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凶手忘记自己杀人,该如何判刑?8.6高分推理小说,罗翔倾情推荐!《消失的1...

2023-07-01 02:42 作者:长歌行止  | 我要投稿

意识形态争论到最后,会变成简单的一个命题:人民能否把自己的权利上交给国家,并相信国家能创造一个对人民有利的美好的未来。


对于私刑和死刑讨论是这样;对于责任与自由的讨论也是这样的。(注;市场和计划只是手段,它不姓资也不信社)


由于很多领域都在刻意避免对意识形态的讨论,所以最终会异化为讨论: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允许。


但这样的命题被提出后,反而混淆了本质的东西。造成了政策和法律上制定和实施的困难。


追本溯源,废死的争论最终躲不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之争,即人究竟是“社会关系的集合”还是“自然独立的个体”。


如果支持,人是单独的个体,那么死去的人不在被视为存在,“死刑”的意义在于维护活着的人的利益,那么意味着活着的每一个人都由于这次死刑获益,就都参与了对死刑犯的杀害。

所以,此时私刑优于刑罚


如果支持,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那么死刑的实施只是社会关系的一次反馈与纠错,是社会关系自己调节的过程。

那么,刑罚优于私刑。


唯心的“个体派”和唯物的“社会关系派”,本质在于是否认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所以又会回归到对意识形态的讨论。


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注定了谁都消灭不了谁,他们相伴相生,相互斗争,在这样的斗争中新生产力发展的,并诞生新的阶级力量,最终解放全人类。


这意味着在目前的生产力下,是否废死的争论不会有答案。


坚持废死,是资产者逼迫无产者不躺平的方法。而坚持不废死,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不妥协,是逼迫资产者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我很喜欢这样的争论,单调乏味的单一意识形态会让生产力停滞不前,如果能保持自己的本心,多了解些其他的观点又何妨。

凶手忘记自己杀人,该如何判刑?8.6高分推理小说,罗翔倾情推荐!《消失的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