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看商鞅、吕不韦、赵高是如何让秦嬴断子绝孙的(二)
商鞅违礼义,弃伦理,严酷刑法,天资刻薄,逆上天好生之德。看历史对商鞅的负面评价:
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来自网络)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旧唐书》: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
贾谊: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赵蕤:夫商鞅、申、韩之徒,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此则伊尹、周召之罪人也。
商鞅如此大损仁德,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到了嬴政执统治时期,毫无一丝仁政可言,商鞅的施政措施依然延续下来,秦国严刑酷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德不孤必有邻,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天将倾者覆之,岂是人力所能左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时精通秦律和善于酷刑的赵高便走进了嬴政的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殿堂之上。
赵高嬴姓。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 秦朝重刑法,赵高认真研究和精通法律,秦始皇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随着赵高一步步掌权,整个强大的秦王朝便迅速的演变成为人间地狱,赵高也变成了杀人盈野嗜血成性的魔王。
据史书记载,赵高共计杀死嬴政三十四个子女。其中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将十名公主碾死于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被囚在内宫,赐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无罪”惨不及言。 另一公子高,见众手足都死于非命,知道赵高不会放过自己,便想逃亡,却又怕连累亲族,遂提出为父皇殉葬的要求。赵高就向胡亥报告说:“现在众人整天提心吊胆,自顾不暇,已经毫无犯上作乱之心。”胡亥大悦,对他深表欣赏。
没有秦孝公的霸道野心,何其有商鞅的伤天害道;没有暴君嬴政,天下何其有魔王赵高。没有嬴政的焚书坑儒,又何其有赵高的指鹿为马。德不孤必有邻也!( 草稿 二 待续)
孔了凡 孔元257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