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历史小常识53——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全称拉脱维亚共和国,位于东欧(前苏联、立窝尼亚),北面与爱沙尼亚接壤,南面与立陶宛接壤,东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与丹麦、瑞典隔波罗的海相望。全境为东欧平原,属温带海洋气候。


拉脱维亚最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建立了通向地中海的商路,成为了波罗的海重要的商业点,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拉脱维亚一度被维京人控制。1204年,一支德国商人仿照巴勒斯坦的十字军国家,建立起立窝尼亚骑士团,控制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1232年,骑士团进攻芬兰,但是被瑞典抢先,1236年,立窝尼亚骑士团被立陶宛击败,此后被条顿骑士团兼并。

1358年,里加作为重要的商业城邦,加入了汉萨同盟,因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与德国走得比较近。随着荷兰和英国的崛起,汉萨同盟逐渐衰落,1669年,汉萨同盟解体。

1656年,第四次俄瑞战争爆发,沙俄与瑞典开始争夺拉脱维亚,1768年,沙俄终于在第五次俄瑞战争中取得了拉脱维亚。1918年,一战结束后的拉脱维亚独立,1940年苏联再次吞并拉脱维亚。1980年,拉脱维亚已经在苏联的框架内开始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991年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