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后期、如何在最后几个月持续提高
概述:
大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以及知识的全面性、无死角清理;
大二轮复习注重总结,融会贯通、以及解题技巧的提炼。
所谓“一轮知识串联、二轮方法并联”、“一轮打基础、二轮985”!
经过一轮复习,大部分同学,章节知识都抓起来了,到中后期,就应该多一些系统性的总结、清理,以及考试方法和技巧的提炼。题做了不少、但是一定要总结——总结胜于蛮做!什么是高考?高中范围知识点的极致考察。什么是技巧?解题经验的高度总结。
纵观各省2021高考物理试卷,题量和时间上就限制了从命题设置考点存在偏好性、偶然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我和助教做的真题统计数据上来看(请翻坤哥物理前几个月的动态查看),现在的全国卷也好、新高考也好,最不喜欢考套路!最喜欢你认为是重点、热点的他偏不考。调足大家胃口,然后某一年你认为不会再考的它又突然冒出来。
不怕你研究,不怕你猜,总是出乎意料!
反押题、反套路、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是高考的魅力所在!
正文:今天要讲的提分核心,就是——以你的物理分数为出发点,针对性的搞好自己的高三后期冲刺(这里的分数,指高三最近一两个月的模拟考试中你的物理大致得分)。所谓“针对性”,是指不吃大锅饭、要分层复习!不是讲压轴题、大总结的课就是好课,而是适合你的内容才是好内容!
下面的内容比较多,分为三个分数段,高三的同学请对号入座:
一、50分以下;
二、50-80分左右;
三、80分以上。

闲话无多,直接开始我们的方案:
一、50分以下:还在这个分数段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就不谈了,只说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现状:知识大致了解,但基本处于——老师一说、你就知道,但自己就是想不到;考场上做不完、运算能力也不够;难题、压轴题就暂时别想做完了,只追求拿稳常规题、经典题的分数,对待难题的目标是得步骤分或技巧分;
打法:先解决容易的,“主干知识中等题+实验模块+热波光原”,再慢慢去养成中等以上题目的解题思路:
①实验模块:知识体系比较封闭,可以短期内(1-2两周)拿下,力学+电学,十几个实验,你一天学一个,也就十几天搞定,何况好歹已经一轮复习过,有点基础了。实验题满分15分左右,拿8-10分,难度真不大(近几年,高考一般是在实验题最后一两个空设置难点,比较难,分值2~4分,你做不到、果断放弃就行,这是给高手留的有区分度的小问)。学坤哥物理的同学,直接在我们课程的【实验专题】版块学习,哪怕你是零基础,刷完我的【实验专题】和配套资料,实验题大部分的分值、是能够拿到的!其他同学,无论你手上有什么资料,你就把实验题从最基本的三尺三表的读数、打点纸带、探究牛顿定律;伏安法、测电动势和内阻、欧姆表等这些经典题型入手,2天一个实验、一个一个的练!你先别管高考今年怎么考,先把自己的基本盘练好!

②热波光原:热学、振动和波、光学电磁波、原子物理。这块内容,记忆的东西偏多、难度一般倒是不会太大,概念类题目分类记忆、整理,计算类题目分题型刷,正常复习下来,2-3周就够了,这几块内容,总共目标是拿到15分,另外,由于这类题难度一般不会太大,所以考场上建议略微多花点时间做,毕竟这类题得高分、比压轴计算题得高分、容易多了!

③选择+计算:我为什么把它们写最后呢,因为这两块内容就真的比较多了。无论全国卷还是新高考,题型基本是:运动-受力-功能-动量-电磁学(粒子运动、电磁感应),但是其中变化、真的是万花筒啊。还有“万有引力、交流电和近代物理”,这三块非主干知识,一般也是出现在选择题中。非主干知识,知识体系也是封闭的,可以通过短期内多听课、狂刷题来提高。而刚刚我提到的主干知识“运动+受力+功能+动量+电磁+感应”,这个高中物理的核心主线,题型开放灵活、数理逻辑推理综合、变化丰富,真的只有长期刷题养成了。不过刷题也不是胡乱刷一气,按照督学安排的“高考物理重点板块”去做。这个真的需要长期去养成,短期内效果不明显。高考前,没事就做几道、每天做一类题,就算高考场上写不完、也要做到会模仿、会套路、会得步骤分。另外,物理50分以下的同学,选择题就别多选了,每道题都当成单选做吧、又快又高概率得分。选择题注重灵活性、实验题注重目的性、计算题注重答题模板,不会做≠不得分!

盘点一下:实验10分+热波光原15分+主干知识选择题25分+计算题20分=70分!虽然我们都知道计划常常会落空,但是如果你连计划都没有,对于考场上的瞬息变化、只会更加措手不及。我一直强调:努力,是为了增大成功的概率;有针对性的努力,更能提高高三后期单位复习时间的有效得分率!提分也是有“长尾效应”的,从3、40提高到6、70,你只需要把老师反复讲的、你也看到试卷上反复考的内容学好就行;而90甚至95+的同学,要继续稳步往上走,做的题得又多又难、要见识更多的新考法和拓展知识,而且还不一定能稳定保持!
另外,这个分数段的同学,可能还有个别痴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短视频、甚至是谈男女朋友之类的现象存在。这些话题扯起来太远了,也不是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我只送你三字决“断!舍!!离!!!”。封存几个月吧。游戏,打不完的;小说、短视频,高考后暑假你可以盯着手机看到发吐;男朋友女朋友,真喜欢你的话,几个月后、还是你的。至于“班上学风不好……老师也放弃我们了、说你们这些人努力也没用了……”,这些都不是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环境、成长历史,最后几个月,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为自己负责即可!
二、50-80分左右:踩线生(当然这个并不绝对,取决于你们学校试卷的难度,分数只是参考、排名才能比较精确的反映你的水平)。这个阶段的同学,高一高二乃至一轮复习,都是一直努力前进的。但是可能有些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做题速度慢;如,难题最关键的那点想不到或者想错了;如,复杂的逻辑推理有时候不顺畅、掉链子,多对象多过程的综合问题常常处理不好,有时候甚至担心自己考不好、掉入前面我说的50分阵营。常常患得患失,夜不能寐。
打法:一轮结束后,以二三轮专题为主,特别是几个比较重要的专题,如动力学大模型(前面我已经罗列过了)、功能关系大题,动量和力学、电磁学结合的大题,粒子运动专题、电磁感应模型专题等,要一直练习、刷题刷到高考前一天晚上为止。套卷当然也要做,但是套卷知识很散,经常是刷了几套,错的题道道都不一样,你都开始怀疑自己那么努力、难道连基础题都没过关???其实不是的,只是一般3-6月份的模拟套卷经常出得很难、超过高考难度而已。所以相对来说,你更应该在高三冲刺的头几个月,狠狠的刷专题。
另外,注重解题技巧、时间分配、考场上的难度取舍(太难的小问、该放的还是放下,打总体战、不死磕)。会学习、会努力学习、更要会考试、懂得一些拿分技巧!如果力学板块或者电磁学板块不扎实,那肯定还得继续刷这个板块的题目。刷透了,顺利升级高阶水平。而反过来,如果思想上和行动上稍有松懈,最后阶段,很可能被低一层次的同学反超。

这个分数段,也是最容易出黑马的!每年的高三学生中,总有在高考最后一战中、考出了高中三年的最好水平、乃至超过了班上平时的顶尖高手的!为了这个目标,哪怕再瘦5斤、再喝掉几十袋速溶咖啡,也要瞄准班上那几个顶尖高手,争取在6月的终极一战中,超过他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你要相信没有!
三、80分以上:这就是常说的“尖子生”了,一般高一高二基础比较好、高三也一直在升级。这个分数段,拼的就是速度和准确度,以及选择、实验、计算题的各个压轴小问了。难题就是给你们同类水平之间的比拼而设置的。这个阶段的同学,我不打算多讲,响鼓不用重锤,而且你们大都有适合自己的成熟学习、考试方法。如果想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中物理系统思维高度,我只推荐二三轮复习课。补充一点,做题、考试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用什么微积分、物理竞赛的知识解题,或者过于纠结某道题目在大学物理中的不合理性——你只是在做高考题而已!在高考范围解题,就要遵循高考范围内的规则。确实有能力,到大学、或者自主招生/强基计划中再去发挥。遵守游戏规则、揣摩命题者本意,先稳稳当当把高考考好,再说后面的事情!
总结:今天说了这么多,请大家对号入座。方法已讲明,道理很清晰,执行靠行动。可能有个别同学情况特殊,可以私信我聊聊。高三没有来不来得及,只有高考前、和高考后。不少同学说自己很忙、没时间去执行那么多计划,我观察后发现,情况不一定是这样——你只是不愿意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有效学习而已,因为你总有不少筛边打网的时间是被自己浪费掉了的,或者总是蹈袭覆辙、宁愿在低效的路上走到底,也不愿做出改变、跳出固有的思维藩篱!
所谓:宁掉一层皮、不留悔恨泪!与诸君共勉。祝大家不负辛劳、高考成功!(坤哥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