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贪嗔痴 以德为本 贯穿与生活实践

很多时候我们重视德行和致良知与其表面,但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能贯穿,
注重德行的修养,但是无法实践到生活中,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可以去牺牲
道德,牺牲良知,做违背良知的事情保住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家人的利益。
并有着为了自己和家人立场而战的歪理。这种态度短期能够帮助你圆滑的解决问题,
但是长期而言对于家庭教育和做事原则上,都是非常大的伤害。
只有具备超凡认真的态度与坚守与德,致良知贯穿于身的态度和实践,我们才能浩然
立于天地之间,至于人生的各种起落,不是你去违背天理的借口,而是真正实践修心的
最佳道场。
戒贪嗔痴
贪嗔痴出自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
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人性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是丑陋的,也都有良知,毫无例外,
区别在于每个人下功夫在修心的态度不同。
以德为本的重要性
以及致良知的信仰会从内心根本帮助到很多人。
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人性都是丑陋的,但是也都有良知,所以每个人都很复杂。
区别在于智慧不同 和去修心提升的心不同。
最后觉知高度不同的人会对自己人性的丑恶面有不同的处理。
让丑恶释放是一种妥协 但是真正去戒贪嗔痴 去修 是一种德行和选择。
而越对德行下功夫的人越会明心见性。
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做,因为没有利益回报。
但是在长期的角度 这种德行会让你累积智慧,
远离很多的痛苦和深渊。形成心的释然。
所以我喜欢看鬼谷子。但是不用其谋,尽量去体悟和看清人性的复杂,
同时接受并去有意修心 实现超越。但是遇到恶人和各种的丑陋不必惊讶,
那只是我们原本的样子。
意愿和程度不一样,修行最后得到的智慧的高度不一样。
接受人性,拥抱美丑,最后超越人性。
觉知的高度意识到痛苦的根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贪嗔痴,
也意识到佛学哲学中的智慧引导。用佛法的智慧引导自己的智慧提升,修心养性。
我的理解是佛是一种
智慧达到某种高度所形成的状态。
把佛法,阳明心学这些最顶级的智慧 真正 实践到日常的大小事中=最好的修行。
我们很多人对佛教有很大的误会,认为是某种神,其实不然。而且去拜佛的时候
都在求一些自己的私欲,有所求的本质就是错误的,唯一所求的是在学习佛经的
时候能够开启智慧,懂得反思自勉,这是我们唯一真正该求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