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统神怪类文艺作品(三)——西游记

2023-03-29 16:03 作者:永远的韩梅梅  | 我要投稿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家喻户晓,如:

石猴出世、灵台山学艺、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唐僧出世,领命西行取经,收孙猴为徒,鹰愁涧收白龙马,观音院内黑熊精偷袈裟,高老庄收服猪八戒,浮屠山唐僧受心经。风岭上珠打败黄风怪。和尚,取经人集结完毕。

团队初建,四圣试禅心;五庄观,玩劣徒偷吃人参果;白虎岭,孙大圣三打白骨精;宝象国,奎木狼下凡作妖;平顶山,老君双子化作金角、银角;乌鸡国,文殊菩萨坐骑狮子精鸠占鹊巢;递号山,红孩儿归顺观音;过黑河,西海太子擒鼍龙;车迟国,虎鹿羊斗法;通天河,观音收金鱼精;金兜山,老君坐骑青牛精作乱;

女儿国动凡心,师徒怀胎;琵琶洞,蝎子精命丧昴日星官;心生间隙,六耳弥猴以假乱真;过火焰山,孙大圣三借芭蕉扇;祭赛国,九头蛇盗佛宝;荆棘岭夜逢竹精树妖,小西天硬碰黄眉大王;驼罗庄义灭蛇精,稀柿衕八戒显能;朱紫国,观音坐骑赛太岁逞凶;

盘丝岭蜘蛛精七姐妹,毗蓝婆降服多目蜈蚣精;狮驼岭佛祖擒三魔,比丘国寿星坐骑作恶;馅空山老鼠精攀亲,灭法国和尚遭殃;隐雾山金钱豹南山大王,凤仙郡师徒替百姓求雨;玉华州三人传艺,力战九头狮子;金平府除妖三犀牛精;天竺国玉兔精假扮公主;铜台府老善人寇员外复生;经千辛历磨难,师徒修成正果。

师徒四人西游的故事,仅其小说是经典名著,在戏曲界也是重要题材。央视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家传绍剧猴戏,其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人称“南派猴王”。在《孙悟空三大白骨精》一戏中,章家弟弟六龄童扮演孙悟空,哥哥七龄童(章宗信)扮演猪八戒。

除了戏曲之外,西游记还是传统评书中唯二的神怪书(西游记”与"济公全传")。但现代评书大家很少播讲这两本神怪书,只记得单田芳先生讲过一版“西游记”,但并不算其代表作。

大抵因为神怪书故事比较散,拢不住人。评书界有“穷三国,富东汉,混吃混喝济公传”的说法。即“三国书”比较难说,其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文本又文学性太强不易播讲,太吃演员的功底,只要评书大家才能把握;“东汉书”则扣子多情节紧凑,这段故事群众不熟悉,好挣钱;而“神怪书”,虽神魔斗法感觉很精彩,但扣子太散,不容易挣大钱,勉强糊口。

【影视作品】

一、电视剧

86版西游记——影像版的“西游记本纪”

本剧于1982年7月3日开机,1986年春节期间,央视连续播出前11集。1988年25集全部播出。杨洁担任导演,六小龄童出演孙悟空,马德华出演猪八戒,闫怀礼出演沙和尚,而四大主角之一的唐僧,先后有汪粤、徐少华、迟重瑞三人扮演,后两位出演集数较多,被大家广为熟

因为技术原因,当年没有拍全,为了给西游记画上圆满的句号,杨洁导演在1998年至1999年又续拍了16集,并于2000年2月8日在央视一套首播。续集由富出演猪八戒,刚扮演沙和尚。

据说续集拍摄准备期间,师徒四人突然失踪,原来去外地走穴捞钱去了。几人都已经成名成腕,难以管理,最终制作中心决定换掉四人。考虑到观众的习惯,在杨导的坚持下,才保住了猴哥六小龄童与唐僧迟重瑞,启用了原版八戒德华与沙僧闫怀礼。

TVB版西游记

1996年由张卫健(孙悟空)、江华(唐僧)、黎耀祥(猪八戒)、麦长青(沙和尚)出演的TVB版西游记首播,剧情则包括:石猴出世、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唐僧西游,一路上收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人为徒,师徒四人踏上西行路。

经历了火焰山下,与牛魔王、红孩儿父子一番纠缠;途经宝象国,白骨精与黄袍怪合二为一;在车迟国,与虎、鹿、羊三大仙斗法;还有盘丝洞、女儿国。依据TVB一贯的改编做派,许多故事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1998年,西游记续集播出,又名“天地争霸美猴王”。这一次由陈浩民出演孙猴子,其他人马依旧,共10个单元:“真假猴王”、“提篮观音”、“人参果”、“小雷音寺”、“黑熊精夜盗袈裟”、“孙悟空三戏二郎神”、“玄奘救父”、“朱紫国传奇”、“月光宝盒”、“万妖皈依”。故事主体虽然是“真假猴王”、“人参果”、“小雷音寺”三部分,但改编了太多内容,变成了“同人作品”了。

剧虽然不错,但幕后八卦则更有意思:

张卫健凭借在此版西游记中“酷到掉渣”的新人设,咸鱼翻身,大红大紫。据说本剧创下最高收视率,TVB因此大赚一笔,但却没给他一点分红。拍摄第二部时,张卫健要求加薪,谁知却被高层羞辱:“不要以为你演孙悟空你成名了,记住,你的脸上没毛是不值钱的。”

一气之下张卫健与TVB决裂,先远走台湾拍戏,后北上内地。为了与“毛”划清界限,这之后一直保持光头形象。

而没有了张卫健之后,TVB找浩民来接替,为了前后风格一致,浩民在多地方都仿健的表演。不过张卫健的个人风格太重,陈也只能尽力模仿。好在剧本过硬,众演员也都卖力,第二部没有拉跨。

而张卫健本来是准备好继续拍摄第二部的,在他与刘德华推出的高高在下》的MV中,就用了“Monkey II”的字样(下图中被换成了汉字)。

张卫健表演风格比较夸张,且无论演什么角色,都是同一种风格,只不过这种表演方式特别适合TVB版的西游记,才让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一飞冲天。

理性来说,他与西游记是互相成全,他的表演风格给这部戏加分很大;同时这部戏的故事紧凑好看吸引人,质量过硬,所以才能爆火。人托戏,戏托人。也正因此,张卫健离开后,第二部西游记依旧很成功。

离开TVB后,张卫健还是尝试过继续出演孙悟空的,但却很不成功。

齐天大圣孙悟空

港台合拍,2002年台湾中视首播。本剧虽然港台明星众多,但是部烂戏。

浙江版西游记

2010年浙江版西游记抢先播映,由费振翔扮演孙悟空,谢宁出演猪八戒。

费振翔出生于梨园世家,上的也是戏曲类的学校,虽不是猴戏出身,但他扮演的猴哥也是很不错的。

张纪中版西游记

2011年炒作了多年的张纪中版“西游记”终于播出了,聂远饰演唐僧、吴樾扮演孙悟空、臧金生出演猪八戒、徐锦江则演沙和尚。

为了力求打破86版的传统印象,本作甚至采用了部分“网络解读”,比如将沙和尚改成话少但句句腹黑。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与孙悟空的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张,沙僧时常吐槽偷奸耍滑的二师兄,师徒四人变得十分融洽。

唐僧也不再是一味的唯唯诺诺,毫无担当,其信仰坚定,大是大非面前,绝不优柔寡断。

【衍生剧】

西游记后传

2000年播出的西游记后传,由钱雁秋担任编剧,曹荣出演孙悟空、黄海冰出演、吴健、马雅舒等主演。

故事发生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后,师徒四人早已受封,分散在各自的岗位。某日,魔头无天突然降临,佛祖圆寂,三界大乱。无天占据灵山,自称“无天佛祖”,手下众妖控制三界。

如来转世灵童乔灵儿,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协助下,纠集正义力量,与无天对抗。最后,斗战胜佛孙悟空自我牺牲,跳入火海化为第17颗舍利子,这才击败无天,迎回如来佛祖,恢复了界的

然而,奇迹发生了,孙大圣复活了。如来佛祖封孙悟空为新的万佛之祖——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

本剧的故事十分精彩,这都要归功于过硬的编剧。本剧最初剪辑出二十集,但投资方不满意,要求增加时长。导演为了“拖时间”凑够三十集,不得已只好拉长打斗戏份,同一动作连续播放三次,成为“鬼畜剧”的鼻祖。

石敢当之雄峙天东——西游记后传的换皮故事

2015年播出,由钱雁秋自编自导,并亲自出演重要人物杨戬。张子健出演石敢当,六小龄童出演玉皇大帝,刘德凯出演大反派奎刚。本剧内容与“西游记后传”的一模一样。

因对“西游记后传”很不满意,心有不甘的钱雁秋决定自己翻拍一版,可惜错过了有利时机。

因前一段时间电视剧圈掀起四大名著翻拍热潮,但出品剧集的质量都不太意,引发了观众的口诛笔伐。面对影视圈的乱想,管理部门对名著的翻拍进行了限制。不得已,钱雁秋只能修改剧本,将师徒四人全部去除,主角改成了石敢当。无天佛祖变成了奎刚法祖,如来佛祖改成了玉皇大帝,奎刚乃是玉帝驱逐出的恶念所化而成,两人本是一体。玉帝转世之人,还叫乔灵儿。

最终,石敢当、杨戬、哪吒等人一起打败奎刚,迎回玉帝。

吴承恩与西游记

2010年,央视原班人马拍摄了这部讲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事的电视剧。六小龄童一边扮演吴承恩,一边又出演“戏中戏”里孙悟空,迟重瑞再次饰演唐僧,马德华的猪八戒,这次由西游记续集中扮演沙和尚的刘大刚出演沙僧,而老版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在播出前一年就已经去世。

明朝才子吴承恩,不爱科考与功名,热心猴戏,喜欢观猴,结识耍猴艺人,被人称为“猴痴”。凭借其雄起的想象力,写出了巨著西游记。

其好友李春芳面对故去老友吴承恩的《西游记》书稿,写下了“西游记 吴承恩著”几个字,并轻声地念叨:承恩,你是“美猴王”,你是孙悟空!你就是孙悟空!

总体来说,剧情比较扯。西游记的核心乃是“玄奘法师天竺取经”,而本剧却将核心转换成了“猴痴”吴承恩如何创作孙悟空这一角色了。有些偏离主题。

二、电影

上个世纪初,老上海的电影产业兴盛时,就拍摄了不少西游题材的电影。后来一打批电影人转战到香港,继续开拓电影事业。

60到70年代,邵氏电影公司,由何梦华做导演、程刚做编剧,一口气拍摄了四部西游记改编电影:“西游记”“盘丝洞”“铁扇公主”“女儿国”。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西游故事,有大牌明星出演,且“香艳”美女加持,而这些元素向来都是邵氏影片赚取票房的法宝。

大话西游系列——咸鱼翻身的典范

1994年周星驰的彩星公司拍摄了“月光宝盒”,他既是主演又是制作人,刘镇伟则担任导演与吴孟达、蓝洁瑛、莫文蔚、朱茵等主演。

第二年又拍摄了续集“大圣娶妻”,新增了罗家英、蔡少芬等人出演。

影片仅仅借了西游记的角色名字,编了一段外传故事,与主线毫无关系。

电影上映时口碑、票房双输,被当时的人唾弃为“垃圾”。但经过时间的发酵,从北大的校园开始,年轻人对其极为推崇,知识精英们给其打上了前卫且高深的标签——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周星驰也被视作后现代主义大师,这本人都有些不着头脑。

就这样,原本“失败”作品,摇身一变,成为学生群体中最时髦的作品,那句“曾经有份真挚的感情摆在面前...”成为了大学生们的口头禅。在外力的作用下,本片彻底翻身,直接封神。

西游记降妖伏魔系列——徐克、周星驰强强合作版

2013年推出了周星驰风格强烈的“西游降魔篇”,2017年又推出了续集“西游降伏妖篇”。

两者天壤之别:降魔篇好评如潮,打破了前一年上映的“泰囧”创下的票房记录,打破了“英雄”创下的全球华语片票房纪录,成为“后周星驰”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而四年后的伏妖篇,票房差强人意,但口碑却大崩盘。

西游降魔篇立足于花果山的美猴王、高老庄的猪刚鬣 、流沙河妖三人都是吃人的妖怪出身,让怀有真诚之心的陈玄奘在渡化他们的同时,领悟佛家真谛,大彻大悟,最终降服三大妖怪,化为自己的徒弟,而自己则脱胎换骨,成为取经路上的唐僧。

从这个角度来拓展出“西游前传”的世界观,立意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影片中虽没有周星驰,但每个人的却都有着浓重的“周星驰式”表演,看周不见周,也是影片大获全胜的重要原因。

郑保瑞西游三部曲

2014年,香港导演郑保瑞,联合当红功夫明星甄子丹、郭富城、周润发排出了“大闹天宫”。之后2016年推出了“三打白骨精”,2018年“女儿国”

第一部由甄子丹出演孙悟空,郭富城出演牛魔王。而之后的两部西游,全是由郭富城出演孙悟空、小沈阳的猪八戒、冯绍峰的唐僧。

这一时期是典型的制造所谓“东方魔幻主义”大片的时代,豪华的演员阵容,堆砌满满的视觉特效。从理论上分析,绝对是符合观众要求的大制作。但结果却差强人意,虽然口碑差,但早期上线的都赚得盆满钵满,中期票房也不错,再后来的就只能双输了。观众已经无法忍受这种剧情经不起推敲,完全卖场面的假大片了,关键特效还一股着二流网游的味道。

三、动画片

铁扇公主

1941年由万家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万涤寰)执导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在上海的新光、沪光、大上海三家影院上映,随后影片又在中国香港、东南亚、以及日本上映,取得空前成功。

据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就是看到了此动画电影,才下定决心投身于动画事业,后来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通过制作“有限动画”大大降低成本,将动画搬上了电视,以连续剧集的方式进行播放。

手冢治虫、薮下泰司、白川大作等人联合导演,于1960年推出了日版《西游记》动画。

手冢虫十分敬佩万兄弟,1988年来中国,专门去拜访了古稀之年的万籁鸣大师。

大闹天宫

1961年到1964年,上美厂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由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法国一家公司则负责海外发行。本片万氏兄弟还是作画监督。影片在国内与海外获奖无数,堪称中国动画界的一座丰碑。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依旧是顶尖之作,毫不落伍。

“人参果”与“金猴降妖

上美厂又于1981年制作了《人参果》,1985年制作了《金猴降妖》。前者讲述的是师徒四人落脚万寿山五庄观,三个徒弟偷吃人参果,被仙童辱骂,一气之下孙大圣推到仙树,大战镇元子。最终请来观音菩萨救活仙树,自己与镇元子八拜结交。后者则是经典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这两部动画电影也获得了不少奖项,特别是“金猴降妖”获得了多个海外动画大奖。

动画版西游记

1999年央视“大风车”播出了这部52集动画剧集。

片头曲: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

片尾曲: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本作是央视动画部制作,而非上美厂出品,质量过硬,特别是细腻刻画了取经队伍中众人相互扶持、和谐相处的一面,而不是之前小说与电视剧中着重突出的:猪八戒与悟空作对,唐僧对孙悟空不满,整天忙着搞内斗。

大圣归来

2015年一部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彻底点燃了国漫谜的热情,大家纷纷成为“自来水”四处宣传此片。凭借国漫中过硬的质量,与大众口碑,最终票房接近10个亿,一举探到了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此前从未有过动画电影的票房能达到如此之高。

平心而论,本片质量并未达到上乘之作,与第二年上映的“疯狂动物城”还存在巨大差距。但国产动漫的光环,让观众自动降低了要求,再加上它确实高出同类的国漫太多,特别是后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鱼海堂”。这让它在国漫中鹤立鸡群,直到四年后“哪吒之魔童降临”再次引爆票房,拉高了国漫水准。

四、国外作品

西游记的故事,不仅国内路人皆知,在国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东亚、东南亚这些华夏文化所辐射的地区。

日本就十分喜欢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两部名著,特别是后者。日本制作了大量的ACGN类的文化作品。

上文讲过手冢治虫与“万氏兄弟西记动画”的渊源,以及他制作的西游记动画片。日本漫画界另一大神鸟山明,他那蜚声国际动画巨作《龙珠》,最初角色设定就是取自西游记里的人物:小悟空、小八戒(乌龙)等。

除了ACG作品之外,真人影视剧也有许多翻拍西游记的作品。但他们会依据本国文化进行改编,比如:用女演员出演文静孱弱的唐僧,而沙僧则采用本土河童的形象。不仅仅是人物形象,角色性格,故事内容更是任凭 编剧来自由发挥。

(注:日本某三国漫画,将男性角色改成身材火辣的萌妹,更离谱)

好莱坞于2001年也推出一部名为“猴王”的西游记电影,主打异世界穿越模式:一种普通的中年大叔,突然被“观音姐姐”引导着要成为唐僧。与孙悟空一起完成西游记的故事。

而观音则由好莱坞的华裔艳星白灵身出演,身着暴漏,与“唐僧”转世大叔有暧昧的戏份。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

功夫之王

2008年由成龙、李连杰两大功夫巨星合演的好莱坞影片“功夫之王”(又名双J计划)中,又出现了李连杰版猴王的形象。这里好莱坞改编了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被玉疆战神欺骗而石化。在失去行动力之前,掷出金箍棒,又偷送出一根毫毛,化为自己的影分身,四处寻找有缘人,协助其找回金箍棒,成为继任者,救出孙悟空,打败玉疆战神

不同于日本,好莱坞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圈,因此对西游记等纯东方文化的东西有着天然的隔阂,无论是制作者还是其主流观众都无法理解其精髓。于是好莱坞形成了一套“借瓶装旧酒”的演绎方式,只保留外来的文化产品的皮壳,将内容全换成自己熟悉的那套内容。因此,其演绎出其他文化中的英雄故事无非两种:一种是成长,普通人成长为英雄;一种是英雄的自我救赎,即成熟的英雄,在经受打击后沉沦,最终完成自我救赎,重新焕发出英雄光环。

【总结】

西游记是长篇神怪小说的开创者,其雄起的想象力,影响了许多后世作品。比如:封神演义,延续了西游记的中的人物,但赋予了其不同的性格与故事,甚至还有点冲突。只因封神成书比西游晚,但讲述的故事却在西游之前,即那些曾与孙悟空大战的天庭武将的封神往事。

再比如,宝莲灯的故事。既有已成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又有成为天庭大总管的二郎神。

不仅如此,西游记之后,又出现了讲述上洞八仙的东游记,讲述华光大帝的南游记,讲述的真武大帝的北游记,组成了“四游记”系列。

这些神怪小说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出先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体现出传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目前所讲得济公传、西游记,都是以佛家人物为主角,有些“尊佛抑,而下一篇将介绍道家故事中的“八仙得道传”

传统神怪类文艺作品(三)——西游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