:“肾性贫血、单侧肾缺如、膀胱输尿管反流、异位肾、癫痫、矮小症、先天性巨结肠……还好几次进过ICU……每次做手术,我们每次都以为‘这次做完了就好了’,结果噩梦总是一茬接一茬……”

每张诊断书,都是短短几行字,但背后却是长期折磨着小伟的各种病痛,是这个农民家庭为了孩子的健康辗转各地、四处求医的艰辛历程:北京、上海、武汉、太原……
2020年6月,本来就疾病缠身的小伟,又确诊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这对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而言,如雪上加霜。
当时,因为年龄小,小伟没办法进行血液透析,所以只能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去上海治的,这期间他出现了好几次抽搐,后来诊断出癫痫,又进行了抗癫痫治疗。相对稳定了一年,结果又因为腹膜透析并发症,要暂停腹膜透析,又去北京做手术……”

对小伟来说,自己家的床很陌生,更熟悉的,是一张又一张病床……
目前,小伟已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虽然情况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了,但进一步的经济压力也来了:每周3至4次的透析,每次要自付200元左右,如果需要输注血小板,费用将更高……
从小伟出生以来,妈妈一直带着他奔走在看病路上,爸爸则一直在拼命打工挣钱。“近几年打工收入也不稳定,能赚一点是一点吧。”小伟爸爸叹气道。
长达11年的治疗,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负债累累。一份饭分成两次吃、躺在医院长椅上睡觉……都是小伟妈妈的“常态”。“但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不死心,想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争取到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希望孩子今后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爱“豆”超人点燃生命希望
遇到“保护小蚕豆”公益计划,是小伟一家觉得近年来最幸运的事情。这是2020年爱德基金会与珠海市健帆阳光医疗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为患有慢性肾脏病以及具有较高风险患有慢性肾脏病的儿童,提供前置干预和有效支持。

在这个公益项目中,患有肾脏病的小朋友被称为“小蚕豆”,守护“小蚕豆”的爱心人士被称为爱“豆”超人。
小伟,就是其中一颗“小蚕豆”。
儿童慢性肾病早期不易察觉,到发现时病情一般已经比较严重。慢性肾病一方面治疗时间长、花费大,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患有这类疾病的孩子往往看上去全身浮肿,很难融入学校和社区生活,为孩子带来较大精神压力。
“正当我们为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而一筹莫展时,是这个项目的支持给了我们生命的希望……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孩子一定会战胜病痛。”在小伟妈妈看来,这个项目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治疗费用方面的支持,更是一种“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信心与决心——项目不仅为“小蚕豆”提供公益救助,帮助他们渡过治疗难关,而且为“小蚕豆”捐赠带病保险、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全方位支持着“小蚕豆”和他们的家庭。
你知道吗?

对于“小蚕豆”们而言,未来也许还有很多难关要过,但我们都愿意相信希望仍在,更愿意用爱陪伴“小蚕豆”们努力升级打怪,健康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