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泛昆仑颜玉:献给西部母亲




艺术家作品映射着作者创造力与天分,一位拥有极强创造力的摄影师,必具有超高摄影天赋,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言说的神秘力量。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强调,艺术家不仅拥有技艺,更拥有社会值得珍视的洞察力和过人天赋。艺术家追求自己的憧憬,也被这一力量所驱动。李泛即如此。




这种天赋之于艺术家就是他的才能,“是机智,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一种判断和鉴别的能力,懂得怎么叫做过,怎么叫做不及,能分辨事物的消长,知道怎么叫做合时宜,怎么叫做不合时宜。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长成,衰落。才能带着艺术出场,前进,使艺术跟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各个部分和整个进程都以才能为转移。它是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有了它就能诞生。(丹纳《艺术哲学》)”



摄影,除了天赋,后天个人想象力修为涵养品性也很重要。摄影能拍好,要依仗艺术家平素精神涵养、生活阅历。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艺术家首先是感觉的精细,善于捕捉微妙的关系,分辨细微的差别;其次是力求明白,懂得节制,讨厌渺茫与抽象,排斥怪异与庞大,喜欢明确而固定的轮廓:这就能使艺术家把意境限制在一个容易为想象力和感官所捕捉的形式之内,使他的作品能为一切民族一切时代所了解,而且因为人人了解,所以能垂之永久。最后是对现世生活的爱好与重视,对于人的力量的深刻体会,力求愉快。”足见,艺术家自身因素对艺术创作影响有多么重大。





美学家滕守尧曾如此评说李泛的摄影,“虽然拍摄在瞬间完成,却在瞬间透出永恒;虽然眼前出现的是空间中的事物,却与人物之表情以及心灵中的时间和历史凝聚为一体。固然要求高度的影像驾驭力,但更重要的是摄影者的内在人文修养和创作激情。”




李泛并不是摄影科班出身。看着在摄影场域奔跑的李泛,谁又会想到他曾经是体育赛场上健将、根艺家。就是这些丰富的生活与阅历,让他的作品更丰满,更饱含生活滋味与人生醇度。而且,体育精神和根艺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泛摄影,并被充分自如的融入到摄影创作中,比如看待事物的眼光眼力与维度,面对拍摄对象的立体判断与速度、精准把控等。






李泛充沛丰盈的生活底蕴使他的作品时刻保持人生况味和历史厚重感。摄影有了生活味,才能拉近艺术与人距离,艺术固然是殿堂圣物,但不是少数人把玩的尤物,要食人间烟火。李泛摄影一直保持着殿堂艺术的人间味道,这是艺术品长盛不衰的基石。摄影作品有历史厚重感,是摄影师社会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的体现;当摄影师怀揣着视觉人类学意识创作,他的作品就不会单薄。





纵观李泛创作的专题,我们能够发现他正在用视觉将古丝路沿线地域文明在21世纪的境遇归档。李泛以异质的眼光打量人类大家庭,以丝路文化为纽带,拾起散落大地的一颗颗璞玉,以相机为笔书写人类影像史。斗转星移,一份份沉甸甸的民族视觉影像,愈加弥散出历史的包浆。





文学家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李泛摄影以情入境、自成格调!



李泛,泛象品牌创始人,泛象空间艺术总监、策划人。他说,“影像当随时代,镜头书写历史,为丝路备存影文。”。他用脚步丈量时代春潮,用镜头表现人类情怀,用思考深化摄影创作。丝路泛心,从影四十余年的李泛,行走古丝绸之路带,长期关注丝路文化,秉持“时代符号、人类情感”,以摄影为笔,致力于丝路影像工程深描——用影像贯通古丝绸之路,撰写丝路文明,勾勒出一条具有属己美学特质的影像丝绸之路,至今已出版『李泛丝路影像系列』图书《恒古苍穹》《苍衫彝鹰》《穆花苍烟》。
— 延伸阅读 —
生缘命相:《恒古苍穹》选
彝衫素歌:《苍衫彝鹰》选
雾锁彝山:《苍衫彝鹰》选
秦 相:李泛丝路影像选
雪域素心:李泛丝路影像选
藏地素颜:李泛丝路影像选
乡村戏骨:李泛丝路影像选
摄影 | 李 泛
供稿 | 丝路影像工程中心
部分文字选自《恒古苍穹》序言
文字综合 | FANSEE
— 悦读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