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简评追光动画《长安三万里》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课有好好听的工科大学生,今天的观影让我感慨颇多。首先叠甲,我本人是杂食acgn爱好者,并不过分狂热的支持任何一部acgn作品,只有广度,没有多少深度。本文含有剧透敬请谅解。(作揖)
1.用一句暴论总结
先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作,本着一个“你要写李白,你就不能只写李白”的效果,本作显然做到了一个“你想写高适,你就不能只写高适”的效果。
2.本作制造的矛盾
一个好的矛盾点可以为作品制造话题,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纠结到底谁才是主角,到底是兢兢业业的高适,还是放荡不羁的李白?
我觉得,其实也许都不是,更应该是残破的梁园,是扬州的飞花,是蓟门关的寒舍,是酒肆里奏乐的胡人,是“裴家剑,高家枪”,是饮酒作诗的翰林,是“奔流不复还”的黄河之水,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祝福,是破晓时赶到到的严军,也可以是在成都仍不忘高适的杜甫。(此时他已经写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了)
3.关于叙事手法
叙事方面电影采用插叙的方法,类似于《阿甘正传》,始于高适失守要塞,引于高适与程公公有关李白的对话,剧情在李白吟诵《将进酒》时达到高潮,并在高适夺回要塞时再次达到一个小高潮,并在高适朗诵李白的诗后由黑幕白字交代人物的结局。明线是高适和李白,暗线是安史之乱。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描述李白和高适对于入世或出世的追求,以及二人作为知己情谊,并没有直接交代安禄山、马嵬坡之变等等安史之乱期间的重大事件,反而是通过高仙芝和封常清被高适和哥舒翰取代,潼关的失守,陷落的长安,残破的黄鹤楼等意向来描写安史之乱。
4.我觉得本片最讨喜的地方
抛开预告里出现的“抚长剑,一杨眉”,这部电影我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是《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赠汪伦》《早发白帝城》喜欢诗词的观众基本上应该可以提前背出来,而且大部分诗词都使用了非常精美的水墨风格2D动画,观感效果极佳,李白成为道士后《将进酒》那段,虚实结合,架仙鹤与三清碰杯,与八仙共饮,李白酒醒后的《侠客行》更是让人出乎意料。 第二点就是对盛唐翰林学士的描写,张旭初次登场的时候,我有点情绪激动,一个“草书”直接脱口而出,影片后面学士齐聚一堂轮流作诗的场景也算是本作的点睛之笔,让那些只存在于课本上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了。(现在中小学生待遇真好,恼)
5.从技术上分析
从技术上讲,开头鹰眼转场其实就已经是你王炸了 本片从技术上讲没有太大的瑕疵,唯一有的一点就是有个镜头高适骑马赶路,高适只有半边脸长了胡子,不过无伤大雅。
6.关于本作的体裁问题和历史意义
总体来说本作与其说是商业动画片,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动画纪录片。在浮躁的后疫情时代,过度关注碎片化信息人们正在逐渐失去长时间学习和获取较为复杂信息的能力,大量碎片化信息和知识正在打破人们对于新/旧/跨专业知识的耐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加丰富历史盛宴。 7.关于意识形态
本作部分桥段幽默风趣,许多情节前后呼应,动画风格风格精美统一,角色作揖的姿势显然也是经过考究的,出现的女性角色既有胖,又有瘦,男性更是身形长相各异,即便是汉人胡人混血的李白在电影中都要佩服大唐的包容,出生不同的李高二人最终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了自己的功与名。(甚至反复地强调了入赘(笑)和科举这两个问题)总儿言之,这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 (点名表扬英文字幕“关卡”翻译成“pass”,李白“好好好”翻译成“bravo ”,信达雅)
8.额外的碎碎念
(结尾杜甫的诗唐朝不收可太真实了,唐朝不火,宋朝火) (毕竟是写的是诗史,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绝对是敏感话题) 补一句,从宣发角度出发这部电影绝对是达到了宇尔同销万古愁的。海报制作得非常精美。 所以作为太白家门,虽无意当职业影评人,但于此生辰,特作此篇,发发诗兴。 9.尾声
《长安三万里》绝对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国产动画电影 最后,强烈安利许先哲老师的《刺客信条:王朝》 阿墨稀林 作于2023年7月9日(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