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懂 | 77.为什么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个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辩证关系就是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也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对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这个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矛盾学说包含着多方面的具体内容,而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贯穿于所有的具体内容之中,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矛盾的普遍性、斗争性等都是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等都是个性、相对性。掌握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才能从总体上理解矛盾学说,掌握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从人类认识的秩序来说,总是按照个别——一般——个别,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发展的。即先认识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掌握其特殊本质,再从特殊中概括出共同的、普遍性的东西,掌握事物的一般本质,然后以这个普遍本质(规律)为指导,进一步研究那些尚未研究过的各种事物的特殊矛盾,掌握其特殊本质,并以这种研究成果来补充、丰富和发展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作为更进一步去认识事物新的矛盾特殊性。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使主客观辩证法越来越符合起来。
第三,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时,必须同各国的具体情况、特殊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因此,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掌握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从而自觉地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第四,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
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历史趋势,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共性、普遍性;社会主义不会是,也不可能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一切民族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个性、特殊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因此,只有弄清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才能自觉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不懂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他们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其结果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必须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