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孤狼——西夏王朝

宋朝,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写过它的政治制度和其他的一些东西,今天就来说点别的,宋朝的周边局势。众所众知,宋朝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完整的国家,国土面积仅仅比秦朝大了一点,而且周边也是强敌林立,北面有辽、南边是大理、西面是吐蕃,而西北则是西夏,这当中除了大理与宋朝关系还算融洽,其他仨都是虎视眈眈,其中吐蕃实力最弱,其次是西夏,今天就来说西夏这个让北宋头疼的邻居。
西夏是处于宋辽和后面金之间的一个国家,它国土面积狭小,主要地盘就是现在宁夏省全境和甘肃的一部分,人口稀少,经济非常落后,基本没啥经济,为了存活相继对宋、辽、金三国称臣。西夏从1038年见过到1227年灭亡,历经189年。
西夏的建立者是党项人,拓跋氏,这个民族也是我国有年头的一个少数民族了,现在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和迁徙,已经成为了现在锡伯族了。当年党项人的活动范围就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一带,唐朝前期吐蕃强盛占据了青海一带,当时的一些党项部落请求内迁,唐朝将他们安置在河西一带;安史之乱后,唐朝力量大减,于是吐蕃和党项常常联合骚扰唐朝,于是唐朝又将剩余的一些党项人迁徙到以夏州为重心的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就是现在宁夏那块。
唐朝按照以往的惯例,将拓跋氏封为夏州节度使,而这也为西夏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公元880年,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出走。881年,夏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长安,助唐收复长安。随后,拓跋思恭被唐僖宗赐姓为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而黄巢之乱后的唐朝已经名存实亡,而夏州也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一个不咋听使唤的割据势力了,这也成为了几百年后西夏立国一个重要条件。
随后,中原进入了晋王李克用和梁王朱温互相争斗的时期,拓跋思恭为了保存实力,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并逐步蚕食夏州的周边地盘,其疆域覆盖夏、绥、银、宥、鄜五州之地。但即便如此,他的实力还是非常弱的一个,于是拓跋思恭总是在名义上臣服于中原,并以此保全实力。
进入五代时,夏州节度使李思谏去世,夏州内部很快就发生内乱。而李克用、李茂贞则趁机进攻夏州,夏州赶紧向朱温求救,于是后梁出兵,夏州之围才得以解除。此后,后梁又封新继承人李仁福为陇西王,这也是拓跋氏封王的开端。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李仁福又对后唐称臣,继续被封为夏州节度使,同时还封为朔方王。
公元933年,李仁福去世,其子李彝超即位。后唐想借这个机会一举消灭夏州,于是命令李彝超迁到延州。面对这种要求李彝超很快就给了回答,就是俩字——做梦。在得到这样的回信后,后唐大军开始进攻夏州,但结果却是被党项军队打的大败而归,这就是夏州之战。由于后堂的战败,李存勖不得不承认党项人在五州的统治地位。
到了北宋建立后,党项人按照惯例又对宋称臣。公元980年,夏州节度使李继筠去世,内部再次发生内乱。982年,新首领李继捧失势,带领其族人投降于宋太宗。宋太宗大喜过望,认为统一夏州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派遣官员去接收五州之地。然而,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表示反对,立马带领其族退守西北,和宋军打起了游击战。
要说这个李继迁也确实是个人才,他知道自己打不赢北宋,于是就找了一个强有力的后台,这个后台就是辽国,李继迁选择和辽国结盟,被辽封为夏国王,由于辽国的介入使得宋很难放开手脚战斗,再加上五州之地虽然不大但是却易守难攻使得宋军屡屡受挫。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才结束,而战争的结果自然宋朝失败,一点好处也没捞到。
宋真宗即位后,选择和党项人修好,停止了战争,册封李继迁为节度使。李继迁的这次反抗使得党项人继续保持独立的局面。但你册封归册封,我找事归我找事,这是两码事,于是在得到册封后的党项人依旧时不时的对北宋边境发动侵扰,今天来抢劫,明天来抢粮的,后天来烧房的,这对北宋的边境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和压力。
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陷了灵州这个西北重镇。接着,他将治所迁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不久,他又出兵攻陷了西凉,向河西走廊开始了大规模扩张。正当李继迁踌躇满志的时候,青海的吐蕃部族在他进军的半路上袭击了他,李继迁不幸中箭身亡,他试图统一西北,然而入主中原的野心也就到此为止了。
公元1003年,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即位。李德明考虑到党项的整体实力不足,于是和宋朝讲和。1006年,宋夏达成了和平协议:宋朝封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并每年送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这次协议,是宋朝对西夏的第一次妥协。之后,西夏有了和平的发展环境,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东线和平,李德明就集中精力向河西发展,派遣太子李元昊攻陷了甘州、凉州等地,逐渐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垄断了丝绸之路。
公元1016年,李德明准备称帝,并在兴州(银川)建设都城和宫殿。但是他还未实现称帝就去世了。1032年,李元昊在兴州即位;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西夏,西夏在这一刻才算正式成立,之前的割据势力彻底升级了。
李元昊称帝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第一项就是力图恢复党项旧俗,并创造了西夏文字。但是李元昊称帝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宋辽两国的不满,毕竟好端端的小弟突然跟你平起平坐,还不跟你打招呼,这换谁都不会爽的,于是发生了宋夏战争和辽夏战争。要说这李元昊也还真不是吃素的,他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击败了宋军的主力,又在河曲之战中击败了辽国军队,这不仅大大稳定了西夏的地位,也打出了西夏的威名。
虽然战争是打赢了,但同时和宋辽两大国交战对西夏也产生了很大的消耗,毕竟西夏的综合实力很弱,基本没啥经济,再加上同时跟宋辽交战,就算拖都可以拖死自己。
公元1044年,宋夏再次议和,李元昊表示妥协,取消帝号,而宋朝也将赠送给西夏的岁赐增加到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此事史称“庆历和议”,这是宋朝第二次对西夏妥协。
公元1048年,李元昊被自己儿子所杀,辽兴宗得知后立马带领大军围攻兴庆,西夏被迫再次对辽称臣其实整个历史的进程来看西夏并没有和宋辽两国并列的实力,但是西夏懂得小国生存之道,通过与宋辽交好得到了大量的岁币,这是十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同时称臣换来的和平时间对国家来说也是宝贵的。
公元1061年,夏毅宗亲政,又开始推动西夏的汉化事业。1067年,夏毅宗去世,梁太后掌权,西夏开始了内政混乱和后宫干政的时期,这些因素让西夏慢慢的陷入了危机。梁氏专权期间,西夏和宋的关系恶化。北宋在此期间收复了河湟故地,开始对西夏发动了总攻。1098,小梁太后发动30万大军进攻平夏城,遭到惨败,出现出现了灭国的危机。还好在辽国的斡旋下,北宋才停止进攻。第二年,辽国派遣使者毒死了小梁太后,夏崇宗才得以亲政。
夏崇宗亲政后,大力发展文治,提倡儒家文化,推动汉化改革,西夏逐渐进入了兴盛繁荣的阶段。然而此时的北宋正是宋徽宗时期,其边将向开边邀功,就不断对西夏发动了进攻。1121年,夏崇宗带领军队痛击宋军,逼迫北宋再次议和,而这时候的北宋离死已经快不远了。
公元1114年,金国建立,随后对辽国发动了疯狂的反击,辽国五京沦陷,灭亡在即。1124年,夏崇宗看到辽国日薄西山于是当机立断和金国达成了和平协议:西夏对金国称臣纳贡,金国则将阴山以南的土地划给西夏。在金灭北宋的时候,西夏又趁机在西北扩张,占据河湟地区。
公元1139年,夏崇宗去世,他在位时粉碎了国内的翻盘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使得西夏的教育、儒学、佛学发展到了顶峰。在外交上,他采取了联金和宋的政策,使得西夏总体保持和平。公元1146年,金国再次割让一些土地给西夏,西夏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公元1193年,夏仁宗去世,之后的夏桓宗李纯佑继承了夏崇宗的事业,继续推动西夏发展。不过,这个时候蒙古已经开始崛起,并开始入侵金国和西夏,两国的全面危机也即将到来了。1206年,夏桓宗去世,西夏的盛世结束,也即将迎来死亡。
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开始第一次大规模进攻西夏。1209,蒙古大军围困兴州城,但是久攻不下。在僵持之际,天降大雨,黄河大涨,于是蒙古军引黄河之水灌城。此时,金国想坐收渔翁之利,也拒绝支援。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夏被迫对蒙古称臣。
对蒙古称臣的西夏就由不得自己了,蒙古打仗他出钱,蒙古攻金他出钱,就这么长年累月的折腾下导致西夏疲惫不堪。1212年,蒙古西征花拉子模,西夏再也没有余力出资出兵了。于是成吉思汗又带领大军围攻兴州城,西夏被迫投降,又是送钱又是送人。
蒙古人走后,西夏又开始采取联金抗蒙的这种昏招子,但是金国当时也是脑子不太好使了,不仅不联合西夏,反而出兵进攻西夏和南宋。于是,西夏又想联合南宋共同对付金国。随后两国出兵进攻金国,但是被金国击败,损失惨重。就这样金宋夏三国原本应该一致对抗蒙古或者争取时间自保的,却纷纷在三国的内斗中不断消耗了国力,最终迎来了死亡。
公元1221年,蒙古大将木华黎又带领大军进入西夏,想借西夏之路进攻金国,西夏不敢有半个不字。西夏经过多年战争,再也消耗不起了,本就国小民贫结果现在到处都是荒芜的天地和流离失所的人民。1225年,夏金终于实现结盟,但是为时已晚。
1226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两次率领大军进攻西夏,最终到1227年,随着成吉思汗的病逝,西夏灭亡。而蒙古人也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开始了对兴州城的屠杀,他们杀光了所有西夏贵族和党项人之后并将城池付之一炬,让这个百年的城池彻底化为了灰烬,而随着大火一通消失的还有西夏的历史和党项人曾经的辉煌,伴随着冲天的火光的一切历史都沉没在西北的荒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