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男子吃维生素,结果肝衰竭!胡乱吃变毒药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中心,参与体内一切代谢活动,被人们称为“物质代谢的中枢”、体内最大的“化工厂”。肝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经过生物转化作用而被清除,但也有许多药物会引起肝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长期过量服用严重的容易引起急性肝衰竭。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一名53岁男子因抵抗力低,动不动就生病,尤其容易中招感冒。后来自行开始每天服用8粒维生素,结果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吃饭饭量急剧下降,根本没有食欲,皮肤也越来越黄,小便也黄,结果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肝衰竭。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吃维生素会吃出肝衰竭。
为什么吃维生素会导致肝衰竭呢?
维生素作为人体营养、生长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在维护机体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按其溶解性的不同,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脂不易排泄,更容易在肝内积存,长时间呆在肝脏里,时间久了会增加肝脏代谢的负担,影响肝脏的排毒和代谢工作,让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衰竭。
在临床医学上,维生素也会被作为是一种辅助治疗疾病的药物,人体每天对维生素需求不多,正常摄入量有一定范围,缺乏了不行太多了也不行。个别人总误认为维生素是补品,多多益善,其实长期大量服用,结果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或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