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个愿望

2022-10-31 12:29 作者:煎妮兔_2  | 我要投稿

生日贺文


时常感慨马龙的球迷从十年前开始追随他到现在,真的好幸福啊。双圈大满贯的乒坛GOAT,依然保持状态,保持谦逊,保持热爱。


相信十年之后,有更年轻一代的小孩会说,陪着孙颖莎和王楚钦成长起来的球迷真的好幸福啊。

 

愿两位:恣意球场,快意人生

愿各位:阅读开心,现生愉快


01

 

对孙颖莎来说,生日是一个值得郑重对待的日子。

要收祝福,要吃蛋糕,要许愿望。

儿时的愿望总是五花八门:

想早点放学,想天天去游乐场,想不受拘束地吃糖果。

 

直到有一年生日。

爷爷奶奶在家里张罗她爱吃的菜肴,爸爸妈妈代替老人家来球馆接她下训,球馆的教练和两位父母进行了恳谈,直言孙颖莎打球有天赋,意识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好,进而提议考虑让孙颖莎走职业球员的道路。

 

回家的路上,年幼的孙颖莎问父母:“什么是职业球员呀?”

爸爸妈妈告诉她:“就是以后啊,你每天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球馆训练,会很辛苦。”家里都是工薪族,孙颖莎的父母其实也并不很真切的知道职业运动员将要经历什么,他们只是凭着天然的舐犊之情,向女儿一再确认,“莎莎你喜欢乒乓球吗?”

“喜欢。”

“万一以后有一天,你不喜欢了呢?”

“那,等我不喜欢的时候,再去做别的喜欢的事情。”

少女天性的豁达开朗,让本就通达的父母放下心来。一句喜欢,给自己的未来一锤定音。

 

从那一年的生日开始,孙颖莎有两个愿望从此固定:

一是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二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第三个愿望,是秘密。

 

 

02

 

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是什么呢?

是保持一天两练三练的终极自律,

是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的克制与放弃,

是克服冲击与被冲击的贪婪和恐惧。

 

开始征战国际赛场的孙颖莎逐渐体会到,不止这些。

比赛开始前候场区的十数分钟内,耳朵里不由自主的循环絮语;

比赛结束后休息室的两个小时里,脑海中不曾停歇的复盘画面。

职业运动员和快乐乒乓球,从来不可兼容。只有让焦虑和紧张充满自己的生活,胜利的那一刻才会显得惬意和畅快。

孙颖莎明白享受的前提是承受,她愿意承受。

 

出道即收获了双冠,从此有了小魔王的称号,只是和有着大魔王称号的前辈相比,路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这一年的生日,孙颖莎的步伐踏在了青奥预选赛的战场上。

说起来也是一个蛮特别的经历,生日前两天,孙颖莎就拿着手机计算时差,王楚钦在身边笑着问她算得明白吗。两个在外征战青奥会名额的伙伴在赛场上紧密无间,场下则没少相互拆台。

和王楚钦搭档混双有一阵子了,两人还不熟的时候,孙颖莎就挺欣赏他的球风,敢打敢拼又充满灵气,成为搭档之后,关系更是一日千里。他们混双配合得不错,也不是没有两个人意气相投的因素。

 

王楚钦这人慢热,生人勿近仅限“生人”,被纳入“自己人”的孙颖莎慢慢接受了他无处不在的毒舌和潜移默化的关照。

在国内时间11月4日的凌晨,王楚钦准时给孙颖莎发来了祝福信息,甚至在训练和比赛之余,给她找了一小块蛋糕。

烛光把少女虔诚许愿的脸庞打上了柔光,紧挨着的、只有彼此的世界里,王楚钦甚至能看见她脸上的绒毛随着她的呼吸起伏。

“希望我的家人、朋友平安健康。”

“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第三个愿望呢?”王楚钦手臂抻着桌子,低着头问她。

“许完啦。”

“许了什么?”

“秘密。”

 

 

03

 

所谓低潮期,来得比孙颖莎预计得更早。

一次两次的错失队内选拔,国际赛场上单打从挺进决赛到止步八强。

万般煎熬。

最难受的,是你不确定那迟迟难以到来的“更进一步”,究竟是运动生涯的瓶颈,亦或是命运已然宣判你到达天花板。

 

每每这个时候,她都会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还喜欢乒乓球吗?

喜欢。

于是她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端起球拍,抛球,击打。

只有最终的胜利才会让她觉得更加真实和安全,她要的是一次次踏入不同的风暴里,并将之战胜。

 

18岁的成人礼,孙颖莎已经拿下了青奥会的两枚金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青春风暴对她来说,极其重要。

赛场上一句句清亮的“漂亮”和“没关系”,

领奖台上包揽所有金牌的少年意气和惺惺相惜。

那是青少年迈入成年的一次洗礼,是无数个日夜抱着失败的决心去上好的一堂训练课。

青奥会是记忆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18岁的孙颖莎妥帖珍藏。

 

回放粉丝制作的祝福视频,画面里的少年祝她生日快乐,亲昵地叫着小豆包,眼神清澈。

孙颖莎调侃他:“李叔那报道没把你吓怕啊,还敢给录祝福视频?”

“我字典里没有怕这个字好吧”18岁的王楚钦无畏无惧,“再说了,咱俩问心无愧就成,管他们说什么。”

 

没有到国家队前,孙颖莎在省队训练都是早出晚归的。虽然回到家她多半是休息为主,不怎么看电视节目,可是她仍然能记得,热爱金庸武侠世界的爷爷在观看的冗长剧集。

那个明教教主对着总是愁眉紧缩的峨眉魁首说,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纠结和犹疑从来不是她的性格,非要类比的话,她也只会是那个“我偏要勉强”的骄傲郡主。

孙颖莎扒拉着自己的短发,上目线发动攻击:“你别说,咱俩一对,真挺合适的。”

话语隐晦,目光直白,直盯得王楚钦败下阵来,略显仓惶地提问:“今年许了什么愿啊?”

“秘密。”

 

 

04

 

随着竞技状态的回升,孙颖莎内心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个连父母都未曾坦率言明的目标。

在这一群天赋技能满格的运动员里,孙颖莎觉得她自己能做好的,就是比别人更努力。

 

这一年开始,她收起天真和嬉闹,对着媒体不再轻言玩笑,对着父母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对着教练组做的混双调整坦然接受。

空荡荡的训练场里一圈圈地慢跑热身,

星光下的回程路中一点点地总结提升;

汗湿的训练服,透支的注意力。

她顶着一口气,走到了布达佩斯,走到了各项白金赛事的最高领奖台,走到了世界杯团体赛决赛的第一单打。

 

王楚钦迟早会是男队绝对主力。

在王楚钦自己还充满迷茫的那段时间,孙颖莎已经确信了这一点。

她在看清了自己的心意的同时,也明白只有在同一个频道的两个人才能走到一起。就像国乒的双打,从来不是靠情投意合组队,命运的齿轮只会推动实力匹配的人成为搭档。

只是孙颖莎大步向前走的时候,没留意告诉王楚钦一声。

 

两人的别扭,闹了好一阵子。可是孙颖莎面对困难的纯粹从始至终。她静下心来,再一次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喜欢。

于是她给予了一份感情,那是从内心深处迸发真诚、信任、坦然、无畏。

王楚钦愿意把她当做公主呵护,但她从来不是城堡里等待营救的长发公主;18年的王楚钦完成了骑士的守护陪她走出低谷,那么未来的一段时间,换她做骑士。

 

在日本备战世界杯团体赛,休息的间隙孙颖莎匆匆许愿吃下了蛋糕,王楚钦带着一身汗赶来祝贺小寿星:“怎么着啊,今年的愿望?”

“都说了……”孙颖莎话没说完,王楚钦已经学会了抢答:

“秘密。”

 

 

 

05

 

疫情带来的连锁效应,东奥名单被迫重新洗牌。

孙颖莎的上升势头很猛,19年定的那个目标,仿佛离她越来越近了。

从年初的地标最强十二人开始,一轮又一轮的选拔赛,精神始终紧绷,即使拿下了奥运热身赛的三金,孙颖莎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

 

质疑的声音持久而激烈。

在反手林立的女乒主力中,孙颖莎的正手体系独树一帜。甚至解说也会觉得,混双中和男选手对拉的孙颖莎多少有些搞不清自己的位置。

没关系,我们试试。

孙颖莎握紧自己的球拍,告诉自己赢了就有答案。

我可以打落点,但我的正手爆冲也一定能拉穿你;

我可以打前三板,但我的反手相持也一定不会轻易失误。

 

孙颖莎看着照片中捧着蛋糕的自己,考虑着要不要美颜一下再发布,走到了二十岁的后青春期,激素的影响脸上开始长出一颗颗痘痘。旁边的姐妹催问照片怎么还没发啊,王楚钦在她身后说:“发吧,有没有痘痘都可爱。”

 

“我跟你说,就是被你捏脸搞的,你以后少捏我脸,手上都是细菌。”

“那摸头发行不行?”王楚钦把手盖在她的头顶,飞快地撸了一把头发,放下手的瞬间,划过了孙颖莎的耳垂,捏了一把,“捏耳朵行不行?”

孙颖莎脸颊升温,扯开了话题:“今年怎么不问我愿望了。”

“问了这么多年了,不都是一样的回答,还问什么?”

“没准今年我愿意告诉你呢。”

“你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即使知道大概率会上当,王楚钦还是问了。

“秘密。”

 

 

06

 

走了这么多年,孙颖莎终于走到了奥运会的殿堂。

只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个奥运赛场上意气风发的少女并不是什么天降紫薇星。

她以自信为矛,勤勉为盾,披荆斩棘地走到这个战场,用行动告诉世人:祖国需要我赢,我就一定会赢。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孙颖莎在单打决胜局最后一个球落地的时候,都笑了一下。

她从不轻言遗憾,但却不得不接受,遗憾才是竞技体育的常态。

她不断学习着看淡成绩和结果,注重过程,接受自我,但终究无法与内心深处那个叫“好胜心”的自己和解。

比赛过后的好几天,夜不能寐,但孙颖莎也仅允许自己难过了片刻。收拾行装,踏上了新的征程。

没关系,再来。

 

这一年的生日,王楚钦外出赚积分。一到斯洛文尼亚就给她发信息:“放心,哥算好时差了昂。”

孙颖莎让他安心比赛,早日拥有自己的四分之一区。

他们还远没有走到金字塔的顶峰,只是两个人对事业对感情已然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他们是新生代的国乒主力军,是在南阳孤注一掷,誓要将赫杜塞克杯刻上属于两人姓名的最佳混双搭档;

他们是少年相识的青梅竹马,是在质疑和诋毁中,背靠背相互依偎一路携手走向休斯敦的最高质量情感。

 

跨越洲际的电波中,王楚钦再一次询问孙颖莎的第三个愿望,迷迷糊糊间,孙颖莎听见他问:

“你的这么多个愿望里,会不会也有我呢?”

孙颖莎已经睡着了,只剩下电话那头的少年自顾自低语:

“又是秘密。”

 

 

07

 

未满22岁的年纪,来到了世排第一。

孙颖莎获得的关注和期待,远比她想象的还要多。

 

世人以自己的期望堆积起了悬崖,却责怪女孩不能再向前迈一步。

索性的是,所有真正关心她的人,以最赤诚的爱意构筑了一双翅膀,可越山海,可赢万难。

爱意来自主管教练不畏流言地倾心相授

爱意来自队友姐妹亦敌亦友地相互成就

爱意来自灵魂伴侣生死契阔般的并肩同进

爱意来自向日葵们如“颖”随行般的征战“莎”场

 

孙颖莎以前是害怕自己变成一个象征的,她不愿当供在案头的呆板泥塑。

她是孙颖莎,她是她自己。

在爱意包围下,她渐渐觉得如果是一个给人带来力量的榜样,那她愿意成为这个象征。

她愿意成为榜样,作为孙颖莎自己。

 

小时候教练总说,比赛下风的时候,顶一顶,坚持一下,撑过了这一阵就会有转机。

丰收的十月,孙颖莎觉得,她持续一年的下风局面,终于迎来了转机。在背靠背的新乡再一次同时登顶,孙颖莎心想,于王楚钦而言,何止是转机呢,简直是涅槃。

转战黄石的间隙,王楚钦早早地将生日礼物送到孙颖莎跟前。

“你要送我一支球拍吗?”看见王楚钦递过来的球拍套,孙颖莎确实是感到意外。

“打开看看啊。”

 

里面是一支球拍没错,是王楚钦曾经的“蝴蝶”。

 

“我觉得,我终于能把这个不够成熟的自己剥离出来了。我想把‘他’交给你,希望你带着‘他’,对我时时提醒,处处诫勉。”王楚钦把球拍交到孙颖莎的左手,又牵起她的右手,

 

“我把我自己,交给你。”

 

咀嚼深情,消化感动,孙颖莎张开双臂拥抱他,轻声呢喃:“今年一起吃蛋糕吧,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08

 

17岁的愿望叫胜利,希望青奥会夺冠

18岁的愿望叫能力,希望成为绝对主力

19岁的愿望叫荣誉,希望冲击东京奥运会

20岁的愿望叫责任,希望扛起国乒的旗帜

21岁的愿望叫挑战,希望能够做到想赢不怕输

 

22岁,既然你在意,那这个愿望就叫王楚钦吧,希望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成为孙颖莎的王楚钦。

未来很长,我们下一个赛场见。


第三个愿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