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思维,一种能让你掌控全局,兼容他人想法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框架思维?就是从事物个例中,归纳出影响该事物变化的所有核心变量,并用这些核心变量组成一个理论框架或者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去分析和描述该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最后依靠规律,去预测这个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如我们收集100场战争案例,通过分析和归纳,发现天时地利人和,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三个核心变量,于是就构建了这样一个三元模型。然后假设中美即将开战,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和对比,中美在这三方面的得分,再综合出一个分数,来预测战争的胜负。当然了,如果能像战争年代的开国大将一样,自己亲身经历100场战争,然后用这些亲历的数据归纳总结,去建立模型,来预测的话,准确率会更高。

像这样已经被前人归纳总结好的模型,课程里收集了各行各业的一共100个,比如精神分析的超我自我本我、学习成长里的知行合一、学思行;企业战略分析的SWOT;人力资源里的领导力的三种来源;性格分析里的MBTI、通俗点的可以用星座;以及国家统治用的外儒内法、三权分立等等。

但是,如果大家不想借用别人的框架,想根据自身需求,去构建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框架,并在基础上,能不断创新迭代,反复验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需要大家,对框架思维有更深入的了解。具体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第1点就是如何找出核心变量?
这个会重点用到归纳法和演绎法。我们先收集足够的例子和数据,如果是自己亲历例子或者自己实验得到的数据,会更好。然后从这些个别的例子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特征和规律;从数据里找出,反复出现,且有强烈因果关系的变量。这样就找出了最初的核心变量,再把这些变量演绎到更多的例子和数据上,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率非常高了,那就比较明确了。另外如果是数据非常庞大,例子非常复杂的情况,可以借助统计学里面的各种分析工具来完成。

第2个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来描述核心变量
比如同样是战争,有人会说,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啊,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也有人说,什么鬼啊,俄乌战场上,还有人看孙子兵法呢,所以知己知彼,奇正相生才是关键;又有人说,在座的各位全是键盘侠,我们应该更相信,有百场实战经验的伟人,总结出的理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才是正道。

那其实他们说的都没错,只是每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份地位、看待角度不同,所以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划分核心变量,进而建立起来的框架就会有差异。但这些框架,都很适合他们自己使用,并且能经得住验证。所以我们也需要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分类标准,来建立框架。

就好比医生把人分为阳性和阴性;警察把人分为守法的和违法的;研究性取向的把人把人分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还可以按照婚恋状况、血型、国籍、性别、年龄、身高、肤色、政治立场、性格特征等等对人进行分类,具体选择哪种,取决于我们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各行各业会都有自己专属的思维框架,其本质原因是大家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

第3个是必须学会不断迭代和更新自己建立的框架。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框架,只存在经过不断迭代,而建立起来的最普适的框架。所以建议大家第一次接触一件事情,就建立一个关于这个事情的思维框架,可以称之为版本1.0,并用这个1.0开始指导第二次接触。而第二次几乎都会出现问题和反例,我们就乘机迭代到2.0,来覆盖掉问题和反例。以此类推,去覆盖掉更多的问题和反例,那我们的版本普适性就越来越强,迭代到最后,就很难找到反例。

所以有句话叫闻过则喜,就是到了后期,还有人能给我们提供反例,让我们有机会迭代到更高版本,那肯定是非常开心的。就像我现在对于框架思维的讲解,也不是完美的,如果有人能提供反例,也会很有利于我继续迭代。

那所谓兼容别人的想法,本质就是我们掌握着版本6.0,对方掌握着版本3.0,那自然而然,我们就更能兼容对方的想法了,而掌控全局就是,我们的思维框架已经迭代到,很难找出反例了,也就是说当前会出现所有情况,我们都了解,并且能够处理,那自然而然就完成控场了。

所以大家不要去保护自己的思维框架,思维框架只有越迭代,漏洞才会越少,用来分析和预测新情况的时候,才会越准确。具体建议大家直接把收集反例和更新框架变成一种思维习惯。

第4个就是通过学习研究,已有的大量成熟框架,来训练自己对框架的直觉。
人类文明上下几千年,在各种学科上,都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框架,想偷懒的话,都是直接拿过来使用。课程里给大家收集了100个,由于数量比较多,我会以核心变量的个数,作为分类标准,给这些框架分为二元关系,三元关系,四元关系,一直到N元关系,这么分的原因是,变量个数相同的思维框架,使用方式会非常类似,比如二元关系里的奇正相生、攻防一体、知行合一、以退为进,都是强调两个变量都很重要,重点是拿捏两者的比例,三元关系里的三国鼎立,三权分立,超我自我本我,甚至三角形,都是强调三者之间,互相影响,轮流制约,最终形成稳定的输出。N元关系一般指的是生态链、流程、闭环这类的框架,他们的特点都是很注重实施步骤。

还有就是,我们人脑记忆力有限,所以最常用是二元关系,三元关系这些低元数的,如果元数多了,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如果有成千上万的影响因子,那推荐使用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当然,有需要的话,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来降低元数。

第5个就是要了解思维框架的各种用处,在使用中形成正反馈。
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使用框架去分析,对比和预测,比如用天时地利人和去分析,甲乙两人搭讪异性的成功率,甲选择白天、在人多、宽敞、明亮的地方,选择衣着得体,笑容大方,说话有礼貌的方式进行搭讪;乙选择晚上,在人少、狭窄、黑暗的地方,选择穿得流里流气,脸上洋溢猥琐笑容,说话吊儿郎当的方式进行搭讪,哈哈哈,相信大家已经能预测出两人的搭讪结果了。。。。

其次就是如果掌握100个,分散在各行各业的思维框架,就可以很方便,让人误以为我们知识渊博,认知深刻。并且还可以用框架迁移,来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用军事理论来分析搭讪成功率;用管理学,来指导养殖业;用佛家思想,来指导婚恋。。。非常离谱,但有很强的幽默效果,并且有时候,会有杂交优势。比如聊天中我们开玩笑说,想买对方的真心,但我们实力有限,目前只能先付20%首付,剩下的80%需要分30年付给对方,最后问对方敢不敢上这个杠杆!那这样表白,即使失败,我们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开玩笑。

另外,大家也可以选择,把某一门技能修炼到极致,再类比迁移到其他行业,就像老话说的一艺通,百艺通。这样能避免只增长广度,不增长深度。所谓深度就是有自己迭代出来的,很实用的,专属思维框架,并不像课程里分享的那100个,谁都能搜到:内涵培养的本质是什么?

然后用框架来兼容他人思想和掌控全局的,前面讲完了,这里只补充一点,就是框架可以用来排查失败的原因,比如追求异性的感动路线、吸引路线的框架,我们认为只要感动和吸引都做得很好了,就该追求成功的。但现在失败了,那一定是其中一项或者两项没做好,于是就可以缺什么补什么。比如感动做得很好了,再增加感动也没有效果,那就穷则变,去重点把吸引做好;三元关系、四元关系的排查也都是这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并且,对核心变量的理解,也要这样,具体就是有一种内卷到极致的情况,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大家对核心变量都把握得非常完美了,于是胜负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对边缘变量的把控了,也就是看微操了。关于二元关系的微操,有专门写过文章,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最常用的思维框架:二元关系

最后一个就是框架思维可以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用来赚钱。比如我会用六大挽回思路、感动吸引恋爱模型、30个幽默话术、以及情商社交、策略思维等等相关的模型,来帮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能收咨询费了,或者直接教大家这些框架,就能收培训费了。这个只要大家迭代出自己的专业能力了,也都能这样操作。
综上所述,我们想完全掌握框架思维,需要分别训练出:收集大量数据和例子的能力;找出核心变量的能力;选择分类标准的能力;更新迭代框架的能力;以及使用框架进行分析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内容在思维训练课里会有专门的训练题,来帮大家完成。

我是心理咨询师子枫,有八年情商社交思维的咨询和培训经验,关于框架思维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思维训练方面,一共有30种思维方式,具体可以看思维导图,如果想全部学会,可以加入思维社群,更多讲解看:《情商社交 + 策略思维》汇总 22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