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定哥独家干货】第一期:选择题技巧之排除法

2021-12-03 21:26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hi~大家好呀!干货如约而至,你还在吗?这次是我们小编阿海带来他的选择题技巧之排除法,我们采取先讲后题,大家看完可以做问卷给我们一个反馈哦~
编者按:新高考下的历史选择题主要特点,就是提供一段历史新材料,其呈现的主要方式以文字型,图片型,表格型和图文混合型为主,命题趋势是材料数字减少,一般不超过100字,并且晦涩难懂的原始材料几乎没有,大部分是以对材料进行改编叙述类的题目为主,通俗易懂;从设问题看传统的组合题几乎没有,逆向题完全绝迹了,而本质类试题大幅度增加,要求考生探究发现此历史现象的本质,考察学生理解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学科能力,变化类试题也是每年必考,题干要求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性与差异,或者要求探究现象变化的原因。于是我们想要在选择题上得到更高的分,我们同学就要对选择题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选择题的题型特点、题型主要分类和常用的选择题解题技巧;因此就产生了我们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选择题解题技巧系列,但是我们不止于此,“历史如何考高分”后面还会继续研究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我们的解题技巧主要从解题技巧思路分析和具体题型分类讲解入手。同学们在浏览的时候可以对照自己做题时的状态,把自己代入进去,加深对选择题的认识,从材料的现象分析材料背后历史知识的本质,得出最合适的选项。

一、选择题题型特点

历史选择题由题干和4个选项组成,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其余三个选项被设置为干扰项,以增加解题的难度;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大多来自新材料和新背景,这无疑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使用传统的正选法一般很难选出正确的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排除法因其能快速而有效选出试题答案而受到我们的喜爱,但是需要注意,做选择题的唯一依据是题干材料,排除法只能是辅助,选出最合适题干的材料,有时可能出现选项没有一个最正确的,但是一定有一个最合适题意的选项;分析题干使用时间要快要准,不要占用太多考试时间,拿不准就马上跳过,继续下一题。

二、排除法运用三原则:

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把握排除法三原则:

①选项错误及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有些选项本身是错误的,也就是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样的选项首先要排除

②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或材料信息。有些选项符合历史史实,但是不符合题干的设问要求或者不符合材料的意图,材料没有体现选项的意思,排除

③选项正确符合题意,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就是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有的选项符合历史史实也符合题干要求,但是只符合材料中的某一层意思,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注意:历史选择的考察知识和能力综合性比较强,因此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以上三原则,才能有效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在平时做定哥资料书《小题精炼》时可以尝试去辨别材料,排除选项,得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做题也要多总结归纳,及时反思,最后得出一套适合自己做题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历史会拥抱你的。

三、排除法具体入手方向

从选项入手,进行排查

①关注选项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这些选项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的甚至出现交叉、矛盾等情况,利用选项之间的这些关系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一些错误选项。

②留意选项中的绝对性词语表述全文中带有绝对词语(一切、任何、所有、都、最彻底、杜绝、消除、根除、太等或表述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有出现,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对带有绝对性词语或表述的选项格外关注,判断它是否符合史实或者材料信息。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和表述的备选项基本都是错误的,但解题是要结合相关语境材料进行分析,灵活应对。

③注意选项中的通识性表述历史的通识性表述包括对史学理论的表述、对被学界认可的大多数历史结论的表述等;对史学理论的表述,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关系的表述,对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关系的表述等;对历史结论的表述有: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

四、例题精讲

例题1.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的各一人。”,“孝悌”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就是在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这说明汉代(  )

A 郡国注重激发官民的责任感

B 地方选官权力不断扩大

C 选官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

D 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弱化

排除分析:观察备选项可以发现B项和D项为相近的观点,那么这两个选项可能都不是正确选项,考试可以优先分析这两项,材料可以反映出汉代地方有举荐人才的权力,但是体现不出地方选官权力的扩大,也没有体现中央集权体制的弱化,排除B、D两项据材料可以看出,汉宣帝时地方举荐人才注重孝悌,同时会参考乡里舆论对人物的评价,说明当时选官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举荐人才的标准,而非郡国注重激发官民的责任感,A项错误,排除。

例题2.20世纪70年代以后,13个讲英语的前英国殖民地组成的单一文明的加勒比共同体,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合作;然而,建立更广泛的组织以便遍在加勒比区域英语与西班牙语的断层线上架设,桥梁的努力不断失败。由此可见(  )

A 文化认同影响区域合作

B 语言隔阂阻碍经济合作

C 殖民体系瓦解尚待时日

D 区域合作不宜规模过大

排除分析: B项中的“语言”属于A项中文化的一部分,说明B项包含在A项中可以首先分析这两个选项;拥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加勒比共同体内部合作顺利,而“英语与西班牙语的断层线上架设桥梁的努力不断失败”,说明文化认同影响区域合作,故选A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合作比较困难,与殖民体系是否瓦解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区域合作能否成功与规模大小没有必然联系,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由共同利益决定,排除D项

例题3.宁夏考古资料显示,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些佛经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此外,也有佛经中有“选字出力者”(“选字指的是练字和排字)等信息。据此可知(   )

A 西夏佛经都用活字印刷术印刷

B 南宋时期,西夏有活字印刷术

C 西夏雕版印刷技术落后于南宋

D 使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佛经始于西夏

排除分析: A项中的“都用”属于绝对性表述,该选项很可能是错误的,可以首先分析该选项;材料提及部分佛经,并不能说明西夏佛经都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排除A项材料中“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选字”等体现了活字印刷的特点,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西夏已经有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材料并未比较南宋和西夏的雕版印刷技术,无法得出C项结论;材料不涉及使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佛经的开始时间,D项排除

例题4.明末政局动荡,地方盗寇横行,乡绅根据“绅士公议”采取行动,募集乡勇,以宗族或村落为单位结寨,保护乡民的生命与财产,据此可知,明末乡绅(  )

A 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补充

B 是管理基层社会的唯一力量

C 与封建政府之间矛盾激化

D 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排除分析:B项中的“唯一”属于绝对性表述,该项很可能是错误的,可以首先分析这一选项。明末虽然政局动荡,地方社会秩序混乱,但是乡绅并非管理基层社会的唯一力量,排除B项材料说明,明末在地方社会秩序混乱的背景下,乡绅担负起部分社会责治理的责任,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补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乡村重视保护乡民的生命与财产,没有体现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排除D项

例题5.20世纪30年代风靡上海的《玲珑》杂志刊登过文章《真正摩登女子》,描述了摩登女子常用标准:一是有有相当学问;二是在交际场中能酬对,态度大方而不讨人厌;三是稍懂一点舞蹈;四是能管理家政。这折射出当时的上海社会(  )

A 生活方式已完全西化

B 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C 政府主导习俗的演变

D 摆脱了封建伦理束缚

排除分析: A项中的“完全”和D项中的“摆脱了”属于绝对性表述,这两个选项很可能是错误的,可以首先分析这两个选项,根据材料并结合定哥红宝书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上海社会新旧杂成,生活方式和思想既受西方影响,又保留传统因素,所以A、D两项说法错误。(定哥红宝书拥有全面历史知识体系,材料答题术语,高考热点话题和练题,一本融合了基础知识和高考热点的历史复习资料书。)据材料“学问”“交际场”等并结合红宝书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当时上海女性教育得到一定发展;此外,一些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这反映出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应政府的作用,无法体现,排除C项

例题6.早期的阿拉伯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后来地理学知识得到了广泛应用,在9~14世纪,阿拉伯出现了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阿拉伯人对地理学的贡献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一定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据此可知,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    )

A 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 加剧了帝国的对外扩张

C 消除了远距离贸易中的问题

D 推动翻译运动快速发展

排除分析:C项“消除了”属于绝对性表述,该项很可能是错误的,可以首先分析这一选项。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远距离贸易的发展,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远距离贸易中的问题,C项错误据材料“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地理学的贡献……理论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与对外扩张无关,排除B项结合定哥红宝书和所学知识可知翻译运动指的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的一场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学术活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例题7.《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础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排除分析: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桑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据此可以看出D项为通识性选项,这一选项有可能是正确的,可以首先分析这一选项。材料“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体现的是古代统治者对农桑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农桑是国家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严格奉行”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与政治制度变迁无关,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础,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题干说的是周朝,排除C项

例题8.抗战时期,中共对传统民歌进行改造,在保持原有曲调与韵律的基础上,剔除了传统民歌中的糟粕,重新填词,植入了诸如革命,参军,入党,生产等反映革命斗争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传统民歌推动了土地革命

C 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战的胜利

D 文艺创作反映了时代需要

排除分析:C项“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战的胜利”是历史事实,该项属于通识性选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艺创作可以反映时代特征,据此可以看出D项也属于通时性选项,因此可以首先分析这两个选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对民歌的改造,没有涉及国共合作,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并结合定哥红宝书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对传统民歌进行了改造,将革命、参军、入党、生产等反映革命斗争的内容植入到传统民歌中,这有助于宣传抗日,鼓舞抗日斗志,反映出当时文艺创作顺应了时代需要,故D项正确结合定哥红宝书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材料并未提起,故A项错误;材料与土地革命有关,故B项错误

例题9.西班牙较早发展了牧羊业,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并掠夺金银,最具从毛织业中获得的条件;但当英、法保护民族工业时,它仍出口原料和进口成品,为此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表明(   )

A 西班牙过度依赖殖民地

B 国内工业发展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C 国际分工的西班牙不利

D 早期经济全球化破坏性更为严重

排除分析:工业实力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工业发展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基础,据此可知B项属于通识性选项,该项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可以首先分析这一选项。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具有发展毛织业的原料、资金等条件,但是其不重视保护民族工业,未能抓住机遇发展国内工业,导致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西班牙对殖民地的过度依赖,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际分工对西班牙不利,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的破坏性,排除D项

五、注意事项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学们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平时应加强相关定哥《小题精炼》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六、实战演练

演练1.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应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徙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

A 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

B 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C 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

D 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

演练2.在抵制或选择性过滤西方影响的艺术家当中,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艺术家最为突出,他们坚持从民主传统中寻找灵感;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家主要从民间艺术中寻找新的风格。不过即使是拒绝西方态度最为坚决的艺术家,也难以完全摆脱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这表明(    )

A 民主传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根源

B 现代艺术受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影响

C 西方文化侵略影响现代艺术发展

D 反殖民主义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演练3.《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之间应留两尺半的空地,但公元390年,罗马遭遇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重建时由于人口日增,地价高涨,新建房屋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连而建,以墙分界,国家并未依法对此进行处罚,该条款也随之废弃。这说明(   )

A 公民法向外民法转变

B 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C 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

D 罗马法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演练4.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后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创造者,领导者、协调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 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 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演练5.995年,宋太宗下诏“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由是分定布列”;1002年,宋真宗下诏“复唐代长安禁鼓昏晓之制”,到了宋仁宗时期,汴京城以“不闻街鼓之声”,“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材料反映了北宋(   )

A 城市安全管理有弱化的趋势

B 政府强化了坊市制度

C 商品经济发展突破时空界限

D 加强了城市建设规划

演练6.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强调:诸子……“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这表明先秦时期(   )

A 诸子思想有共同之处

B 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

C 文化统一成为共识

D 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

演练7.南京国民政府对民法中的“亲属继承编”重新修订时,曾经认真思考过家庭制度的存废问题,结果男女平等、个人主义等原则法条化。这反应了(   )

A 人类平等在近代已实现

B 传统家庭观念彻底瓦解

C 家庭观念的时代嬗变

D 家国同构观念的增强

参考答案:1-7CBBACAC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定哥独家干货】第一期:选择题技巧之排除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