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满江红》会被骂成这个样子?
本来春节都过了,想说就不发春节档这几部电影相关的文章了。结果这几天莫名其妙被各种对《满江红》口诛笔伐的文章刷屏了,如暴风骤雨一般,看的我触目惊心。这片子真有那么烂?值得我首页那些大v纷纷跳出来大张挞伐?
其实《无名》《流浪地球2》《满江红》这三部电影我大年初一初二就去看了,为了避免受到粉丝系统操作的误导,所以想说要抢在舆论铺开之前得出我自己的观点。因为我知道届时肯定不止是易烊千玺、王一博粉丝之间的battle,还会有科幻迷、工业党、吴京ptsd等各种力量的加入。



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几股势力在舆情面的厮杀已经不能用历史罕见形容了,几乎是不择手段的构陷、挖坟、煽动、谩骂,甚至闹到要对簿公堂?夸张到我不敢置信地想问,“至于吗?”
对于网上争论的那些“偷票房”、“小成本”、“为秦桧洗白”、“官博小编文盲”这些花边我就不说了,都是些要么无中生有要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要是真有违法行为或者三观不正,相信有关部门老早就出手了。我想说的是电影本身的优劣和我对三部影片最初的观感。
1、原本三部电影我最期待的是《无名》,是抱着能再次目睹《风声》那样的谍战悬疑佳作第一时间买票进影院看的,也顺便看下王一博有没前途担纲大任成为新一代撑起国内票房的男演员。结果看完我的答案是,否和否。
对电影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虽然形式感很足,画面很精致,但编剧实在太差了,这样简单的故事的非线性叙事对观众极其不友好,导演对节奏的把握和对观众情绪的调动也都很混乱,导致我整个观影过程非但没有沉浸感,反而很煎熬。浪费了梁朝伟精湛细腻的表演,实在可惜。

至于王一博,看得出来他非常用功努力、以及竭尽全力想当一名合格演员的用心。但除了本身气质与角色相对融合以外,我只看到了稚嫩和热血,并没看到一名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的好演员的天赋,有点遗憾。



期待经验积累能帮助他快速完成蜕变,听说电影《长空之王》已经定档今年五一档上映了,希望到时候他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表现。



2、我第二部看的影片是《流浪地球2》。第一部当年看的时候非常惊喜,一边觉得电影好看,一边又为国内能拍出这样好莱坞灾难片式的科幻电影而赞叹,完整,宏大,节奏,泪点都做到了。既有热血感,又充满对国产科幻的未来想象。虽有遗憾,但看完还是果断给了鼓励性五星好评。




而《球2》这一部就完全失去了类似的观影体验。我既没有为开头恢弘激烈真枪实弹的战斗特效场面震撼,也做不到对五十岁以上出列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牺牲的情怀而落泪。反而觉得吴京演的刘培强的爱情线很尬很突兀,甚至连李雪健老师的周喆直都充满样板戏角色的味道,更别提像道具背景板一样的外国群演了。唯一鲜活并且能让人专注的可能就只有刘德华演的“图恒宇”那条故事线了。

反正总体我的感觉就是,虽然大场面制作精良,但我的情绪基本没啥起伏。所谓史诗级身临其境的大场面以前早就看过了,对细节的考究以及科学的精益求精我这样的凡人也很难共鸣,反倒是口号式的台词和略显俗套的情节看得我有点抠手指。所以整个看下来,就像一道半生不熟的年夜饭,不太好吃却不至于想走,但要我表现出阖家团圆喜庆投入的样子,我又实在演不来。

这几天很多人吹捧《流浪地球2》是国产科幻里程碑,区别于好莱坞,是一部跨时代的电影,拉动国内电影工业,将国产科幻大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大肆赞扬都令我内心充满问号?为啥跟我看完的观影感受不一样。我们都为中国科幻的崛起而高兴,谁都希望中国电影能越来越好,但《流浪地球2》真的已经优秀到这种程度了么?我真的不敢苟同。期待《球3》能带来惊喜吧,不仅能在电影科技上赶超好莱坞,也能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实现升级从而触动我们灵魂深处。

3、《满江红》是我春节看的最后一部影片,有了前两部的“前车之鉴”,以及对一众喜剧演员的保留意见,所以是抱着“看过完事”的心情走进影院的。结果看完不仅觉得物超所值,还颠覆了好多我之前的想象。
首先是张艺谋导演,早在20年前的《英雄》我们就领教过“国师”驾驭商业大片的能力,以及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壮阔式”审美。那种纯粹的中国式大片,中国式审美,以及蕴藏在故事里的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迄今无任何国产片可以超越。这也是为啥《英雄》能开创国内大片时代,甚至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大卖的原因。北美票房5370万美元,日本票房3400万美元,超过我们自己内地2.5亿人民币的票房纪录。所以当有人“以成本论英雄”,批评张导这次拿小制作低成本糊弄观众时,我真的忍不住替导演翻白眼。




而让我惊喜的恰恰是张导在这两个半小时的大型封闭空间中,讲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悬念重重,扣人心弦,带有喜剧效果又充满仪式感的安排,巧妙且令人情绪跌宕的编剧水平。随着剧情不断展开,从观众心里的猜想、剧情实现,到惊喜发生、意外连连,最终如大河出川,瞬间达到热血沸腾震撼人心的冲击。从谁是凶手?谁是卧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到最后答案倾泻而出,这样的编排还不是大片么?至少它能在观众心里留下荡气回肠的回答。



再来是演员方面的惊喜,尤其是雷佳音。我知道他去年底刚拿了金鹰奖视帝,但没想到能演得如此炉火纯青,真是看呆我了。把大奸臣秦桧的狡诈阴险、秘不可测的角色个性塑造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第一眼看到是雷佳音我还以为自己会出戏,没料到看完会被他的演技征服,太厉害了。

还有一向出演正派角色的张译,要演一个心狠手辣的反派对金鸡影帝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难度。饰演“瑶琴”的20岁年轻演员王佳怡前几场戏还有些许状况外,但后来也是渐入佳境。我二刷这部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想去再看一次“瑶琴,杀”手刃奸人那场戏。又感人又过瘾,酣畅淋漓。




至于易烊千玺,我之前就说过,自从《奇迹笨小孩》后我就看到了他的蜕变。流量也好,奖项提名多也好,年仅22岁也罢,必须承认,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了,在向片中搭档的戏骨前辈们靠近。他是国内同辈演员中的佼佼者,再大的争议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写了这些多,最重要的还是这部《满江红》带给我的极其别致、层次丰富的观影体验。在主线层层递进的同时,穿插冷不丁的笑点、泪点、紧张,包括绝妙的注定火出圈的“豫剧+摇滚”的配乐,都构成了这部优秀的作品。我觉得我票买的值,也很庆幸张艺谋导演放弃拿手的古装大片而选择另辟蹊径拍一部令观众内心震荡的“大片”。

最后我想多说两句,今年春节消费电影票房特别亮眼,老实说几部电影的质量都还可以。至于在舆论场上造成的这些风波,其实都是老梗了,不排除其中有各方力量配合营销的成分。作为消费者,我们只需要看完觉得值回票价就行了,没必要情绪被舆论牵着走。
不过,这次《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的票房之争倒是让我联想到小米和华为的争斗。同样是国货代表,当年有人就说小米无非是“组装厂”,致力于生态链的建设,靠性价比走进千家万户。而华为的横空而出,才是对国际高端品牌的垄断地位带来冲击,在通信业具备领先全球的能力,加速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升级。


同理,有人认为《满江红》的娱乐性是纯粹出于满足消费者心理,没啥进步性,对行业发展也没啥意义。而《流浪地球2》则开了工业化创作的大门,制作流程中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都是成熟的电影工业从业者,它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工业更具意义。
其实说的都对,但就像小米华为都成为了成功的国产企业一样,《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也都能找到各自的受众,确实没必要为了一决胜负搞得“你死我活”的样子。在好莱坞逐渐平庸化的今天,国内电影行业能出现这样“群雄逐鹿”的场面,是非常值得兴奋的好事。大家争论孰优孰劣完全没有问题,但千万不要将“内部矛盾”上升至“敌我矛盾”,这样就得不偿失,甚至有可能“坏事”了。

国家处在上升期,娱乐行业的繁荣不可避免。之前我好像就写过,娱乐工业与“两弹一星”工程、航母工程、航天工程、以及近几年半导体的技术突破相比,实在不值一提。无非就是钱、人才和市场的事情,技术含量极低。这就是为啥娱乐行业跟别的行业相比,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艺考生文化课分数线很低,很多初高中学历、高考分数垫底都能当歌手当演员当导演当明星。因为它存在很大的意义就是供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人们消遣。

有人可能会问,那为啥娱乐圈的影响力会比其他行业大如此之多呢?很简单,因为这行对受众的门槛要求也极低,几乎能覆盖所有人。丝毫没受过教育的宝宝也能跟着音乐摇摆,小学生也能看懂电影会唱流行歌,完全听不懂韩语的粉丝也对kpop疯狂着迷,甚至风靡全世界。因为不需要听懂,只要旋律动感场景造型漂亮酷炫就行了。

因此,国内娱乐行业的腾飞是注定的结果,大家只需要耐心等就行了。虽然迄今仍在起步阶段,但只要国家的发展崛起势头不改变,娱乐业就有能在世界范围内占与国力相称的一席之地。这不是什么玄学,而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事情。门槛低、受众广、赚钱多的行业,只要国家政策一放水,那可不就是前赴后继蜂拥而上。


届时的春节档又何止《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两虎相争,整个电影业一定是百花齐放,各种传统类型片频出。歌手、爱豆、演员都供过于求,自我供给和对外辐射双轨并行,甚至引领颠覆与创新。希望到时候大家都能变得更成熟,不再傻乎乎地痴迷于“追星”,更不会动不动为了比较两者谁好谁坏而吵翻天。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