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军事科普: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2022-11-25 16:19 作者:永磁-老鼠  | 我要投稿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联合国维持和平始于1948年6月,当时安全理事会授权在中东部署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其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特派团的任务是监督以色列与其阿拉伯邻国之间签订的《停战协定》——这一行动被称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自此,联合国已部署了69个维持和平行动,其中56个是1988年以来开展的。近些年,共有数十万名军事人员和数万名联合国警察以及来自超过120个国家的文职人员参加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四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 2015年4月8日,我国第十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225名官兵被联非达团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授勋仪式在联合国尼亚拉超级营地举行。联非达团总司令梅拉中将以及南战区各部门和各出兵国指挥官参加了仪式。 2018年5月18日晚,圆满完成了为期1年国际维和任务的我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梯队的210名官兵乘机抵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19年11月19日,我国维和部队协助关闭了联非达团驻尼亚拉超级营地。2021年8月13日,我国第20批赴黎维和部队开始履职。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其另两种形式是军事观察团(Military Observor MissionsMOM)和多国部队(Multinational ForceMF)。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后就应离开发生冲突的地区。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成本花费自从1991年冷战结束后,就有显著上升。1993年,年度联合国维和成本减少了36亿美元,反映了在南斯拉夫和索马里的花费有多高。1998年,成本减少到10亿美元以下.但是不久又发生大规模行动,2001年上升到30亿美元。2004年,核准预算是28亿美金,但是总数实际更高。最新的财政年度2020年6月30日结束,联合国维和成本达65亿美元。 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理论上都要根据一特定通过的规定平均分摊所有成本. 虽然有此规定,2020年9月30日止还是总共有25.57亿美元的各国未缴纳维和相关费用。 联合国宪章规定各国必须参与维和行动,所有联合国成员都要提供安理会所需的部队和设备。自从1948年以来将近130国提供军队或警力维和。但是详细纪录哪一国提供多少人参加哪些任务的数据并未公开,但是估计56年间有一百万士兵或警察在联合国的旗帜下战斗过。2008年3月,113国贡献出88,862军力和警察为常备可调动人力。 (单位:人)巴基斯坦(10,173人),孟加拉国(9,675人),印度(9,471),尼泊尔(3,626人),约旦(3,564),乌拉圭(2,583人人),意大利(2,539人),加纳,尼日利亚和法国。 截至目前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国家共有16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泊尔、韩国、约旦、乌拉圭、意大利、加纳、尼日利亚、法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波黑、日本。 2019年11月30日,中国第六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在南苏丹首都朱巴联合国营区内举行了轮换交接仪式,在交接指导组的指导下,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在朱巴任务区完成轮换,这标志着第六批维和部队全面接替第五批维和部队,开始执行新一轮维和任务。[10] 2020年8月。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正式履职,先后高标准完成了贝鲁特港口大爆炸灾后援助、扫雷排爆、工程建筑施工、医疗救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赢得了联黎部队、黎政府等各方广泛赞誉。410名维和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贝鲁特当地时间2021年8月13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与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中国维和部队营区完成第19次轮换交接仪式。 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共410人,由1个多功能工兵分队、1个建筑工兵分队和1个医疗分队组成,人员抽组自陆军第74集团军、75集团军和联勤保障部队桂林联保中心。第一梯队205人于2021年7月28日抵达黎巴嫩维和部队营区,进行14天的隔离之后,目前已完成装备、营房、任务、物资器材等各项交接,第二梯度将于2021年8月中旬从国内出发。在为期一年的任务期内,他们将担负扫雷排爆、工程建筑施工、医疗救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 2021年12月11日,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第十一次轮换在南苏丹瓦乌中国营区举行交接。 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发展中国家参加维和部队还高过发达国家。主因是兵员来自较小的国家可以帮助冲淡帝国主义色彩。例如,2005年12月,当厄立特里亚维和任务准备进行时,把所有美洲,俄罗斯,欧洲,加拿大藉的人驱逐出境。另外原因是发达国家多担任出钱的角色。联合国提供捐兵国每一兵每月1000美金,加上装备提供,这些都是来自发达国家。而且装备和训练也可算是薪水的一种,联合国维和任务可以使这些发展中国家维持自己的军队员额又不必花大钱。只有4.5%维和的兵员和平民来自欧盟国家,只有不到1%来自美国。作家北野评论中国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的军人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他们在危机四伏的边缘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然后他们却敢勇当先,他们用一种对生活的博大而质朴的爱来包容和超越苦难,而不是用那种毁灭性的和消极的方式来对抗苦难,无论承受的打击有多么沉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没有一个临阵脱逃和消沉不振的,他们都有着巨人般坚韧不屈的承担能力。”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非强制性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联大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其中15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国中,最少有9个国家赞成,而且中、美、英、俄、法5个常任理事国没有投反对票),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进驻后,一旦所在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 鲜明中立性 联合国维和部队具有鲜明的中立性,其成员必须来自与冲突双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 它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非武装性 即自卫性原则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具体职责视情况和需要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 监督停战或停火、撤军;观察、报告冲突地区的局势;执行脱离接触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联合国决议赋予的其他使命。派遣军事观察组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临时措施,均有一定的期限,视情况需要由安理会决定可延期。 冷战结束后,随着地区冲突的增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次数增多,规模扩大,维和行动的性质和作用也往往超出传统的职责范围,造成联合国经费严重不足。 为此,除维和部队以外国联合国也借助成员国自愿组成的多国部队参与维和行动。多国部队的费用一般由参加国支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士兵身着自己国家的军装,主要标记是联合国的旗帜以及联合国徽章。 联合国维和部队除进行自卫外,不能主动攻击。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现任联合国秘书长为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和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带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因为蓝色代表和平,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地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 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组成类型包括:由秘书长直接领导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军事观察团和维和部队两种形式)和由安理会批准、秘书长授权、由地区组织或大国参与指挥的维和行动(有多国部队和“人道主义干预部队”两种形式)。从二战结束后至2000年5月,联合国已组织68次维持和平行动,共投入了75万多军人、警察和民政人员。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其任务包括监督停火、停战、撤军;使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到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参与维和队伍的人员除了军事人员以外,还有民事警察和文职人员。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维护和恢复地区和平和帮助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职能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1988年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该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支头戴蓝色贝雷帽的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军人和警察)总数至1996年9月12日为3万人。1986—1991年期间,维和费用平均每年约3.8亿美元,1992年猛增至17.3亿美元,1993年又增至约36亿美元。1995年联合国的维和经费为28亿美元,其中波黑维和一项就占了一半。1996年的维和经费为16亿美元。从1948年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到1998年10月,已有1500多名联合国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丧生。其中,牺牲最多的是加拿大士兵,然后依次是印度、法国、英国和加纳。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起,共有110个国家派出过维和人员。至1996年9月1日,5个出兵最多的国家为:巴基斯坦(1719人)、俄罗斯(1177人)、孟加拉国(1184人)、印度(1203人)和巴西(1203人)。1994年11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设立联合国扫雷基金,从而为联合国的人道主义扫雷计划建立了专门的资金来源。1995年7月5-7日,联合国人道事务署主持的国际扫雷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目的是为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扫雷活动征集资金。会议共筹集资金2000万美元。 1998年10月29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会员国向联合国提供维和人员的最低年龄作了规定:会员国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的民事警察和观察员的最低年龄应不小于25岁。中国从八十年代后开始对维和行动采取区别对等积极支持的态度。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正式组建第一支“蓝盔”部队--赴柬工程兵大队赴柬埔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联合国部队为了与一般军队做区别,人员会戴水蓝色的军帽,车辆、建筑物等会漆成白色,且在上面写上“UN”。 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使者。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并为冲突的最终政治解决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2020年,和平行动部领导着13个维持和平行动特派团 非洲 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南苏丹特派团) 联合国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联阿安全部队) 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稳定特派团(联刚稳定团) 非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达尔富尔混合行动) 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联科行动) 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终止授权,正式撤离) 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西撒特派团) 亚太 联合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观察组(印巴观察组) 欧洲 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联塞部队) 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科索沃特派团) 中东 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观察员部队)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12月,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因欧、亚、非、近东发生的冲突中执行14次任务获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2月,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官兵全部被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410名维和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联合国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司令为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官兵佩戴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联合国维和部队标识

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年阅兵式的我维和部队方队

军事科普: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