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皮岛战役:东江镇明军的覆灭

2023-10-05 04:26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明清之间爆发了皮岛海战,清军攻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楚继功、东江镇总兵沈世魁等明军将领不屈而死,皮岛明军全军覆没,自天启初年毛文龙开镇以来,东江镇在关外坚持了十余年之久,至此覆亡。

按照清方史料的说法,明朝东江镇总兵沈世魁全军覆没,而清军仅付出了260多人的代价,毛文龙创立的东江镇就这样覆灭了,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以《清太宗实录》为参考资料,清军在1637年,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二年的二月正式发动对皮岛的进攻,参战兵力主要包括“又命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率毎牛录甲士四人及三王下全军红衣炮十六位,并朝鲜战船五十艘往取明皮岛”可见清方主将为贝勒托硕以及明方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八旗每一牛录出动甲士4人,在当时,满汉蒙八旗牛录共计400个,八旗总共出动了1600人。除了这1600人还有耿、孔、尚三人全军,孔有德投降时领官兵家小8000人,其中能作战之官兵3100人;耿仲明领5000人,其中能作战之官兵2500人;尚可喜投降时有兵2300人。三王总计兵力7900人。7900人加上1600人,以此可知攻击皮岛的清军总兵力在9500人左右。

除了清军,还有50艘李氏朝鲜战船参加了清军攻打皮岛的战斗,以每船百人来计算,协同清军作战的朝鲜水军有5000人,清廷攻击皮岛兵力为14000人,后来皇太极又命令阿济格带领1000满洲八旗军以及马福塔的水师来援,马福塔的水师人数我没有查到,但清军参战总兵力超过15000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有关皮岛明守军总人数,清实录也给出了详细记载“皮岛原有总兵沈世奎标兵一万二千,来援金总兵标兵六百六十,天津卫董游击兵一千七百,登州王游击兵二千,柏副将刘副将吳三化兵二百八十吴参将兵四百五十”总兵力17090人。

两方参战兵力大致相等,明方可能还稍稍占一些优势,这也就是清军在战斗最开始时屡遭痛击的原因“董廷元,正白旗汉军;与弟廷儒、廷柏,并以闲散从征。天命六年,兵攻沈阳,廷元先登陷阵;授宽甸守备。从攻大凌河、察哈尔、旅顺口、江华岛,皆有功。崇德二年,从恭顺王孔有德征皮岛,明总兵沈世魁阵海口,廷元以小舟从北冲入,明兵炮碎之,与家丁六人殁于海”“崇德二年(金砺)从伐明,攻皮岛。甲喇额真巴雅尔图等先入敌阵,砺与副将高鸿中所将水师不进,前军以是败;坐论死,上以砺与鸿中来归有功,特宥之”由董廷元以及金砺二人的传记来看,后金军为了攻打皮岛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董廷元与家丁六人一起中炮身亡,金砺拥兵不前,导致前军战败。清方史料记载“(崇德)二年三月以贝子硕托等攻皮岛久未下命引兵千往助”,“久未下”三个字已经证明了战场局势之险恶。

无论是《八旗通志》还是《盛京通志》都对八旗阵亡于于皮岛者的姓名、旗籍、官职有所记载,包括,满洲正黄旗侍卫巴雅尔图、满洲正白旗佐领罗洛科、满洲正白旗包衣授云骑尉果科、满洲正白旗佐领珠三、满洲正白旗侍卫拜音台柱、满洲镶黄旗人忠义公图尔格长子务尔格、满洲镶红旗人纳喇炳图、满洲正蓝旗佐领瑚什等人。除此之外,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王军也遭受了重创,孔有德麾下备御洪文魁、尚可喜麾下备御李 继功等人阵亡,当然以上肯定不是清军阵亡将校的总人数,毕竟我个人搜集资料的时间比较紧,但是也 由上文可以看出,清方的死亡人数绝不止260人。


而根据上文所引用的皇太极调兵的记录可见,硕托、孔有德等人在皮岛海面和沈世魁已经僵持了将近一个月,所以皇太极以1000名八旗兵交付给阿济格命他前往皮岛战场增援,而跟随阿济格一起增援皮岛战场的,还有哈达纳喇·马福塔带领的满清水师。


《清史稿纳密达列传》对清援军到来之后明清两军的战况,有着详细的记载“三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贝子硕讬,率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等攻皮岛,以纳密达及护军参领炳图为前队,佐领巴雅尔图、武尔格以大臣子弟从征。巴雅尔图,额驸扬古利之从子;武尔格,弘毅公额亦都之孙,内大臣图尔格之子也。师攻铁山,头等侍卫拜音台柱、佐领珠三先登,克之。世魁遁入石城”援军到来之后,清军迅速拿下和皮岛隔水相望的铁山,到四月份正式对皮岛守军发动进攻。

“四月,阿济格令纳密达等乘小舟攻皮岛西北隅,日观列兵堡上,冲入,将及岸”前文引用记载:董廷元及其家丁六人乘坐小船冲击皮岛北部,结果被明军炮弹击杀,想必就是在此时。

“巴雅尔图、武尔格跃登,明人辟易,纳密达、炳图并登,而后队金玉和等不进。日观见师少,复进战,武尔格阵亡。纳密达等往来冲突,拜音台柱、珠三及护军校彰吉泰急棹小舟登岸援之,明入空城出战,纳密达、巴雅尔图、炳图、拜音台柱、珠三、彰吉泰并战殁”由此可见登陆清军遭到明军反击,上文所列的清军阵亡者基本上是死于登陆战,而皮岛战役第一个月,也就是阿济格来援之前清军对皮岛“久未下”的损失并未被列出。

“有德等乘巨舰攻东北隅,日观殊死斗,有德等部将洪文魁等多战死”孔有德等汉奸部队上岛参战,结果也遭迎头痛击,直至阿济格的满洲军登岛冲击,才渐渐扭转了局势,但是这支部队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阿济格麾八旗骑兵蹴之,护军参领瑚什、云骑尉果科暨扈习奋勇先入,殁於阵,大兵继之,阵斩日观,追击世魁,戮之”这里列出的两个阵亡者姓名也在上文所引用的材料中出现过。清方史料所记载的阵亡者大多数都死于皮岛陆战,可见岛上明军抵抗之激烈。

皮岛失守之后,清军清点明军俘虏和缴获的武器以及财物,总计俘虏水兵356人,妇女小儿3116人;骆驼、驴、牛、马、骡子共计640余头;缴获大型战船72艘;各种银质、玉质、珠宝器物共计300余件;红衣炮、西洋炮总共不过十门。金日观、沈世魁二人领官兵于岛上激战七昼夜,受命前来救援的登莱总兵陈洪范根本不敢和清军交战,自己逃走。副将白登庸率部临阵脱逃,在皮岛陷落之后向清军投降,金日观死于岛上,沈世魁率领残兵突围但最终还是被俘虏,不屈遇害,其从子副将沈 志祥带领2000余人逃到长城岛,因为印敕问题和监军副使黄孙茂发生冲突,将其杀死,又杀理饷通判邵启,投降清廷,获封续顺公,1648年去世,其爵位由侄子沈永忠继承。

朝鲜人写的《乱中杂录》记载了皮岛陷落时的悲惨景象“初八日夕时,清兵以逾山船五十一只,满载自募精锐步率,以马夫大为将,夜二更渡海,潜袭岛西无备之隅,三更中接战,暗中但闻呐喊声,平明望见,则清兵入城焚荡,烟火大作,清将各率兵趁其未明,先进岛东南边,林庆业领率舟师,在清船之后,而岛中小船四十余只泊在东岸,汉人男女奔走争上,多数坠落,浮尸蔽海。又四十余只指向外洋之际,全船六只为清兵所抢,满船之人几尽被杀。清船自西边卸下军兵后,各船执船橹者二三人,或渡来此边,其中二只为汉人所夺,击杀船人。清兵渐迫于东南,城外炮射大作,俄之间清兵下陆薄战,汉人之海岸结幕列守者,几尽被杀”场内残余的明军仍在抵抗“又有汉人骑马者千余名,聚会于岛中高峰之上,决死相战,终不下来,至十三日尽为败没”。

还是据朝鲜人的记载:皮岛战役之后明军官兵伤亡万余人,加上平民,在皮岛遇难者有四五万人之多,占了原先皮岛军民总人数的五分之四。至此,毛文龙创立的东江镇宣告覆亡,皮岛明军将吏或死于战事,或投降清朝,只有李明忠等少数人回到了关内。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皮岛战役:东江镇明军的覆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