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个人归纳---中世纪东欧(五)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象征着自从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以来延续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尽管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曾短暂的被拉丁帝国所取代。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纷繁复杂。有学者认为帝国经济衰落,人民大众的贫苦,阶级斗争的激烈和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了帝国的灭亡,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只是加速了帝国灭亡的进程罢了。军区制的衰落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破产,大地产贵族崛起,加剧了贵族和中央的矛盾。社会风气败坏,官僚腐败和人民负担沉重,同时帝国体制远远落后于时代。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影响也是巨大的。政治上,君士坦丁堡的沦陷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伊斯兰教在东方世界的一次重大胜利,标志在奥斯曼土耳其
在政治上步入强盛阶段,对于基督教文明而言就是失去了一座东方重镇,圣索菲亚大教堂也被改成了清真寺,完全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局势。
经济上,君士坦丁堡作为地中海贸易的重要枢纽开始衰落,奥斯曼土耳其在东方开征高额的关税,迫使西欧的商人去寻找一条新的可以与东方进行自由贸易的商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文化上,拜占庭帝国的大量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类书籍逃往西欧避难,也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的进程。
宗教上,1469年,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16年,奉教皇保罗二世之命,在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逃往西方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试图通过这一手段统一分裂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后,莫斯科公国便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将索菲亚带来的拜占庭象征双头鹰奉为国徽。东正教的中心也就此转移到了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