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铁师的追求——Breakover point(离地点)

终于!到了蹄铁师小剧场最后一个要解释的英文词儿——Breakover
这可真是蹄铁师的行话,是每个蹄铁师修蹄、钉蹄时都要考虑到的。因为它是马匹迈步过程的一部分,是马蹄承受压力的关键。

Breakover第一次出现是在小剧场7,蹄铁师要找的是breakover point, 我的翻译是离地点。单独说Breakover的时候,其实是指一个过程。以下我就称为“离地过程”了。
离地过程发生在站立期(Stance)之后,迈步期(Swing)之前。如下图所示,站立期(A)的结束即是离地过程的开始。接下来,在马腿向前移动时,后方蹄踵通过杠杆原理先离地(蹄尖因此受力压向地表),此时球节、冠关节和蹄关节达到了向前伸展的极限。随之发生的,即是离地过程:腿抬起,腕关节弯曲,向前移动。

蹄尖离地时,筋腱和韧带回弹,爆发能量,产生类似于弹弓弹射的反应。这个回冲给了动物最终推动力,推动力在蹄尖向后移动,悬于空中时停止。最后马蹄完全离地,则进入到迈步期(D)。

马蹄的离地点(Breakoverpoint)位于蹄尖,是杠杆的支点,推动蹄踵离地。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地点应该是脚尖最远的位置。想象一下你自己的脚丫丫。脚掌承受着推动下一步而产生的冲击,而脚掌前方脚指头,其实对离地过程贡献很小。

同理,马蹄的自然离地点其实是在蹄底硬质部(上图红色虚线区),后有蹄骨做后盾。蹄壁的磨损、修剪就是从后方的离地点开始,所以蹄壁并没有全程参与离地过程,而只参与了后半程。

许多人认为只有蹄尖的中心位置是离地点,其实不然。当马转弯,或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运动时,离地点可能是马蹄一周的任何位置。因此,马蹄上的离地点是一个弧,是蹄骨形状的映射。

蹄骨下方的蹄底需要足够厚(15-18mm)来承受这一区域受到的强大作用力。修蹄一定要都由专业的蹄铁师来操作,保证不伤害到这层重要保护层。如果保护蹄骨的蹄底厚底小于12mm,那骑乘时,特殊的保护装备就要配上了(像下图这种带蹄垫的护蹄)。还记得小剧场里说的吧,修蹄时先勘察一下蹄底厚度,然后再开始削。

一支健康的蹄子,如果其内外小叶层紧密嵌合,建立正确的离地点很容易。如果将蹄骨背侧面的直线,沿着蹄骨一圈投射到地面(橙色线),蹄底的轮廓很容易就能勾勒出来。

对于健康的前蹄来说,以蹄底边缘为地点,测量外周宽度,3mm为蹄白线宽度,3mm为蹄壁宽度。蹄白线并不是指白色区域,它的组成一半是角质小叶,一半是蹄底角质(下图)。也就是说,蹄白线是蹄壁和蹄底的纽带。3mm宽的蹄壁(蓝色线)是用来承受蹄骨外围的地面压力,剩余外侧蹄壁修成卷曲状,呈45-60°角(红色线)。

换句话说,如果内外小叶层连接紧密,只要把剩余外侧蹄壁修成卷曲状,即可使马获得自然离地点。

对于健康的后蹄来说,在蹄底厚度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将离地点整体向后移至有蹄骨支撑的蹄底外缘,或在蹄底外缘只留3mm宽度,也就是6mm减到3mm.
马蹄拥有自然、健康的离地点,才能做出正确的运动。这样,马蹄与地面的接触时间更长,在空中距地面更近,迈步更长,效率更高。加长的步长让马蹄有更多的时间缓冲地面作用于蹄踵的冲击力,其马蹄内部能量消散的特性也将使马匹获益。

那如何给不健康的马蹄修正离地点呢?说来话长,以后再说~
PS:蹄铁师在小剧场15里也有说离地点的问题,戳回去复习一下吧~

关注语马
公众号:语马
B站:HorseTime语马
微博:HorseTime-语马
头条:HorseTime语马
参考资料:
Ramey P. Breakover. 2018. https://www.hoofrehab.com/Breakover.html
Toe rocker. http://www.all-natural-horse-care.com/toe-rocker.html
Don't Touch That TOE Callus! https://scootbootseurope.com/blogs/blog/dont-touch-that-toe-callus
Gill D.W. 2007. Farrier: The Whole Horse Concept. 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