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四章 南燕大胜仗
山东一带历史悠久,在《尚书·禹贡》中,现在的山东被划为青州、兖州。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武帝设置十三刺史部。后经过辗转划分,这一块地方是终究是青州。
409年(晋义熙五年)时,盘踞于此的是南燕主慕容超。
南燕的历史说来也是传奇。其先祖慕容皝于N年前建立了前燕,定都龙城。后来南边的后赵分崩离析,前燕乘机南下,平灭了冉闵的冉魏政权以及段龛的段齐政权。都城从龙城迁到了蓟城(今北京)、邺。转而南下打劫东晋。
后来苻坚发兵灭了前燕,生擒了前燕幽帝。后来逐步平定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分崩离析,慕容氏后人慕容垂建立后燕,定都中山。慕容泓占据并州(今山西)建立西燕,都城长子。
西燕后来被后燕所灭。同时,慕容垂消灭了在滑台割据的翟魏势力,于是又将矛头对准了北魏。北魏、后燕大战于参合陂。慕容垂不幸死于军中(他已经高龄,了活了七八十岁),继位的慕容宝颓废无能,不能抵御魏军的反击。北魏乘机南下,占据并、冀二州。
后燕迁都向更北的龙城,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后来变成了北燕。然而还有一支慕容氏后裔——范阳王慕容德,召集了后燕的遗老遗少们向南渡过黄河,转而占据滑台立足。又奇袭尚在东晋手中的青州,成功打下。
占据青州之后,慕容德在广固建城,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备德。后世称其建立的燕国为南燕。慕容德当了七年的皇帝就挂了,没有留下一子一女,于是他的兄弟的儿子慕容超继位。开启了自己骄淫奢逸的一生。
慕容超宠小人,尤其宠一个叫做公孙五楼的(名字挺怪);他又因为自己不是慕容德的亲儿子,于是十分忌惮自己的皇兄皇弟们,几乎每年都会把自己兄弟们给杀掉几个。可是到义熙五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
慕容超向后秦进献了一群乐伎。
论起缘由来,后秦国是当时的北方大国,慕容超逢年过节送个礼,不仅是讨好后秦国主姚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母亲与老婆还扣在姚兴那边当人质,慕容超整整送了120个人过去,才换来了自己亲人的回归。
其实这次送礼还有一层意思,即重申我们燕、秦两国为友好邻邦,因而一方有难的时候也希望对方能够倾力相助。对于这个要求,姚兴没有正面回应,但慕容超却认为姚兴已经默许了。
这就狠狠地把慕容超给坑了。
义熙五年(409)的新年到来了,南燕主慕容超在正殿朝会群臣,看着这美妙的歌舞表演,突然却觉得这音乐有几分失色,并没有前几年那样的华丽出彩了,心情突然就不好了。
他突然记起来,就是在一年前,他才刚刚向姚兴进献了一大批在宫中演奏音乐的乐伎。真是该死,当时以为自己不需要的乐伎现在却成了自己的心头之痛,看来有些东西是只有失去过才会珍惜啊!
慕容超一面感叹着这音乐真是令人不快乐,一面脑子飞快地运转,想想怎么样才能弥补自己的损失。他突然跳出来一个破天荒的想法:去抓东晋的人口,来组成自己的乐队!
领军将军韩[言卓]当即表示反对:“当年先帝慕容德因为中山城被北魏攻陷,因此来到这个山东之地来立足谋生。现在您不体贴人民,伺机收复之前的失地。反倒频繁发动战争,攻击东晋,增加一个敌人,这怕是不好吧!(先帝以旧京倾覆,戢翼三齐。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
慕容超却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
我的心,你一点都不懂,这应该是慕容超当时最想说的。
慕容超之所以敢如此嚣张,正是因为他觉得这东晋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平时小打小偷都干习惯了,现在再进去打劫一把似乎也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慕容超自认为有姚兴撑腰,这才敢直起身子,与东晋硬拼。
于是,在二月,南燕将领慕容兴宗、斛谷提、公孙归等人率军攻击宿豫,当天攻下,在城中烧杀抢掠半日之后离开。
在这之后,他们总结了一下战果,从俘虏当中挑选了两千五百人当做南燕太乐音乐班的最新一批学员。
这次行动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慕容超太高兴了,封这次南侵的主将斛谷提为一郡的王公。
这次封赏引起了一部分人相当的不满,南燕桂林王慕容镇就上书提出异议:“这些南征的将领,劳累了百姓耗费了兵力,还与南边的东晋结下了梁子。这可谓是只有弊没有利,为什么要将他们封王?(此数人者,勤民顿兵,为国结怨,何功而封)”
慕容超保持了一贯的作风,你上书劝谏是你的事,我听不听是我的事,所以,你的劝谏无效。
于是南燕继续在这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度日,慕容超花天酒地地享乐,他的宠臣公孙五楼继续为非作歹。
这里就要提一下公孙五楼了,这时的他已经是侍中、尚书、领左卫将军,朝中的一切事务都由他来管理。这次南征结束之后他又狠狠地捞了一把,原因是南征的主将之一公孙归是他的哥哥。在这之后他不仅自己富得流油,还难得的有良心的让乡亲们受益了一次。他让自己的亲人们都当上了大官,这些人在朝中为非作歹,剥削着民脂民膏,生活那是相当的快活。
因此,朝中流传着一句话:“欲得侯,事五楼。”
慕容超大封南侵将领的行为无疑是在变相鼓励战争这种行为。慕容超得手之后也感觉很好,要继续扩大利益,绝不收手。于是他又派遣大军大掠淮北,生擒阳平太守刘千载以及济南太守赵元,又掳走了几千家人民。
这可就真的触及到了东晋的底线了。平时小打小闹尚能容忍,但此时的东晋是一团裹着钢针的棉花,慕容超想要多加敲打,却不想早已触碰到了尖刺。
果然,当告急的文书传至晋廷,朝廷大惊。刘裕是第一个得知消息的,他一面命令刘道规死守淮阴,让他死死拖住南燕。另一方面,又向朝廷上书,要求马上北伐。
北伐的奏疏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刘毅一派的人很快就看出,刘裕此举不仅顺应了民意,并且还能够为自己获得朝廷的威望,因此他们极力劝阻。
或许有人会斥责刘毅一帮人劝阻的行为简直是愚不可及。但实际上,当时的众人早已习惯了外地的入侵,他们要求的是和平、和平、再和平,只要耐心地等待他们抢舒坦了,就自然相安无事。
所以要求动武的刘裕才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所以朝廷中大部分的人都在反对。但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与参军臧熹力排众议,促使晋安帝下诏同意北伐。
刘裕留下孟昶在朝中处理后方政务,自己亲自率领水军从淮河进入泗水。行军到了下邳,就放弃了粮草辎重,自己率领着精锐步骑登岸北上。
翻看地图,南燕唯一的重点关隘是大岘山,从徐州到青州有三条路:
中路:自梁父北上,直破天险大岘山,冲到广固城下;
西路:绕过大岘山,直接逼近广固城,但是路程较长;
东路:走海路从今天的山东海岸登海,同样路程也会比较长。
以刘裕的性格,他不必要也不会绕过硬骨头大岘山,费时费力打仗。他明白,只要攻克了天险大岘山,慕容超连还手之力都会没有。
因而刘裕决定,直接走中路,直击广固城,翻越大岘山!
刘裕大军一路北上,所占领的南燕城池都留下兵力坚守。军队逼近大岘山,有将士出来劝阻:“燕军听闻我们前来讨伐,都不敢出城挑战,但是一旦当我们进入大岘山,那时候他们坚壁清野,使我军进退两难,这样恐怕就不好了。”
刘裕大笑,把那个不识兵法的大兵拉出了帐篷,打,不对,是指着田野上的庄稼说:
“诸位不要怕!我早就料定慕容超鼠辈鼠目寸光,不懂得长远计议,之前出来掳掠的时候,撤退时不烧掉禾苗;此次我等前来讨伐他,他必定只知保守广固、临朐二城。我们一入大岘山,便是破釜沉舟,此次必定会一举攻克南燕!”
“诸军听命,整装向前!”
这叫什么?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时的广固城中,慕容超得知晋兵来犯,向臣子询问防御的意见。公孙五楼慢条斯理,向慕容超提出了上中下三条策略:
“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
“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
“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
什么意思呢?公孙五楼认为:刘裕此时兴兵来犯,力求的是速战,因此只要把守住大岘山,坚壁清野,在绕到背后迂回攻击,刘裕就会不攻自溃了。倘若这条路慕容超不想用,也可以就闭关不出,等刘裕师老兵疲,自己退走便可以。
最后,公孙五楼提醒慕容超,切忌放纵刘裕突破天险,再出城挑战,这样是下策中的下策。
慕容超不以为然:
“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鲜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
看来慕容超依然还没有对于这场战争的凶险程度弄清楚。慕容超一直以为,刘裕前来攻击,只不过是简单报复一下自己抢劫的行为而已。但是实际上,刘裕是奔着灭国的目的来的。
并且很明显的是,慕容超的思维依然停留在那个胡骑纵横中原的时代,晋兵不堪一击,胡人何以快乐地南下抢劫。然而,距离永嘉南渡也是足足有九十年的时间了,晋军的战斗力不再是西晋亡国时那般衰颓。灭成汉,败后赵、前秦等盛极一时的北方大国便是明证。可惜他没有意识到这些,坚持走正面硬战的道路。
优势在我!
群臣没有办法,只能高呼:“皇上英明!”
……就这样,慕容超完美地跳进了刘裕给他设计的坑里。慕容超“果断”放弃大岘山天险,收兵屯入广固、临朐二城专修城防,静待刘裕前来。
桂林王慕容镇与韩[言卓]上书继续劝阻,以冀慕容超能改变心意。韩[言卓]甚至把慕容超比作汉末疲软的刘璋,放纵敌人入境,简直不知兵法!
慕容超大怒,把慕容镇关进了大牢,重责了[言卓]一顿,之后依然坚持原有的决定。
在“大内奸”慕容超的帮助下,刘裕率军经过大岘山之后,还没有燕军前来接战。刘裕过关之后,仰天大笑:“感谢上天保护,如今让我一直灭掉南燕大有希望了!”
去感谢慕容超吧。
六月十二日,晋军进兵到临朐城下。慕容超已经将公孙五楼任命为征虏将军,与辅国将军贺赖卢,左将军段晖等人率领步骑军队共五万人(后来又增兵到九万)共同戍守临朐城。就连慕容超本人也是前来督战。
大战一触即发。
当时临朐城南四十里处有一条巨蔑水,公孙五楼刚刚到水边,晋军龙骧将军孟龙符立即前来挑战。孟将军声势威猛,公孙五楼一时抵挡不住,仓皇撤退。
很好,刘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发制人,为自己争取准备时间。
公孙五楼等了一会儿,却没见晋军上来,原来晋军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兵车。
晋军兵车四千辆,排开分为左右两翼,缓缓地进行推进。直到距离临朐城十里,慕容超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来战,双方立刻展开鏖战,晋军虽然勇猛,并且有兵车作为防护,但是南燕军数万大兵的实力还是不可以小觑的。
转眼间夕阳西下,晋燕双方仍然未分出胜负。
此时刘裕手下将领胡藩对刘裕提出建议:目前两军杀得难舍难分,然而临朐城中必然没有重兵把守,为什么不可以用少量的精兵偷袭?这样的话就可以一战而破城。
刘裕立即派遣胡藩、檀韶、向弥等帅精兵数千人,趁着夜色摸黑到临朐城脚下。向弥一看,笑了,临朐城里空荡荡的,一个兵都没有!只是城南有一个叫段晖的人率领着几千人在那里驻扎。那可太棒了!燕军没有斗志,不如先吓他们一下?
向弥大吼:我等率领精兵十万人前来攻城!守城的人,如果是骁勇的士兵,尽管出城来战;如果是一些懦夫之类,尽早投降!不要玷污了我手中的刀!
城内燕兵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群人是从什么地方杀出来的?本能告诉他们,敌军兵临城下,自己那边前线肯定是败了,自己这边再作抵抗也无用处,于是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向弥立刻架起云梯,攻入城中。
南燕重镇临朐就这样失陷了。说实话,我还真的看不出来是“攻”进去的。
段晖飞报慕容超自己老巢被端的消息。慕容超打马就走,直接逃进了广固城,途中还差点被晋军给追到。段晖自当断后,但是力不能支,在自己的大营失陷之后被斩杀。
刘裕纵兵攻入临朐,收缴燕军所丢下的金银玉器之类,分发给将士。随后直扑广固城。广固外城随即失陷,但是内城却是久久攻不下来。刘裕在外边筑起长围,打算开始打持久战了。
持久战?刘裕有这个能力打吗?
刘裕能够玩围城、持久战,说起来也还是要拜慕容超所赐。燕军临朐一败,啥都不要了,前面提到的金银玉器自然少不了,遗落满地的粮草更是不可胜数。再加上燕军没有坚壁清野,因而粮食完全够了。刘裕甚至放心地停掉了长江、淮河之间的粮草漕运。
自己有的是时间与精力,何必要慌张呢?
慕容超想到了求援。没错,向自己的老大哥姚兴求救,他一定能帮到自己!
慕容超命令尚书令张纲溜出城向西,向后秦求援。可是秦王姚兴当时自己也有自己的烦心事,已经觉得内外交困了,又何谈发兵援助南燕呢?姚兴假意答应发兵,可实际上只能提供除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张纲只好悻悻退去。
半路上出意外了,走到泰山郡地界的时候,他居然被晋军的太守申宣抓住了,当即送往刘裕营中。刘裕亲自为他解绑,还赐予他好吃好喝的,并答应了投降之后大大有赏。在美妙政策的感召之下,张纲投降了。
这下南燕可没有戏唱了,原先他还在大吼:打啊打啊,你们纵然攻城,我们可是还有张纲呢!但是刘裕将张纲装进囚车里绕城一圈游行之后,燕军知道了,姚兴是靠不住了,援兵也没有了。全军默然,说不出话来。
慕容超只好再次打起了政治牌,派了拨使者向刘裕请和,以大岘山为界,希望可以向东晋称臣纳贡。
刘裕怒斥来使:“请和怎么不早来?回去告诉你们的国主,这一战我就要灭国!”使臣带着惊吓退回了城中。
战亦战不得,请和屡屡碰壁,慕容超急了。他这才想起之前群臣对自己的劝谏是多么的正确。他把慕容镇从大牢里放了出来,向他征询现在应该怎么办。
慕容镇指出:燕军虽然失败,但犹足一战。倘若可以用金帛来激励士气,收集流散的士兵,那么尚可以与刘裕决一死战。如果燕国尚有转机,便可以取胜败敌;如果我们真的气数已尽,不如全部以死殉国,倒也不失气节!
有人一听“以死殉国”这样的话,马上不同意了。司徒慕容惠当场与慕容镇开怼:桂林王你疯了!就这么几个人,你去打晋军,是找死去吧!依我看,秦王姚兴与我们结为兄弟,应当再去请求救援,如果去的大臣地位够高的话,应该可以打动姚兴。
慕容超一想也对,目前还没有山穷水尽,还用不着与晋军拼命。上次求救也是自己疏忽了,张纲与姚兴一点都不熟,自然打动不了姚兴。嗯……尚书令韩范德高望重,受到秦、燕两国的共同尊敬,派他去应该可以求得援兵。
尚书令韩范临危受命,再次前往向后秦求援。姚兴这次令人给刘裕带了一句话:后秦铁骑十万即将横扫淮、泗、江、豫地区,你就等着吧!
得知消息的刘穆之问刘裕:“如今广固城尚未攻下,又要对付后秦的威胁,如何是好?”
刘裕大笑:“兵者诡道也,如果姚兴真的要来偷袭,必定是趁夜摸黑来打,哪里有什么当面宣战的道理?这明明是吓唬人的!”
刘裕手一挥,对手下说了一句极具有威慑力的话:“你回去告诉你的姚兴,等我平定了南燕,自然来收拾你们后秦!如果识相的,尽早前来投降!”
自己的使者被刘裕羞辱,姚兴决定发兵救援南燕。姚兴终于也够意思了一回,他派遣将领姚强领兵一万,和韩范前往洛阳,准备杀入东晋境内。
可就是连这点兵都没派出去。
原因是后秦的后院炸雷了。
后秦北方的胡夏国大举入侵后秦,姚兴慌了,马上叫人到洛阳去,把姚强的那一万人给追了回来,防守都城长安。
韩范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抱头大哭:“天要亡燕矣!”
慕容超的末日到了。
张纲明显是一个两用型人才——他还会做攻城器械。飞楼、云梯、板屋、牛皮等十分巧妙,城头上燕军竟然束手无策。此时韩范出使后秦回来,估量了一下实力对比之后,马上向刘裕投降了。刘裕给韩范任命官职,按照惯例到城下又游行一圈。
城中士气大大萎靡,高官纷纷出城投降。慕容超命令公孙五楼搞地道战,结果挖到一半,被晋军发现了,进展毫无所获。
慕容超的处境一日比一日困顿,总有一日,这广固城也会被晋军攻陷。有人劝慕容超逃跑,慕容超不同意:“兴衰都是上天注定,我宁愿自刎而死,也不愿当亡国奴投降!”
他很快就食言了。
义熙六年(410)二月初五,刘裕列阵誓师,那一日正是忌日,有人劝刘裕不要攻城。刘裕高声对众将领宣布:“今日,即为慕容小儿之忌日!”
鏖战之中,南燕尚书悦寿在一个夜晚打开了城门。晋军随即进攻入城中。
广固失陷。
慕容超忘记了之前自己的豪言壮语,逃出城外想要开溜,但是刚走几里地就给晋军抓住。刘裕大声喝斥慕容超,随后就把他押送到建康,处斩。
刘裕此时却是愤怒,极度的愤怒。
就这每一个广固城,你慕容超明知没有实力却死活不投降,虽说我不急,但是这不是浪费我的时间吗?刘裕居然下了命令,要屠城,把城内的人都坑杀!
韩范在一旁连忙制止道:“将军倘若真的屠城,那么北方之人都会为此胆寒,以后收复中原的事业可是要大受其弊了!”
刘裕听了这番话之后虽然放下了屠刀,但还是下令坑杀了城中的三千慕容王公贵族以及高官显贵子弟,有一万余人被发配为奴。
这是刘裕的第一次失策,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人的野蛮本性,总是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控制刘裕的思维。
总之,南燕凡历十二年,共传二世而亡。彻彻底底地亡了。
南燕灭国的消息传至建康,朝廷内外士人无不欢呼。晋室南迁九十多年,晋军终于又一展雄风!大家都意识到,六十年前桓温入蜀灭成汉、三十年前淝水之战大败秦兵的时刻并非成为了永远的遥远回忆,奇迹可以复刻,辉煌可以延续。
只是不知为何,历史总喜欢在这样的高光时刻撒点灰尘。建康内庆功的群臣、甚至连远在北方的刘裕都不知道,南边又出了更大的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