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良好的普通周年演出——大逗相声十一周年演出repo

2023年的7月22日,注定是相声界不平凡的一天:
曹云金在长达两月的直播预热之后,在天津复出,带领听云轩以100到300的票价和较高质量的演出博得了天津父老的好评,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郭德纲携德云社在大连继续着《永庆安澜》专场的全国巡演,凭借把杆活《兄弟本色》和《艺术的技术》,依旧卖出了大量的高价票。网上两边的粉丝十分激动,就同天商演这件事对另一方“大加赞誉”。
可能是因为郭曹的“跨渤海大战”过于耀眼,在北京办十一周年——“还是个孩子”相声演出的大逗相声反而显得无人问津。大逗班主李寅飞在听闻曹云金同日办专场后,开直播自我吐槽到:曹师兄这个票价,搭配他的演出质量,简直是不给人留活路啊。玩笑归玩笑,大逗的票房号召力还是有的,起码在开演前的几小时内,所有余票均已售罄,说明大逗的受众比较固定,而且不存在饭圈现象——基本不会有想听但是买不到票的情况,但也不会留出大量空位。
得知大逗相声十一年演出在即,我在温大愚的粉丝群找了我的一位粉丝,请他请我听相声,对方也是欣然答应。他便在周六当天坐火车从天津到了北京,因天公不作美(可能是因为太多说相声的在这天开专场),俩人都被淋成了水货。我们品尝了萨莉亚的正统西餐之后去桌游店玩了一把半的兵棋,便到了演出的时间。我们到了民族宫文化大剧院,在前排落座,准备欣赏大逗的杰作。

先说明一下自己的评判标准:首先是节目要新颖,本人虽然也不是大逗死忠粉,但是这两三年断断续续地也听了有二十次,网络上视频也看了不少。有些其他观众看起来比较新的节目,我却是可能看过好多次了,不过这方面我不会完全从主观角度来说,因为即使是演过的节目也会有新的味道。其次是包袱得可乐,我们听相声是为了寻找快乐,如果节目本身很新但是完全不逗,那只是对口的杂志朗诵而已。最后就是演员的口齿得好,不能有口误,当然李丁曾经自我评价说:我们这个团体就是个票友组成的票房,所以在这方面不宜卡得太死,别学张亚信刘全刚就行。本人文笔不加,很有可能在云山雾罩的同时犯大量语法错误,希望各位读者多多包涵,涵瓷实了。
雨停了,让我们开始吧。

赵泽 王晓《头号玩家5.0》
——“该节目相比起前作,改善了版本号过低的问题。”


赵泽和王晓是前第二班的演员,后携大量小王爷的秘本加入大逗相声,曾经三次与广茗阁离别,赵泽老师前段时间与主持人飞天小魔女喜结连理,还办了一场游戏梗很多的婚礼,可喜可贺。
说回相声,对我而言这个节目有一些拉胯。首先从内容上来说,虽然标题有个5.0,但实际内容和前四版相比并无多大更新,后半部分基本是继承于1.0版本——也就是2018年《相声有新人》这二位表演的版本,在视频网站上开会员可以作为花絮看到。变化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大,俩人学了个魂斗罗、功夫、超级马力欧,就没了。
而前半部分,开头说有相声脱胎于电子游戏,自己操作的角色过五关斩六将,相继杀了西门庆灭霸等人之后直面最终boss——秦琼!这便是《关公战秦琼》。这个搁我这里不算新鲜,因为大逗在宣南剧场首演的时候,董建春和李杭演了全本的《(新)关公战秦琼》,基本可以认为是这小段垫话的拓展版。至于之后又说什么设计相声版的吃鸡啊狼人杀啊,也是之前4.0版本就有的内容。
本子的新颖程度堪忧,那演员的表现如何呢?讲真也有不少瑕疵,主要出在捧哏演员王晓身上。人家作为大逗相声的颜值担当,多少有点“金玉其外”的意味:平常的捧哏风格就比较单调且奇怪,经常侧着脸歪着嘴,有较小反应的时候身子往前俯,有较大反应的时候就把身子往后一仰,说个“嗐”。而这场捧哏不仅延续了以往俯仰之间的缺点,还开发了一些新的打法。赵泽说“相声脱胎于游戏”,王晓之后两次把“脱胎”说成“投胎”(我确定这不是包袱,如果是包袱的话就是赵泽没翻),后面还口误到把谁抄袭谁说反了,属实不太应该。赵泽倒是表现的比平常好一点,没有什么明显的纰漏(也可能是我没看出来或者没记住)。
就现场气氛来说,还凑合,毕竟电子游戏也不是所有人都玩。
当然这相声我也有满意的地方,王晓把库巴说成酷帕王,很尊重官方翻译()。相比之下不好的地方就是王晓学魂斗罗跳跃的时候没有在空中搞托马斯全旋。
希望赵泽王晓以后努力当“赵王”,不要当“小泽”。
钱琦 宋伟杰《勇闯影视界》
——“作为闯了好多次的人,她是干这个的。”

日本漫才作为一个大类,下面还有很多小种类,比如短剧漫才、闲谈漫才、时事漫才等等。如果以后相声也按题材和演出方法来分的话,那钱琦绝对是“影视内容模仿还原类相声表演老艺术家”,她对于这个种类实在是太爱了,5年前的大逗六周年演出,钱琦表演的相声内容还是模仿影视剧《甄嬛传》。后续我在大逗看过的她的表演,也有几场是这样的,模仿的是《西游记》(也许是赶巧了)。
钱琦是应宁的徒弟,相声界不可多得的女相声演员。宋伟杰是李派快板第四代掌门人,人家天天给李少杰老师掌门,快板打得好,只不过跟钱琦搭档没有太多可以展现的机会。这个节目的内容基本就是一个居务(居务老师)和一个龙套互相“扶持”,分别表演了宫廷戏里皇帝驾崩和《还珠格格》里容嬷嬷审讯紫薇的片段,文武带打热闹之极。
我对钱琦这次表演,没有太多可以说的,因为我已经听过若干次,本场也没新内容(哪怕加入点新的电视剧片段呢)。不过现场反应挺热烈,钱琦宋伟杰也没有口误,可以给个七十分的良好分。当然如果观众朋友们不太能接受比较闹腾的相声,不接受比较碎叨的演员,可能不会喜欢这个节目。
其实端午节她那段《我要学画画》还是挺好的。
张云霁 陈延龙《新夜行记》
——“王谦祥徒孙们带来的短小精悍又略有遗憾的翻新节目。”

张云霁是叶蓬的徒弟,陈延龙是应宁的徒弟(这肉和个头都长在徒弟身上了),二位可以说都是王门徒孙、马(季)派传人、侯氏继承者、大逗的……编不下去了。
这段《新夜行记》是根据老《夜行记》的梁子新编的相声,紧扣改装车、醉驾、查车等话题,最后还是一头扎进后海里头。这段相声我倒是没听张老师说过,十分的新鲜。从文本上来说,也没有和其他版本夜行记明显地撞车,毕竟正常人也想不到把俩电动车并联在一块,焊俩U型锁当方向盘,再扣个蚊帐,中间用红木座椅……我怎么还给刨了。
张云霁和陈延龙的演绎方式也较为传统,很平稳,把这段新夜行记说成是上世纪老先生编写的作品也不会有太大违和感,这俩小老艺人也是很卖力气。
另外本节目也有个好处——时间很短,根据录像来看只表演了9分钟,这样就算这节目比较不可乐,大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更何况它还可乐。本人是认为相声短平快化是发展的方向。
那这节目这么好有什么缺陷吗?我觉得还是有的:首先在改装车这方面,张云霁并没有把它完全落实,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后续内容都是在假设怎么怎么样,缺少了一些真实感。另外关于红木座椅,个人认为铺垫的还是少了一点,毕竟这个节目的低和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能多强调一次“真的红木座椅在水里会下沉”,那就更好了。
大逗相声里叶蓬这一辈演员的徒弟都开始发光发热了,背后的核物理理论让人暖心。今年下半年,美美合拍的《阿尔兹海默》……
董建春 李涵 迟永志 李丁《口吐双莲花》
——“只能说他们在演一种很新的东西。”


李涵迟永志,董建春李丁,两对风格迥异的搭档强强联合而表演的《口吐双莲花》,是本场演出最热闹的节目。
当然,这段节目不算新鲜,两年间在大逗演过了若干次,b站up主来一只卷毛鹌鹑(应州)转载了所有的《口吐双莲花》,内容大同小异,都很有趣。不过十一周年的版本,增加了一些讽刺黄牛的内容,也算是有所更新。就演出的质量来说,有董建春有李丁,在热闹的方面起码有保障,而李涵和迟永志则相对平和一些,是很好的调剂。李涵和董建春分别扮演西洋魔术师和古彩戏法人,迟永志因为对音乐节的门票的向往推动着节目的进展,李丁就只剩下拿扇子打脑袋的份了。
当然了,熟悉李丁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位演员比较人来疯,容易用外插花和“笑场”把节目时长抻得比较长,这次也稍微抻长了一点。我也不是很喜欢演员在舞台上说什么“包袱泥了”、“包袱没响”之类的话,这种行话应该留在后台。另外,节目的后半段可能是被打懵了,李丁在本该“咚咚”的时候来了个“tuang咚”,不过他很快就补充说明:“这是在打鼓的时候那边的锣发生了共振”,算是用优秀的现挂把这个失误划了过去。
至于这个相声的结尾……我只能说这个底是深不见底,先是李涵来了一段反对黄牛的小贯口,又一段架子鼓合唱(还没合唱齐),之后又是“口吐莲花”(董建春真的喷出来了),然后李丁又掏出票来问观众要不要,之后……总之给人一种,好听点说叫意犹未尽,不好听地说就是冗长的感觉,希望以后能再调整一下。
很期待下一次董建春李丁的相声会抄……会写一个什么新鲜的。
郭强 彭岩《祥瑞趣谈》
——“在如今的相声里少见的以语言艺术取胜的新式传统活。”

郭强彭岩是大逗里比较年长的演员,平常郭强抛头露面较少,彭岩主业在故宫信息部工作,在大逗多做主持。他们的相声一般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要么就温得让人昏昏欲睡,要么就是又有滋味又有趣。好在,这十一周年的演出节目是有滋味的。
《祥瑞趣谈》主要的内容就是彭岩喜欢文玩但是钱都让媳妇收了,找郭强取经问问怎么少花钱办大事儿,小到日常文玩大到中式装修,不过后来画风越来越不对,具体如何大伙可以找来听听,看看这节目编写的有多严丝合缝。结尾是不太常见的“一团糟”式的底,比较干脆利落。
这段节目我确实没听过,新颖程度是够的。表演也是非常的好,郭强老师有那种老北京的劲头,塑造北京市民形象一流,就是那种穷讲究的劲头,非常适合文哏;彭岩老师擅长顶着捧哏,经常会“一语致死”,只是偶尔捧得太碎,会和逗哏演员撞纲。而且在相声里也有一些口误,富贵福贵没说太清楚。
文哏是个好方向,郭彭二人走的也挺好。
王梓鑫 李杭《探病须知》
——“脱胎于漫才而略高于漫才的抽象‘小品相声’。”

王梓鑫李杭是大逗相声搭档时间最久的演员,从高中开始到现在一共十三年。在大逗相声演出要么倒二要么第二,基本不缺勤,演出水平浮动也比较大,十一周年的演出倒是很好。
《探病须知》,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专场就表演过了,当时还叫《病人的一天》。该节目可以看作是一个情景相声:逗哏为捧哏设想了捧哏因为比赛拦火车骨折之后,他的朋友来探望他的情况,塑造了捧哏的搭档、捧哏的师父、捧哏的媳妇三个形象。从流派上来说,这节目颇有一些金广发那种抽象无厘头的风格,展现了探病群像。这个节目我感觉非常适合搁在各大晚会上表演,因为画面感实在是太强了。
可以说,王梓鑫是比较普通的逗哏,但李杭确实是大逗数一数二的捧哏,外形敦实憨厚,嗓音沉,捧哏不争不抢,在这个相声里把伤员的可怜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有这个经历。相比之下王梓鑫的口误就让人更印象深刻了,“你说你在台上连捧哏的都拦不住……连逗哏的都拦不住”其实后面这半句就没必要找补回来了,大部分人其实也划过去了。
我其实很想多找点词夸奖这个节目,但是对于这么没有槽点的节目来说,与其听我夸赞,大伙不如找一找视频来看。
李寅飞 叶蓬《新三节会》
——“同名而异构,旧梁换新梁,最为新颖,然贯口不足。”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新编的《三节会》走来了!
李寅飞,是众所周知的,以闯作见长的相声演员。若干年前就曾经改编过三节会,当时也叫《新三节会》,现在应该叫“旧《新三节会》”了。当时的旧新三节会,梁子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塑造的角色还是一个没什么钱但是做白日梦的人,只是开办的福利机构从普通的粥厂变成了休闲山庄,发放福利的节日从端午、中秋和春节改成了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分发的东西也从传统的吃的用的变成游戏机之类的新潮玩意。本来我以为2023年新一版的《新三节会》也会延续以往的思路。
但是李寅飞老师不是个躺在功劳簿上吃大餐的(容易吃一脖子)。这次的新三节会,梁子换了,逗哏塑造的不再是一个做白日梦的人,而是一个通过“关爱”老年人攒下第一桶金,建了一个老年福利院,准备继续收割老韭菜的人。李寅飞狠抓老年人孤独而有钱的问题,在“福利XXXXXX山庄”里对老年人们进行假模假式的关怀,以求在父亲节、母亲节和双十一通过倾销假货把他们的钱包掏空,从内容上说可以说是很有人文关怀(反向的)了。
梁子挺好,那内容呢?内容也是极好的。给山庄里各个房间起的名字,也继承了李氏谐音梗的优良传统,还致敬了刘宝瑞老先生的《官场斗》片段。关于山庄提供的饮食,处理方式跟前作是一样的,都是给家常菜起那种离谱至极的西餐式名字。吃饭时候西方管家则是串了一段《学外语》。而三节会这个节目离不开贯口,李寅飞新写了在母亲节给老太太们准备的化妆品和女装、在父亲节给老头儿们准备的男装、茶叶、手表、补药的两端贯口,只是有点可惜,根据三节会的传统,一般来说要有第三个节日的贯口,但李寅飞只给双十一写了个顺口溜,是一个小缺陷。大伙也可以搜来旧《新三节会》搭配着听一听,会有更好的感觉。
李寅飞叶蓬在十一周年的表演,可谓是很卖力气,没有口误,没有撞纲,连大舌头都听不太出来,可见二人对于这场演出还是非常认真的。此节目作为底来说,笑料方面可能不如前几个那么多,效果不如前几个那么火爆,但还是给本场演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是我还是好想听旧的《新三节会》啊()。
后记
我为啥爱听大逗呢,肯定不是冲着他们的功底去的,主要还是希望能尽可能多的看一些新东西。但是这一场周年演出,对我而言没有那么新颖,我只能认为是一场良好的普通周年演出,值个六七成的票价(虽然是别人请我听的)。希望下个月再看到他们的时候,能拿出更新更好的节目来。
感谢@语霖铃_ 提供的演出照片。
耿鬼老师
写于2023.7.24

附赠:
飞天小魔女 入地大怪男(徐涛)《主持人》
——“徐涛老师简直外行到不像说相声的。”

赵泽老师的夫人先不说了,徐涛老师作为嘻哈包袱铺颇有经验的相声演员,搞主持是真的尬,希望他能再多历练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