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A股:密集利空引发抛盘,下周市场仍需筑底
外围纵览
美国三大股指较大幅度低开,但低开后震荡反弹,最终小幅收跌,道指跌0.45%报30822.42点,标普500指数跌0.72%报3873.33点,纳指跌0.9%报11448.4点。
本周,道指跌4.13%,标普500指数跌4.77%,纳指跌5.48%。
A50高位震荡,小涨0.16%。
欧股收盘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跌1.66%报12741.26点,法国CAC40指数跌1.31%报6077.3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62%报7236.68点。
本周,欧股亦集体走弱,德国DAX指数跌2.65%,法国CAC40指数跌2.17%,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56%。
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COMEX黄金期货涨0.43%报1684.5美元/盎司,国际油价小幅上涨,美油11月合约涨0.35%,报85.40美元/桶。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多数上涨,能源化工品表现强劲,苯乙烯、纸浆、甲醇涨超2%,纯碱、乙二醇、塑料涨逾1%。黑色系全线上涨,焦煤、焦炭涨超1%,铁矿石涨近1%。农产品涨跌不一,棉花跌超1%。基本金属多数上涨,沪镍涨5.65%,沪锡涨1.81%,沪铜涨1.29%,沪锌涨0.75%,沪铝涨0.11%,沪铅跌0.73%。
资金面
周五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45.1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8.55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6.57亿元,尾盘有所翘尾;
本周后三个交易日连续流出,最终减仓逾60亿元。
周五外资重仓股表现惨淡,沪深股通十大活跃股中仅有2股收红。券商股日内放量下挫成为指数杀跌导火索,盘后数据看外资罕见成为砸盘主力。
放量跌近11%的东方财富遭大幅净卖出7.05亿元,创近5个月新高;中信证券遭净卖出4.03亿元,创8个月新高。招商银行再遭净卖出0.8亿元,连续15日净卖出;中国平安则获逆势加仓超1亿元。
尽管再度单边净流出,但部分个股仍获外资抄底。煤炭股遭遇补跌,但陕西煤业获大幅净买入4.68亿元;新能源上游亦获青睐,盐湖股份、天齐锂业分别获净买入3.49亿和1.99亿元。此外格力电器、阳光电源、五粮液、亿纬锂能均获加仓超1亿元。
其他净卖出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贵州茅台、中国中免均遭净卖出超2亿元,隆基绿能遭净卖出1.32亿元。
内资个股主力资金流向方面,18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中国软件、海康威视、证通电子、贵州茅台、通达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分别净流入4.85亿元、3.15亿元、2.45亿元、2.37亿元、2.31亿元。
68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亿元。东方财富(内外双杀)、天齐锂业、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紫金矿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前,分别净流出27.92亿元、6.29亿元、5.88亿元、5.22亿元、4.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连续4天净流入,周五再次流入14个亿;
但恒生指数走势同样很弱,并没有见底迹象,主力应该只是避险流出A股而已。
消息面汇总
IPO堰塞湖
目前A股IPO排队已经达到1000家左右;
2019年——ipo融资2531亿,大股东减持3913亿;
2020年——ipo融资4792亿,大股东减持6970亿;
2021年——ipo融资5426亿,大股东减持6201亿;
2022年上半年——ipo融资3265亿,大股东减持2470亿;
现在A股已经4800家上市公司了,按照每周10家的速度算,几个月以后就5000了,再加上力度更加猛烈的大股东减持,保住3000点不向上突破,难度不大。
而对于只能靠着上涨赚银子的小散来说,这个市场真不适合大多数人参与,赔银子的概率超过90%,但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又下调了,也没有其他合适的投资渠道,要想资产保值,能对冲通胀(增值咱都不奢望了),给我们留下的路真不多。
哎,除了股市好像也没剩什么了,那就好好学习,承认自己的有限(别老觉得自己是炒股天才),没有几年的功底,想在市场里稳定盈利,基本没戏。
苏州恢复限购
本周曾传出苏州、青岛等城市取消限购 或 放宽买入条件,结果消息刚出台一天,就紧急撤回了,外地户籍购房,仍需提供社保和个税证明;
很多人调侃“车还没下,购房资格就没了”。
青岛也紧急撤回相关通知,这次试探性闯关夭折了,看来上面对重点城市仍然没有下定决心放松。
这和周五地产大跌肯定有一定关系,但地产、券商的主要下跌原因,还是资金扎堆撤离风险板块;
原本券商、地产都算安全资产,结果“券商要降服务费、地产利好撤回”,所以资金短线紧急避险,就导致了周五两大板块的大跌;
但这种下跌大概率是资金短线避险,后面应该还会回来,特别是地产,放松的步伐只会慢,不会停。
这不,昨晚天津再次闯关:
二套房首付降至4成,外地户籍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就可购房
地产和地方财政都亟待楼市救场,放松是必然的,上面只是不希望步子迈得太大而已。
说说券商大跌和地产、煤炭等板块形态类比
周五“券茅”东方财富开盘就大跌,一度跌幅达14%,这个周四上方发文鼓励券商、基金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肯定有关系。
东财属于互联网券商,同时主要代销基金。主要收入来源于“券商+基金”的服务费,这一下等于双杀,再加上股市低迷,开户数量和基金购买数量均大幅减少,所以领跌在情理之中。
我们一直不看好券商,主要是因为资金不看好,券商已经至少一年多没有像样的行情了,上一次的大涨还要追述到21年的7月,之后大多是脉冲行情,而且往往他一拉起,大家就跳水,名声极差。
但不管怎样,之前至少顶多是阴跌,这次放量大跌,却有些破位迹象了,如果短期不能放量拉起修复形态,跌个几周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券商指数周线已经形成缩量顶,跌个几根K,难度真不大。
再反观地产的周线图,缩量底刚刚翻红2根K,显然短线走势要比券商安全很多。
再来看看煤炭周线,上涨趋势良好,缩量调整后理应再次拉起;
两大对冲(做KONG)工具下周一上市
昨天盘后消息,中证500ETF和创业板ETF期权,将于19号(下周一)上市;
这是首个基于中证5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场内期权,是机构资金和其他大资金们对冲股票风险的有效工具。
但要注意,没有50个W,你开不了股指期权和股指期货的账户,所以是“大资金”的对冲工具,小散用不了。
虽然50个W的门槛不算太高,但大多数炒股的小散,还真没达到这个门槛,不是和大家抬杠,这是有数据的,也许你达到了,那说明你已经不是普通小散了。
2022年最新数据,持仓市值资金量占比:
0-10万的账户,占比58.7%
10-50万的账户,占比28.6%
50万-300万的账户,占比10.9%
300万以上的账户,占比1.8%
50万以下的账户,占比高达87.3%,数据不会骗人。
所以,这些对冲工具的密集发布(之前还有个中证1000的期权),都给大资金们更多的灵活应对市场下跌的方法,可以有效对冲下跌风险,甚至藉着下跌获取利润。
但大多数散户用不了这个工具,即便你够到50W的门槛,很多人也未必会用,用不好反而更容易造成亏损,毕竟带杠杆,风险更大。
所以这个市场散户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步被挤压,对大多数人来说,撤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多数人无论是从交易的能力还是工具的完备性上来说,都属于被秒杀的级别,何必老当分母呢?
如果你不甘心,那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市场的难度虽高,但和考个985 211比,还是要容易一些的。
说回盘面
本周市场走的相当惨烈,特别是周四、周五连续两天放量下跌,上证指数直接跌穿3150点,奔着3100就去了。
而且直接跌破了2、4、8日等多个周期的支撑均线,妥妥的放量下跌。
周五已经有一定的恐慌盘离场了,整个下午没有任何的反弹,单边下跌直到收盘,最终跌停50家。
我们在盘中的分析已经屡次提示大家本周有风险,下周才有反弹的可能。
而且即便下周也很难出现V型反转,大概率需要有一个震荡筑底的过程,所以不用着急抄底,也不用担心错过机会,现在市场明显风险大于机会,该休息时就休息。
说起这波下跌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我们的观点仍然是:
主力砸盘导致的,特别是前期的高位票,有不少公募基金抱团在里边,一旦出现资金集中离场,就容易因沙聚下,稀里哗啦。
而权重本来肩负着复盘的任务,但由于利空导致短线抛压过大,在券商、地产的带动下,权重板块也终于出现了补跌走势。
这一波下跌要到什么时候能够企稳?
说实话至少目前看不见见底迹象,企稳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也不是一个价位概念,不是说跌到3000点或者2800就能企稳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市场抛压减小,或者说买入资金要比卖出资金更多。
什么时候市场出现了这样的迹象,那么也就会有反弹了;
没错,先有反弹,然后如果拉起有量,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场,才有可能真正的见底反转。
而在这些迹象出现之前,不要轻易抄底。
现在下跌的力度相当猛烈,资金流出很多,而且后面仍然有恐慌盘进一步离场的可能,不得不防啊。
因此近期仍然适合场外观望,尽量不要进场,即便实在忍不住,也要按照短线思路来操作,做波反弹就好了,只要拉起无量,一定先离场观察回调力度,不要扛亏损,更不适合在这里亏损加仓。
而对于中线和基金交易的小伙伴来说,应该相当难受,究竟该砍掉还是扛着呢?
这个真没法给大家具体的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持仓情况不同,持仓周期也不一致。
只能告诉大家,这个位置并不是底,后面大概率至少还会有震荡寻底的过程,甚至会进一步下跌。
即便下周有反弹,由于本周的下跌是放量的,短线也还会至少有一次回踩确认底部的过程,因此不用担心错过机会卖飞。
该如何做,大家要好好想想了。
说说板块
板块方面,之前比较稳的地产、煤炭,周五都出现资金离场迹象,短线应该还需要个震荡筑底的过程;
地产需要30分钟缩量底,才有企稳可能;
而煤炭抛压更大,需要60分钟缩量底才有机会拉起。
而题材板块们,由于下跌的比较早,抛压已经释放了不少,下周反弹的概率更大;
不过也不大可能直接拉起,大概率会是反弹再回落,然后再拉起的过程。
比如形态比较好的半导体,如果日线能形成有效缩量底,应该会有反弹,资金够足的话,甚至会有较为持续的拉起;
但目前30 60分钟都还是缩量底形态,但是下跌趋势,第一波拉起不容易持续,但确实有缩量反弹的需求。
抛压更大的汽车、光伏等板块,则更需要一个筑底的过程,才可能拉起。
具体的板块分析,可以看周五的收盘板块分析,里面说的很详尽了。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周日晚八点的直播会详细讲讲如何应对下跌趋势,以及下周的操作策略,大家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