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念、定力及拉布的比喻

2022-01-06 09:02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Prayudh Payutto长老)翻译于2021年5月

感官对象会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当我们要使用它或想起它,我们必须在这一刻把它画出来放在我们面前, 正念的作用是绘制一个已经过去的感官对象,以便此刻心能够体验它,也就是说回忆过去的事情,让它出现在我们面前, 然而为了避免遗忘,也就是让所缘从心上溜走,或让心与所缘分离,就必须不断地把持、控制,为了更加牢记所缘,心必须坚决或坚定地对待那个所缘,或者必须使所缘与心紧贴或达到绝对静止 ,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叫做专注, 如果我们要使用、查看或检查某物,则该物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并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它很滑或容易被吹走,例如在风中的一块布或棉絮,则必须有东西将其绑住,拉住或绑着以使其不会被吹走 ,当这些东西被绑住、拉回或拉动时,我们将能够检查它并对其进行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如果用一块布或棉絮完成的工作不需要很清楚的细节,当这块布或棉絮被拉、拉住或绑住时,尽管摇晃、飘动或移动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仍然可以完成我们的任务, 即使只是看一眼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并分辨出它的颜色和形状,但如果要求很精细,要求细节清晰,即使布或棉线被捆绑或用绳子固定,但如果它仍然飘动和移动,我们将无法查看细节或完成需要精确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它钉住、固定下来、紧紧抓住它,或者拿东西把它压得完全紧紧、一动不动,然后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细节或准确地完成特定的任务, 同样地如果心要观照、反省或处理一个不需要非常清楚细节的感官对象,只要正念不断地拉动它、绑住它、抓住它、控制它,这项工作就可以完成, 然而当一项任务需要详细明确或需要准确和确定的行为时,就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这就像我们带了一只野牛来训练, 小牛会继续逃跑,我们把它绑在木桩上,小牛无论怎么挣脱,都只能在木桩的半径内, 它会在木桩附近跑来跑去,无法挣脱或逃脱, 然而即便如此,小牛还是挣扎着跑来跑去,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牛也停止了暴躁,蹲在木桩上完全镇定自若,在这个比喻中,将野牛拴在木桩上的绳子比作sati正念,而将它在木桩附近一动不动地蹲下的过程比作Samadhi三昧(定力),事实上正念和三摩地是一起工作的, 他们相互协调、相互依赖,Sati 是领导者或发起者,然后 samadhi紧随其后, 如果三摩地还不够坚定,且还不够强大,正念就会突出,因为还得努力, 它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拉或不断地用力拉, 然而当三昧已经稳固且安定下来时,它反而会变得不那么突出,原本不断控制、固定或拉动的正念只会做一点工作, 它几乎不会变得明显,尽管它一直在那里工作并且没有去任何地方,它好比一块在风中绑住并用绳索固定的布,风一吹布就不会被吹走,因为它被绳索绑住了,布虽没有被风吹走却一直在飘动, 它不会保持静止, 在这个比喻中绳索的拉动和布料静止不动,也就是说当绳子拉紧时,布也有沉降,但布只是一瞬间的沉降, 突出的作用在于拉绳索, 拉绳是sati正念,而布的安定或静止就等于samadhi定力, 可见此时正念显着,它正在努力工作或做大量的工作,而可能有少量的三摩地,但它并不突出, Sati正在约束布料,在布料再次飘动之前将其固定片刻,布被束缚住了一小会儿,然后又动了起来, 拉力如此突出而静止则极为短暂,仅持续一瞬间, 在另一种情况下,它是放置在风中的铁皮,它也必须用绳子绑起来并保持住, 然而当风吹来时,铁皮几乎没有被移动,几乎没有移动,它会比布好, 此时正念的工作,即拉绳并不突出,但仍然在那里,仿佛在暗中工作,显眼的是铁皮一动不动,Sati只是留在身边,正念和三摩地是一体的,布在飘动的情况,如果上面有一幅大画或大字就很容易辨认,这是令人满意的。 但如果有很精细的设计,或微小的字母,就不可能清楚地看到或轻松地阅读它们。 如果它们太细,则根本无法弄清楚或阅读它们。










正念、定力及拉布的比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