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二级MS Office(7)选择题:数据结构与算法
(1)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不是n(n-1)/2的排序方法是:
【堆排序】
*编者注:各种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分别为:冒泡排序n(n-1)/2、快速排序n(n-1)/2、简单插入排序n(n-1)/2、希尔排序O(n1.5)、简单选择排序n(n-1)/2、堆排序O(nlog2n)。
(2)下列关于栈的叙述正确的是:
【栈按“先进后出”组织数据】
*编者注: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元素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
(3)某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是:
【6】
*编者注: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在任意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是由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共同指定】
(6)在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二分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是:
【O(log2n)】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一定是连续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8)对于循环队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队头指针可以大于队尾指针,也可以小于队尾指针】
(9)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
【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存储空间】
(10)一个栈的初始状态为空。现将元素1、2、3、4、5、A、B、C、D、E依次入栈,然后再依次出栈,则元素出栈的顺序是:
【EDCBA54321】
*编者注:栈组织数据的方式是“先进后出”。
(11)支持子程序调用的数据结构是:
【栈】
*编者注:在主函数调用子函数时,要首先保存主函数当前的状态,然后转去执行子函数,把子函数的运行结果返回到主函数调用子函数时的位置,主函数再接着往下执行,这种过程符合栈的特点。
(12)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13)下列数据结构中,属于非线性结构的是:
【二叉树】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序线性表既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15)下列数据结构中,能够按照“先进后出”原则存取数据的是:
【栈】
*编者注:“先进后出”(FILO),“后进先出”(LIFO)。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一般要多于顺序存储结构】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栈和队列都是线性结构】
(18)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360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个数为:
【1】
*编者注: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深度为[log2n]+1。本题中这个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360]+1=8+1=9。根据满二叉树的性质,深度为8的满二叉树其结点数为256-1=255。这个完全二叉树的第9层的结点数为360-255=105。完全二叉树的性质非叶子结点的子结点都为2,105除以2其商为52余数为1。
(19)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
【执行该算法时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20)下列关于栈叙述正确的是:
【栈顶元素最先能被删除】
(2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栈中,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22)某二叉树共有7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只有1个,则该二叉树的深度为(假设根结点在第1层):
【7】
*编者注: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题目中的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为1,因此度为2的结点的数目为0。
(23)设循环队列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经过一系列入队和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则该循环队列中元素个数为:
【0或50】
*编者注:在循环队列中,用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排头指针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因此,从排头指针front指向的后一个位置直到队尾指针rear指向的位置之间所有的元素为队列中的元素。在循环队列动态变化过程中,当循环队列满时有front=rear,而当循环队列空时也有front=rear。
(2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设计算法时要考虑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根节点的数据结构不一定是线性结构】
*编者注:树这类的数据结构只有一个根结点,但它不是线性结构。
(26)下列关于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27)下列各组的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相同的是:
【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编者注: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比较n(n-1)/2次,即序列逆序的情况。快速排序,最坏情况退化为冒泡排序,需要比较n(n-1)/2次。
(2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
(29)下列关于线性链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进行插入或删除时,不需要移动表中的元素】
(30)一棵二叉树共有25个结点,其中5个是叶子结点,则度为1的结点数为:
【16】
*编者注:度为1的结点个数=总结点数-叶子节点数-度为2的节点数=25-5-4=16。
(31)设循环队列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经过一系列入队和退队操作后,front=14,rear=19,则该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5】
(32)下列链表中,其逻辑结构属于非线性结构的是:
【二叉链表】
(33)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35),初始状态为front=rear=35。现经过一系列入队与退队运算后,front=15,rear=15,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0或35】
(34)设二叉树共有150个结点,其中度为1的结点有10个,则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不可能有这样的二叉树】
*编者注:在任意一颗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即有n0=n2+1。这题中度为2的结点个数无法确定。
(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密切相关】
(36)下列与队列结构有关联的是:
【先到先服务的作业调度】
*编者注:队列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最先被删除,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被删除。
(37)对如下图所示的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为:

【ABDYECFXZ】
(3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没有直接关系】
(39)一棵二叉树中共有80个叶子结点与70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的总结点数为:
【229】
*编者注:在任意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故总结点数=叶子节点数+度为2的节点数+度为1的节点数=80+79+70=229。
(40)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45】
*编者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4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4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43)某二叉树共有12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只有1个。则该二叉树的深度为(根结点在第1层):
【12】
*编者注:题目中的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为1,因此度为2的结点的数目为0,故该二叉树为12层,每层只有一个结点。
(44)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为:
【n(n-1)/2】
(4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的数据结构可能是线性结构,也可能是非线性结构】
*编者注:具有一个根节点的树。
(4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在线性单链表中,可以从任何一个结点开始直接遍历到所有结点】
*编者注:对线性队列的遍历只能从队列的头开始,从中间的结点开始不能够遍历到所有的结点。
(47)某二叉树共有13个结点,其中有4个度为1的结点,则叶子结点数为:
【5】
(48)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1:50),初始状态为top=0。现经过一系列入栈与退栈运算后,top=20,则当前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20】
*编者注:通常用指针top来指示栈顶的位置,用指针bottom指向栈底。对栈的操作有入栈和退栈两种。入栈运算:首先将栈顶指针进一(即top+1),然后将新元素插入到栈顶指针指向的位置。退栈运算:首先将栈顶元素(栈顶指针指向的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然后将栈顶指针退一(即top-1)。
(4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循环队列是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50)设某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中序序列为CBA,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CBA】
*编者注: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的顺序为首先访问根结点,再依次访问左结点和右结点。中序遍历的顺序为首先访问左结点,然后依次访问根结点和右结点。后序遍历的顺序为首先访问左结点,然后依次访问右结点和根结点。
(51)下列排序方法中,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最小的是:
【堆排序】
*编者注:

(52)为了对有序表进行对分查找,则要求有序表:
【只能顺序存储】
(5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带链的栈和队列是线性结构】
(54)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度量方法是:
【执行算法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55)在最坏情况下: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比直接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要小】
(56)在深度为7的满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个数为:
【63】
(57)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1:m),初始状态为top=m+1。现经过一系列入栈与退栈运算后,top=20,则当前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m-19】
*编者注:TOP指针指向m+1-2=m-1;......;以此类推,当压入第N个元素时,TOP指针指向m+1-N=20;则N=m+1-20=m-19。
(58)算法空间复杂度的度量方法是:
【执行算法所需要的存储空间】
(59)设循环队列为Q(1:m),其初始状态为front=rear=m。经过一系列入队与退队运算后,front=15,rear=20。现要在该循环队列中寻找最大值的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4】
*编者注:此时队列中有5个元素,而查找最大项至少要比较n-1次,就是4次。
(6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的非线性结构也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61)某二叉树中有n个叶子结点,则该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数为:
【n-1】
(62)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0:49),栈底指针bottom=49,栈顶指针top=30(指向栈顶元素)。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20】
*编者注:栈中的元素个数为:栈底-栈顶+1=49-30+1=20。
(63)某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G,中序序列为DCBAEFG,则该二叉树的深度(根结点在第1层)为:
【4】
(6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具有两个根结点的数据结构一定是非线性结构】
(6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带链队列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且队头指针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队尾指针】
(66)设循环队列为Q(1:m),其初始状态为front=rear=m。经过一系列入队与退队运算后,front=20,rear=15。现要在该循环队列中寻找最小值的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m-6】
*编者注:在循环队列中元素的个数为“(rear-front+M)%M”,式中rear为队尾指针,front为队首指针,M为存储容量,%为取余符号。对于找最小值的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为循环队列中元素值个数减1。
(6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链表中,如果有两个结点的同一个指针域的值相等,则该链表一定是非线性结构】
(6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在带链栈中,栈顶指针和栈底指针都是在动态变化的】
*编者注:在带链栈中,栈顶指针是在动态变化的,但栈底指针是不变的。
(69)设数据元素的集合D={1,2,3,4,5},则满足下列关系R的数据结构中为线性结构的是:
【R={(1,3),(4,1),(3,2),(5,4)}】
(7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链表结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数据结构可以是线性结构,也可以是非线性结构】
*编者注:例如双向链表就具有两个指针,也属于线性结构。
(71)个栈的初始状态为空,现将元素A、B、C、D、E依次入栈,然后依次退栈三次,并将退栈的三个元素依次入队(原队列为空),最后将队列中的元素全部退出。则元素退队的顺序为:
【EDC】
(7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程序可以做为算法的一种描述方法】
(73)下列各序列中不是堆的是:
【(47,91,53,85,30,12,24,36)】
(74)深度为5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数不可能是:
【15】
*编者注:满二叉树的结点数为2^(5-1)=16。
(75)有二叉树如下图所示,则前序序列为:

【ABDEGCFH】
(7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没有根结点或没有叶子结点的数据结构一定是非线性结构】
(77)下列关于算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算法的优劣取决于运行算法程序的环境】
*编者注:算法的优劣取决自身的运行效率,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高低,并不取决于运行算法程序的环境。
(78)设有二叉树如下图所示,则中序序列为:

【DBGEAFHC】
(79)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链式存储结构的优点有:
【插入和删除运算效率高】
(80)深度为7的完全二叉树中共有125个结点,则该完全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63】
(8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序表可以用链接存储方式存储在不连续的存储空间内】
(82)设有二叉树如下图所示,则后序序列为:

【DGEBHFCA】
(83)带链的栈与顺序存储的栈相比,其优点是:
【入栈操作时不会受栈存储空间的限制而发生溢出】
(84)某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中序序列为DCBA,则后序序列为:
【DCBA】
(8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运行算法时特定的输入有关】
(86)某二叉树共有399个结点,其中有199个度为2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200】
(87)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查找一个元素,假设需要查找的元素一定在表中,并且元素出现在表中每个位置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则在平均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n+1)/2】
(88)设非空二叉树的所有子树中,其左子树上的结点值均小于根结点值,而右子树上的结点值均不小于根结点值,则称该二叉树为排序二叉树。对排序二叉树的遍历结果为有序序列的是:
【中序序列】
(89)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此后又插入一个元素,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1或50且产生上溢错误】
(90)下列算法中均以比较作为基本运算,则平均情况与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相同的是:
【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寻找最大项】
(91)在具有2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叶子结点个数为:
【n】
(9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栈中,栈顶指针的动态变化决定栈中元素的个数】
(93)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4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4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15,此后又退出一个元素,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39或0且产生下溢错误】
(94)某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CBADE,后序遍历序列为CBADE,则前序遍历序列为:
【EDABC】
(95)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查找一个元素,假设需要查找的元素有一半的机会在表中,并且如果元素在表中,则出现在表中每个位置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则在平均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大约为:
【(3+n)/4】
*编者注:在平均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大约为((1+n)/2+1)/2=(3+n)/4。
(96)设一棵树的度为3,其中度为3,2,1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1,3。则该棵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10】
*编者注:任一棵树中,结点总数=总分支数目+1。
(97)设栈的存储空间为S(1:50),初始状态为top=0。现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退栈操作后,top=51,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不可能】
*编者注:此时发生下溢错误。
(98)设顺序表的长度为n。下列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等于n(n-1)/2的是:
【快速排序】
(99)设表的长度为n。下列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小于n的是:
【二分查找法】
(10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循环链表是循环队列的存储结构】
*编者注:循环队列属于逻辑结构,其实质还是顺序存储,只是使用指针进行首尾的联结,其实现的存储方式可分为:分散的链表和连续的线性表,与其逻辑结构实现功能无关。
(101)设一棵树的度为4,其中度为4,3,2,1的结点个数分别为2,3,3,0。则该棵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16】
(102)设顺序表的长度为n。下列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小于n的是:
【寻找最大项】
(103)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1:m),初始状态为top=m+1。现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退栈操作后,top=0,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不可能】
*编者注:top的值在栈满时最小,为1。
(104)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与中序遍历序列相同,均为ABCDEF,则按层次输出(同一层从左到右)的序列为:
【FEDCBA】
(105)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1:m),初始状态为top=0。现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退栈操作后,top=m+1,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不可能】
*编者注:第一个元素入栈即发生下溢错误。
(10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对数据进行压缩存储会降低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107)设数据结构B=(D,R),其中D={a,b,c,d,e,f},R={(a,b),(b,c),(c,d),(d,e),(e,f),(f,a)}。该数据结构为:
【非线性结构】
*编者注:结构中的各结点之间形成一个循环链。
(108)下列排序法中,每经过一次元素的交换会产生新的逆序的是:
【快速排序】
(109)某带链的队列初始状态为front=rear=NULL。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10。该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1】
*编者注:循环队列用数组A[0;m-1]存放其元素值,已知其头尾指针分别是front和rear。
(110)某完全二叉树按层次输出(同一层从左到右)的序列为ABCDEFGH。该完全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
【ABDHECFG】
(1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的二叉树也能用顺序存储结构表示】
(112)某带链队列初始状态为front=rear=NULL。经过一系列正常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10,rear=5。该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不确定】
(113)某带链栈初始状态为top=bottom=NULL,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退栈操作后,top=10,bottom=20。该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不确定】
*编者注:对于链栈而言,使用了链表来实现栈,链表中的元素存储在不连续的地址。
(114)设表的长度为15。则在最坏情况下,快速排序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105】
(115)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100),初始状态为空。现经过一系列正常操作后,front=49,则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不确定】
*编者注:rear的值未知。
(1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且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可以是不同的】
(117)设表的长度为n。下列查找算法中,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最少的是:
【有序表的二分查找】
(1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问题规模无关】
(119)设表的长度为20。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比较次数为:
【190】
(120)在带链栈中,经过一系列正常的操作后,如果top=bottom,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0或1】
*编者注:链栈就是没有附加头结点的、运算受限的单链表。
(121)设一棵树的度为3,共有27个结点,其中度为3,2,0的结点数分别为4,1,10。该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为:
【12】
(122)设数据结构B=(D,R),其中D={a,b,c,d,e,f},R={(f,a),(d,b),(e,d),(c,e),(a,c)}该数据结构为:
【线性结构】
(12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循环队列空的条件是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相同】
*编者注:初始化建空队时,令front=rear=0,当队空时:front=rear;当队满时:front=rear也成立。
(124)带链栈空的条件是:
【top=bottom=NULL】
(125)设一棵度为3的树,其中度为2,1,0的结点数分别为3,1,6。该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
【1】
(126)下列数据结构中,不能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的是:
【非完全二叉树】
(127)设二叉树共有375个结点,其中度为2的结点有187个。则度为1的结点个数是:
【0】
(128)设一棵树的度为3,其中没有度为2的结点,且叶子结点数为5。该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
【2】
(129)设二叉树共有500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有250个。则度为2的结点个数是:
【249】
(13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带链栈的栈底指针是随栈的操作而动态变化的】
(131)设一棵树的度为3,其中没有度为2的结点,且叶子结点数为6。该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
【不可能有这样的树】
(13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循环队列是线性结构】
(133)设某棵树的度为3,其中度为3、2、1的结点个数分别为3、0、4。则该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7】
(134)设有一个栈与一个队列的初始状态均为空。现有一个序列A,B,C,D,E,F,G,H。先分别将序列中的前4个元素依次入栈,后4个元素依次入队;然后分别将栈中的元素依次退栈,再将队列中的元素依次退队。最后得到的序列为:
【DCBAEFGH】
(135)下列结构中属于线性结构链式存储的是:
【双向链表】
(136)度为3的一棵树共有30个结点,其中度为3、1的结点个数分别为3、4。则该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15】
(137)在长度为97的顺序有序表中作二分查找,最多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7】
(138)下列结构中属于非线性结构的是:
【二维数组】
*编者注:线性结构是一个有序数据元素的集合。常用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双队列,数组,串;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有:二维数组,多维数组,广义表,树(二叉树等),图。
(139)从表中任何一个结点位置出发就可以不重复地访问到表中其他所有结点的链表是:
【循环链表】
(140)设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中序序列均为ABCDEFGH,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HGFEDCBA】
(141)设某棵树的度为3,其中度为3、1、0的结点个数分别为3、4、15。则该树中总结点数为:
【30】
(14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数组的长度固定的线性表】
(143)在快速排序法中,每经过一次数据交换(或移动)后:
【能消除多个逆序】
*编者注: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144)在希尔排序法中,每经过一次数据交换后:
【能消除多个逆序】
(14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线性结构都能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146)设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EGHCFIJ,中序序列为DBGEHACIFJ。则按层次输出(从上到下,同一层从左到右)的序列为:
【ABCDEFGHIJ】
(147)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操作后,front-1=rear。为了在该队列中寻找值最大的元素,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48】
(148)设顺序表的长度为40,对该表进行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780】
(149)设表的长度为n。在下列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最高的是:
【希尔排序】
(150)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初始状态为front=rear=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操作后,front=rear-1。为了在该队列中寻找值最大的元素,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0】
*编者注:front指定队头位置,删除一个元素就将front顺时针移动一位;rear指尾指针,指向元素要插入的位置,插入一个元素就将rear顺时针移动一位;操作后,循环队列的队头指针等于尾指针-1,说明此时队列已经是空队列。
(151)设顺序表的长度为16,对该表进行简单插入排序。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120】
(152)下列结构中为非线性结构的是:
【树】
(153)设表的长度为n。在下列结构所对应的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最低的是:
【循环链表中寻找最大项】
(154)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m),初始状态为front=rear=m。经过一系列正常的操作后,front=1,rear=m。为了在该队列中寻找值最大的元素,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m-2】
(155)某完全二叉树有256个结点,则该二叉树的深度为
【9】
(156)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后又成功地将一个元素退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49】
(157)设二叉树中有20个叶子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总的结点数为:
【44】
(158)设栈与队列初始状态为空。首先A,B,C,D,E依次入栈,再F,G,H,I,J依次入队;然后依次退队至队空,再依次出栈至栈空。则输出序列为:
【FGHIJEDCBA】
(159)树的度为3,且有9个度为3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但没有度为2的结点。则该树总的结点数为:
【33】
(160)设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为BCDA,前序序列为ABCD,则后序序列为:
【DCBA】
(161)树的度为3,且有9个度为3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但没有度为2的结点。则该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19】
(16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循环链表中至少有一个结点】
(163)下列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最低的是:
【有序表的对分查找】
(164)对长度为8的数组进行快速排序,最多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28】
(165)设线性表的长度为12。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66】
(166)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0:59),初始状态为空。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25,rear=24。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