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派分立——古西亚简史60
阿拉伯帝国(632-1258)
阿拉伯帝国,在中国史书称为“大食”,欧洲称其为“萨拉森帝国”。经过前几期内容我们了解了阿拉伯国家形成的历程,但是阿拉伯帝国的概念真正要从四大哈里发开始才能算起

阿拉伯帝国总共经历了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最终在公元1258年灭亡。其中阿拉伯帝国形成期主要就在四大哈里发时期

四大哈里发(632-661)
哈里发,意思是“继承者”、“代理人”,是中古时期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元首称号,在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历经四代哈里发,分别是:
阿布.伯克尔(穆罕默德老丈人):由于穆罕默德死后无子且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经历了一段权力真空期,最终阿布.伯克尔成为第一任哈里发,稳定了政局,同时对这个新生的国家进行整合
欧麦尔:第二任哈里发,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期,我们都知道王国和帝国的区别在于,帝国对内更集权、对外更扩张,在欧麦尔时期阿拉伯屡次对外征服,扩张了阿拉伯帝国疆界
奥斯曼:奥斯曼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继续走军事扩张路线,并且在此期间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第一时期基本完成,于是在奥斯曼末年基本上逐渐停止了军事征服
阿里(穆罕默德堂弟、女婿):最后一任正统哈里发,为什么说是正统呢?因为在他之后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夺取哈里发职位,并且使哈里发变成世袭的,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因而阿里是最后一任正统哈里发,也是最后一个正统推选出来的哈里发

权力争夺
四大哈里发时期表面上维持着国家的运转,但是事实上对于权力的争夺从未停止,比如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上任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平定战乱、巩固政权;还有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事件;以及最后一任阿里被倭马亚家族夺权。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在穆罕默德死后,原来整个统一的伊斯兰教内部和刚刚建立的阿拉伯国家内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四大哈里发时期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一定程度上缓和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政权稳固)
研究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宗教也好、学派、思潮,在其主要创立者(或者集大成者、奠基人、宗师)死后,往往他的弟子或者继承人或者信徒都会各执己见然后导致学派分裂。比如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释迦牟尼死后佛教分裂;王阳明死后心学产生七学案……
这些种种说明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规律(关于其中原因日后我们单独做一期内容讲解)而在伊斯兰教内部,也因为穆罕默德的去世而产生了裂痕
教派分立
我们知道伊斯兰教主要分为三派:
逊尼派(最大的教派)
什叶派
哈瓦利吉派(军事民主派/出走者)
逊尼派:逊尼派与什叶派对立,承认四大哈里发都是合法继承者,因此获得了历代哈里发的支持,流传较广。但是该派内部又因为在各种方面见解的不同又分裂为多派,比如说在神学方面分为:1.经典派;2.艾什阿里派。在教法学派方面分为:a.哈奈斐;b.沙斐仪;c.马立克;d.罕百里。当今世界穆斯林多属于逊尼派

什叶派:专指拥护阿里的人,与逊尼派对立。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继任者,称之为“伊玛目”,认为是“超人”,受到保佑,从不犯错,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该派曾在北非建立了法蒂玛王朝。但是什叶派内部也有很多支派:1.十二伊玛目派;2.伊斯玛仪派;3.宰德派。

哈瓦利吉派:又称军事民主派,意思是“出走者”,因为不满于第四代哈里发阿里和穆阿维叶的斗争中进行妥协,于是从阿里支持者当中分裂出来的派别,661年刺杀了阿里。该派本应是调和逊尼派与什叶派的“中间派别”,但是因为他们的主张被逊尼派和什叶派所不认同,导致逊尼派和什叶派一起排斥它,多次遭到哈里发国家统治者的镇压(两派之间的“和事佬”结果被两派都讨厌,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三派虽然各自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都还是属于伊斯兰教派之下的,也就是伊斯兰内部学派分立,而非宗教分裂。并且三派主要形成过程也都是在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当中,因而体现了当时国家政局的不稳,所以四大哈里发时期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小结
最后,让我们回顾今天的知识点:穆罕默德死后,四大哈里发接连继任,在四大哈里发时期整个阿拉伯国家变得稳定团结,并且完成了向帝国的转变,奠定并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第一阶段的对外征服成果。虽然在这期间也发生了学派分立,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并为日后称霸一方,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帝国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四大哈里发时代结束之后,阿拉伯帝国迎来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那么接下来的倭马亚王朝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敬请期待下期经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