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新政”背后,上海的“阳谋”?
5月7日,有媒体称“‘五一’以后10万元以下或车长4.6m以内的上海新能源车不再赠送牌照。”
消息最早出自五菱宏光MINIEV论坛。有消费者在其中发帖称:“新购买的A0级电动汽车无法申领上海市针对新能源汽车免费提供的专用牌照,4S店说最近不审批新能源牌照,要等5月初的新政。”
上海一直都是科技前沿之都。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上海也被认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向标之一。
在面对新能源产业时,上海一直表现的非常积极,专门提出新能源人才落户政策;为了引进特斯拉,上海也给出了足够的优惠政策。
这一次的新政传闻依然耐人寻味。有媒体采访了上海市多个行政区车管所,得到的回复是:“新政策最早将于5月10日公布,在此之前无法透露任何消息。”
尽管新政并未盖棺定论,但按照上海一贯“出其不意”的风格,不少人认为,上海在新能源政策上的新一轮调控即将拉开大幕。目前更大的可能是上海政府提前放出口风试探舆论走向,决定最终的方案细节。
这也让人不禁揣测,上海新政背后的深意是什么。目前看来,主流的观点分为两派。
有媒体认为,上海此举是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后一定是智能化、网联化等高精尖科技的比拼。
根据传闻给出的信息,限制车型有两个关键信息:10万元以下、车身长度在4.6m以下。更直接点说就是便宜的小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这一领域非常活跃,车型多如牛毛。如比亚迪e1、宝骏E100、宝骏E200、北汽新能源EC3、长安奔奔EV、江淮iEV6E、奇瑞新能源小蚂蚁、欧拉黑猫等。

然而这些车型普遍利润空间低,技术含量低,如果让它们占用太过补贴、新能源牌照等公共资源,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按照上海一贯科技前沿,潮流之都的风格,它更希望将资源给到特斯拉、蔚来等高端品牌车型。
从逻辑上看,此举也能说的通。但更多人认为,上海新政此举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更浓,并且一系列的数据巧合让它很难自圆其说。重点还要落到“车身长度在4.6m以下”这个细节。
公开资料整理,上汽集团旗下各品牌的主力新能源车型车身长度几乎都在4.6m以上,数据如下:
荣威MARVEL X车长4.678m;
荣威MARVEL R的车长是4.674m;
荣威Ei5的车长是4.600m;
R汽车ER6的车长是4.724m;
MG领航新能源的车长是4.610m;
名爵6新能源的车长是4.704m;
别克微蓝6的车长是4.648m;
雪佛兰畅巡的车长是4.665m。
相较而言,另外两个数据显得格外刺眼:上汽大众ID.4 X车身长度4.612m,其姊妹车型一汽-大众ID.4 CROZZ车长是4.592m。毫厘之差,云水之间,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除了上汽集团车型,上海本地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车长4.694m,Model Y车长4.750m,也都在限制范围之外。这似乎让上海新政的“司马昭之心”更加“昭然若揭”。
话分两头,也有不少媒体质疑,若果真如此,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五菱宏光MINI EV也是上汽集团旗下的产品,新政相当于直接给它判了死刑。上海此举岂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然而,如果将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拆分来看,细节之外,另有玄机。
2020年,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销量占比分别为31.4%和30.8%,四、五线城市占比分别为23.6%和10.4%。相比之下,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销量占比仅为3.8%。具体到上海市场更是不值一哂。
同样在2020年,五菱宏光MINI EV累计销量最高的城市是青岛,第二和第三分别是洛阳、菏泽,上海全年上险数只有2664辆,仅排名第四。
如此说来,即便传闻中的“新政”落地,对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之间的地方保护政策自古有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补贴这种,需要地方政府持续大量、放血的产业。然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新能源汽车的起步探索阶段,允许多元化发展也给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可能。如果一味挥刀自保,恐怕并不利于产业的均衡发展,甚至可能错过很多机会。
2020年,上海汽车产量为264.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3.86万辆,同比增长190%。如果再继续细分,大部分销量还是由中低段车型贡献。
根据计划,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将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的35%以上。短期看来,中低低端车型依然会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更希望上海此次的新能源限制令仅仅是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