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猴天花”卷土重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3-06-30 17:08 作者:上海肋医  | 我要投稿

在即将过去的六月里,一种名为“猴痘”的较为少见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部分省份散发,台湾、北京、广州和香港都陆续报道了猴痘确诊病例。


这种俗称“猴天花”的传染病由猴痘病毒引发,该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也是其中除天花病毒外,最具致病性的病毒。


6月27日,网上出现聊天记录宣称:上海医院门诊出现猴痘飞沫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即上海市卫健委对此进行了辟谣,表示并未接到病例报告。但辟谣事件本身,就反映出民众对本轮“猴痘”疫情的关注。


事实上,“猴痘”刚刚在世界范围内上演了一波大流行,从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10个国家或地区的8473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包括80例死亡。


今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如今依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零星传播。

 

那么猴痘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01、猴痘的发病史是怎样的?


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双链 DNA 的正痘病毒,算是天花病毒的近亲。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该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猴痘”病毒。1978 年,猴痘病毒成为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的正式成员。



1970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 1名 9个月大的男孩感染了猴痘病毒,这是历史上首位确诊的人感染猴痘患者。此后猴痘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流行,每年都会发生几千例病例。而2022年的猴痘疫情则是首次在非流行区出现的人传人疫情。

 


02、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6月24日发布的最新猴痘疫情趋势报告显示,在已知性取向的病例中,84.1%为男男性行为者。


但猴痘不仅仅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飞沫传播都是猴痘传播的途径。


猴痘的直接接触感染主要指的是直接接触了患者的疱疹、破损皮肤或其分泌物,比如猴痘的脓汁。而间接接触通常是接触了被污染的衣物或者其它物品。


猴痘还可以经飞沫传播,但只有在长时间与猴痘患者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被直接从患者呼吸道或者口腔里面喷出来的飞沫,溅到伤口或者黏膜上,才会被传染。所以,猴痘的飞沫传播和新冠、流感气溶胶传播是两个概念,大家不必过分担忧。

 

03、感染猴痘后会有哪些症状?

 

感染猴痘后,通常有7-14天的潜伏期。在感染初期,患者会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烧、寒战、呼吸急促,伴随着全身性疼痛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和疲劳,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坚硬且有触痛

 

在发热的1-3天内,患者还会出现皮疹,皮疹为斑丘疹,然后依次为发展为丘疹、水疱、脓疱和干燥脱落的结痂,大多数人都不会留下疤痕。但也有调查发现,有13%的患者会留下疤痕。

 

患者的严重程度由病变部位的数量、也就是长痘的数量决定,有的患者可能只长一两个痘,也有患者可能是全身长满。

 

少数情况下,猴痘患者还可能发生肺炎、脑炎、角膜炎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等并发症。

 

猴痘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能够自愈,通常自愈的时间为2-4周。但也有因猴痘而死亡的病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今年6月24日发布的最新猴痘疫情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流行的猴痘病死率约为0.17%,远低于往年的病死率(1-10%)。


然而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HIV感染者和幼儿,感染猴痘后死亡的风险依然是相对较高的。因此一旦感染猴痘病毒,应该及时就医。

 


04、为什么今年夏季亚洲地区又陆续有确诊猴痘的消息?


6月28日,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的五六月份,全球性少数群体会举行一些派对,在这个过程中,猴痘病毒扩散传播的机会增加,这也无形中增加了6月份前后感染的人数。一旦感染人数上升,就会有一个延续效应,所以基数越大,人们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多,普通人感染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同时,他也阐述了猴痘是相对稳定的病毒,它对冷热并不十分敏感。可见今夏猴痘病例的新增现象,与季节无关。



05、我们该如何预防猴痘?

 

面对猴痘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御:


1. 猴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所以要避免密切接触有头痛、发烧、出现皮疹、疱疹等症状的人。


2. 虽然目前猴痘主要由人传人,但为了减少感染风险,还是需要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动物


3. 由于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应避免多性伴、非固定性伴的性接触


4.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加强个人手卫生。

 


06、“猴痘”改了名字


去年猴痘疫情大爆发时,在作为重灾区之一的巴西,发生了多起伤猴事件。在圣保罗州的里约普雷图,随着三例“猴痘”病例的确诊,此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该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就陆续有十只猴子被伤害,有的受了伤,有的被毒死,而活下来的只有三只。


然而,迄今为止也没有证据能证明,2022年猴痘疫情的爆发和猴子有什么关联。事实上,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尚未确定,最有可能是啮齿动物,如非洲松鼠、袋鼠、睡鼠、土拨鼠等。

 

因此,为了避免现有名称给猴子带来的污名化和歧视,世界卫生组织于去年的11月28日,将猴痘病毒的英文名称“Monkeypox”改为“mpox”

 

参考资料:


[1] 汪洁英,宁博,曹莹等.猴痘的研究进展及防控对策[J/OL].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8[2023-06-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5.1284.R.20230614.1811.002.html.

[2] 王铭婷,崔富强.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现状[J].江苏预防医学,2023,34(01):8-11.DOI:10.13668/j.issn.1006-9070.2023.01.002.

[3] Multi-country outbreak of mpox, External situation report #25 – 24 June 2023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猴天花”卷土重来?我们该如何应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