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精神下,社会工作何以可为,何以为之
殷冀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强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建设上使人民生活获得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在社会治理法治化专业化过程中,我们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怎样发挥专业作用?
在青少年领域,社会工作者可从开展法制意识教育入手,以兴趣培养为依托帮助青少年提升法治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妇女领域,社会工作者可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为妇女开展各种技能提升培训,让妇女群众提高技能,增长本领,提高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在养老服务方面,在提供专业的服务的同时,运用优势视角与社会支持专业理论充分发掘低龄老人潜能,组建老年人社区志愿队,有针对性的为社区老人开展老年人权益、防诈骗普法讲座等,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
在社区治理层面,社会工作者可挖掘社区自治资源,构建社区、网格员、居民为主体的自治平台,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活力,提高居民自治的自主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虽说疫情及各种社会问题给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考验,“理论难以运用于实际”等专业化与本土化问题困扰着社会工作者,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应以国家的伟大复兴、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己任,树立为社会服务发展的奋斗观,树立为社工学科进步的奋斗观,在实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优势,为国家与社会,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做出新时代社会工作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