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西方文明撷萃】第四部分 认知体系 其十七 药物理论

2021-01-12 21:23 作者:dawenxi0  | 我要投稿

人食五谷,孰能无疾: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都伴随着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风险。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时刻都在伴随着与疾病的斗争,每个国家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基础医疗条件的水平与背后的生产力基础水平。人类在全球化之前,每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疗理论与药物理论;19-20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在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遗传与免疫学等领域的长足发展为世界带来了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为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用药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基本药物清单成为各国保障国民基本生命权的重要指南,并按照医疗体系的发展随时间更新。[1],[2]

中医与现代医学产生之前的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特有的医疗体系一样,相对于现代医学,都有一种玄学对比于科学的感觉。在本篇文章之中,作为化学专业背景出身的笔者将从科学的角度,评述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药物层面上的区别与联系。总体而言,中药是华夏文明宝库之中的一件珍宝;但从长远来看,中药体系需要在科学层面经过更为深入严谨的探索、逻辑推理与验证,才能为现代医学体系提供经得起检验的好药。

中医疾病与药物理论

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有深刻的联系。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春夏秋冬,人体内部的器官相生相克、人与自然环境的顺时而动,这些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大致框架。如果出现了疾病,应该是相关的五行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阻滞。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判断病人是寒症还是热症、湿症或是燥症、气息在哪个或者哪些器官的运行出现了异常。在诊断达成之后,建议变换生活方式、变换食物模式,或者兼顾使用中药、针灸进行治疗。

中药体系在五行理论之中,每一味特定的药物被认为有升降沉浮、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方面的属性。针对适应症,医生开出涵盖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药方。

现代医学疾病与药物理论

现代医学从解剖学与生理学开始,了解正常的人体在运行过程之中,各个器官、组织的运行规律。将分析尺度进一步细化,有相关学科探寻组织之中的关键细胞、细胞器以及相关的蛋白质运行规律,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了解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在分子层面的运行规律。

病理学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是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3]临床医生通过检测病人器官的内部状态、体内关键物质的水平,判断该疾病成因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或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或者其他内部系统的调节发生了问题,最终做出诊断。在诊断达成之后,开具相应处方。

现代医学的药物理论力图从器官、组织乃至于分子层面揭示该药物在病人体内发生的治疗效果、代谢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相关的学科即为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与毒理学。对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人们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抑制病原体在人体内的增殖,或提前进行免疫接种等方式,加以控制。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现代医学试图从分子层面揭示疾病在蛋白质与基因层面上的运行规律,进而发现相关调节机制的故障。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设计相关分子成药,或者进行基因修复、器官再造,达到治疗目的。

使用现代医学理论分析中药理论

对于中药理论,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则类似于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玄学的内容。科学讲求分析具体事物之中的每个细节,其中的逻辑性十分严密;而玄学将很多元素概括为非常笼统的几大类事物(阴阳五行),然后探究这几类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若想使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玄学的几大类事物之中的所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会因为相关元素太多、元素与元素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的数目不收敛,而变为不可行。这个时候,科学与玄学之间需要相互适应:通过科学的严谨与逻辑性将玄学研究对象的组成体系通过试错分清主次因素(找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进而抽丝剥茧、顺清条理,最终使寻找答案的过程变得可行。

以治疗流感为例,中医首先分便症状为卫分证、气分证或是营血证,随后开具药方。[4]而现代医学则会首先检测病人体内的病毒抗体,在确诊流感之后,开具相关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流感的过程中,现代医学使用到的药物有效成分多数情况下只涉及一种或者两种化合物。该化合物抑制病毒增殖的机理在分子层面已经得到验证;其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已然研究透彻。而对于中药治疗流感的过程,药方中的几味或者十几味中草药在经过煎制之后形成了几千种乃至上万种化合物的体系:这些化合物哪些对于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哪些可以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激活作用,从而更有效率地产生抗体、杀灭病毒?哪些会对人体的正常运行起毒副作用?这些味中药在煎制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煎制手法的不同,关键的有效成分或者毒副作用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要从化学层面以及分子生物学层面回答上述问题,以现在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现代医学体系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对于一副煎制而成的中药产生的数千种化合物,通过化学的手段鉴定每一种化合物,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每一种化合物在人体内产生的作用需要做大量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在安全的前提之下能够对于病症产生积极的效果。再次,多种有效成分之间的配伍效应对治疗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评估:或许一种单独的化合物没有疗效;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化合物相配合就产生很好的效果。以上,就是使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玄学的研究对象带来的挑战。

科学的能力是强大的,玄学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两者相结合伴随着巨大的挑战与工作量,但有可能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收获。对于现代医学,人们正在从分子层面不断地找寻到很多难医的疾病的靶点:假如某种疾病只有一个靶点,那么人们通过设计针对该靶点的药物(无论是通过生物发酵手段得到蛋白质类的药物或是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得到的药物),经历药物筛选、临床实验,就可以基本攻克该病症。然而,如果一个疾病涉及到多个靶点的相互作用,人们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工作量就会不断增加。

多靶点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为科学的一处研究对象,或许可以成为科学与玄学在药物领域相互结合产生的一束火花:通过研究此项内容,人们有可能找到更多被现代医学确认有效的中药化合物体系,成为新药治疗人类尚未攻克的病症(或者已经/即将产生耐药性/抗药性的病症)。

中药对现代医学的潜在贡献机会

自然界永远是人类帮助自己的终极宝藏。在现代医学形成之前,与中药体系一样,西方世界的药物来源大多也是植物:如治疗疟疾的奎宁,就是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之中提取出来。青蒿素是中药对于现代医学的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将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等化合物从青蒿之中提取出来,进行了药学性质的探究,发现此类物质能有效治疗疟疾。此发现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生命,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发现或许是庞大的中药体系之中,使用单个化合物成药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中药体系之中,经典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方有很多:对于现代医学而言,中药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化合物库等待人们探索。如前文所言,有治疗效果的中药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涉及多个有效化合物、多个靶点;而这种多个有效化合物作用于多个靶点的协同机制,在现阶段作为现代医学的研究课题,仍然属于非常困难与有挑战的事情。

然而,有困难与挑战并不代表其不可行。随着现代基础医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药理病理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药的多靶点、多种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的治疗机制终究可以被现代医学有能力探究。这种研究过程可以去除传统药方(使用原始药材煎制而成的)化合物体系之中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并且增强有效化学物质的效力。

此外,中医理论更多时候交给人们的能力是怎样顺应自然规律、与自己沟通,防病而非治病。笔者建议读者使用中医理论保健、养生、顺应自然规律;而当具体疾病(尤其是不能自愈的疾病)来临之时,更推荐使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相关治疗。


[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MVPEMPIAU2019.06

[2] 百度百科:基本药物

[3] 百度百科:病理学

[4]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1025/c14739-31419343.html

【东西方文明撷萃】第四部分 认知体系 其十七 药物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