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梦开始的地方
小时候的我非常皮,总爱和小伙伴们满大街疯跑,很难坐下来静心做事。为了磨炼我的心性,姥爷曾经专门教我写毛笔字,学习书法,可惜收效甚微,最后姥爷也就任我去了。我的母亲经常感慨:“幸亏你交了个喜欢看书的好朋友,你原来可不是个爱看书的小孩。”每当听到这话,我都会想起那个有着圆圆的脸庞、笑起来有着弯弯月牙般的眼睛和甜甜酒窝的女孩子。如果不认识琳,我大概这辈子也做不到一坐几小时地看书吧。
琳是我小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我们总是在一起玩耍。不管是安静地玩洋娃娃过家家还是在小区里吵闹地乱跑打闹,即使游戏的花样和风格千变万化,她总能和我玩到一起去。不过也有不投缘的时候,当她开始看书时,不管我怎么捣乱试图吸引她的注意力,她都不为所动。她特别喜欢看《哈利·波特》系列,当时国内只引进了前四部,她简直都要把书翻烂了,一遍遍地看,甚至还会背下来跟我复述故事内容。一开始我自然是不耐烦的,甚至有点讨厌这套书,因为它挤占了我和好朋友玩耍的时间。但渐渐地,我就被故事里哈利的奇妙冒险所吸引,小伙伴只有主线没有细节的描述已经不能满足我了,于是央求母亲帮我买了前四本。
我还记得当时刚拿到手,捧着新书翻看的心情,那种雀跃、高兴和迫不及待即使隔了将近20年依然记忆鲜明。我几乎是不眠不休地看完了这几本书,这可吓坏了母亲,现在回忆起来她还会笑着说从来没见过我老老实实坐那么久。那时我才明白了琳的心情,确实是完全被故事吸引住了,舍不得将手中的书放下。看完后我意犹未尽地找她聊故事,我们两个每天都在讨论哈利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奇遇,连玩洋娃娃也会模拟哈利的故事,设定哪个娃娃属于格兰芬多,哪个是斯莱特林的学生,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这样的游戏让我们乐此不疲。

一年又一年,在追新书的日子里,哈利长大了,我也长大了。在我跟随哈利踏上冒险之旅的时候,他12岁,我10岁。等到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哈利·波特杀死伏地魔时,哈利17岁,我15岁。书中的哈利在不断与食死徒战斗磨炼自己的时候,我的童年在等待更新的日子里悄悄溜走,我也慢慢成长着。
哈利为我打开了西方魔法世界的大门,在等待《哈利·波特》更新的日子,我总要搜罗各种幻想文学去满足精神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幻想,爱上了读书。那时正巧学校附近有一家读书俱乐部,我就央求母亲帮我办张借阅卡。由于不是公立图书馆,办卡的押金非常昂贵,但自从迷上看书,我就再也不上街和小伙伴到处疯跑了,这点让母亲非常欣慰,看我终于懂事变得安静乖巧,便欣然同意了。有了借阅证,俱乐部成了我放学之后最爱的去处。

俱乐部和现在的图书馆自习室很像,不过并没有单独划分区域,只是在书架旁边的空地上摆上两三张桌子和成套的椅子,喜欢什么书抽出来就可以走到旁边阅读,读书是很惬意的。小区附近只有那么一家读书的去处,有时候去晚了就占不到座位,而且因为在小学附近,小读者特别多,经常会碰见昨天看了一半放回去的书今天再去看就被借走的情况,着实令人头疼。对于特别感兴趣又没法一下子读完的书,只能借回家看。
当时借阅是按周算的,每周只能借阅两本,所以我总是要仔细考虑。借书要满足最想看、非常厚两个条件,不然借回家很快看完就不能借新书了。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不管是多厚的书,借回家总是没过几天就看完了。那时小小的我常常幻想拥有一本总也看不完的魔法书。跟母亲提到了这个烦恼,母亲建议我长大当个小说编辑,那样就有看不完的文章了。没想到20年后我真的从事了相关的职业,虽然只占了后两个字,也算圆了儿时的梦吧。
在这里,我看遍了西方魔幻小说,还买了好几本反复翻看,如《吸血侠达伦·山》《法老的诅咒》《幽灵船》《精灵国来的陌生人》《古堡里的月亮公主》《女巫》,等等,这些优秀的欧美当代儿童小说即使现在重看依然有趣。也是在这里,我开始着迷东方的玄幻传说,从古代的经典《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到现代的《今古传奇·奇幻》杂志。

和阅读量一样增长的,大概就是我每月的开销了。像《哈利·波特》的后几本,基本每本都要50元以上,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昂贵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电商,书店基本没有打折一说。小孩子没有什么零花钱,只能努力从饭钱里省,或者小心翼翼跟母亲讨要。好在母亲对我看书总是宽容的,每当我开口央求购书的时候,母亲从来没有犹豫过,哪怕是些跟学习无关的闲书。再后来我沉迷于各种“不务正业”的图书,每月总要入手那么几本,母亲也没有责怪过我,她认为开卷有益,既然能出版那自然有它的道理。
现在看着满柜的藏书,早已有着往地板上蔓延的趋势了。再想想每月微薄的工资,平时买东西还要货比三家对比下价格,唯独买书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鼠标一点就是十几本书打包,两相比较也是十分有趣了。
《哈利·波特》系列,是我爱上读书的起点,也影响着我对阅读的偏好,它温暖了我的童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每当看到这套书,我都会想起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和那个可爱的女孩,愿我们彼此安好,即使相隔天涯,记忆也永不褪色。这套书不仅充满了我对好友的怀念,是我们真挚友情的信物,也是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支持,是深沉亲情的象征。如果十几年前的那一天没有翻开它,我的人生应该是另外一番光景。即使后来阅读的书籍再多,只有它是最特别的。它是梦开始的地方,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我书架上的“神”。
本文来自中图网书友投稿,已入选《书虫》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