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洛阳游第249篇 石人洼有石人 有嬌氏的居住地

2023-06-29 20:30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石人洼村位于今洛阳市西郊磁涧镇,界于如今的新安、宜阳两县之间的秦岭余脉、崤山支系东段的浅山丘陵区。石人洼遗址是新安县境内十六处重要遗址之一。


石人洼村名的由来与村中的石人有关。1992年,石人洼村出土了一方唐开元年间的青石墓志铭,从墓志铭得知:石人洼村在唐代是河南府新安县函谷乡曹城村之原。


石人洼村名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洪武年间,一户张姓人家从洪洞县移民到曹城村之原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泉水清冽甘甜,是小芦江的源头。张家有祖传的酿酒技术,就用自家门前的泉水酿出了第一坛美酒请村里人品尝。村里人品尝后都啧啧称奇。一日,张家主人到四十里外的城里买酒,因买酒的人不少,回来耽误了时间,天色已经黑了。凑巧在离家五里多的时候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张家主人赶快躲在路边的一颗胳膊粗的皂角树下避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棵树的树冠不大,但树冠下却无一滴雨水落下,并且,山洪也绕树而过。雨停后,张家主人赶快回家。在离家一里左右的山洼里,忽然,看到一个提着红色灯笼的人走在前面,他紧走几步想赶上提着灯笼的人说说话,可他快,前面的人也快。他慢,前面的人也慢,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就是追不上。无奈,张家主人叫了几声,也不应。马上快到家了,就对前面提着红色灯笼的人说到,"想叫你喝酒,你也不应,难道你是石人。"话音刚落,前面的人停了下来,他走进一看,竟然是个湿漉漉的石人。至今,这个石人还在。位于石人洼村西头的田间路边。青石质,站立状,头部残缺,下身埋于地下。


石人洼村以前叫乔庄,原有乔公祠。传说乔庄庄主以养蜂为业。乔庄庄主因向龙王求雨丢了性命,后人为了纪念他修了乔公祠。后来民间就衍生出了很多个石人显灵为路人解危救难的故事来纪念他。“乔”,繁体为“喬”,“喬”、“蟜”字形相近,读音相通;而且乔公以养蜂为业,正应了有蟜氏的崇拜图腾;喬字的结构与结庐崖头或树枝上的蜂巢象形。有蟜氏群体就是来自新安的涧河(谷水)与来自宜阳的洛河交汇的夹角地带,远古时代炎黄母族有蟜氏的所居之地。当时有蟜氏群体正处在仰韶文化前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换的社会形态。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说明黄帝、炎帝的母族为有嬌氏。《山海经•中次六经》记载:“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嬌虫,实为蜂蜜之庐。”就是说,远古时候,有个把蜜蜂作为图腾的氏族,这个氏族被称为“有嬌氏”,他们生活在平逢山一带。


根据《山海经》“南望伊洛,东望榖城之山”的定位,平逢山在伊洛河川之北、榖城山之西。据伊河、洛河方位。又据《左传》记载,“榖城”为春秋周邑,西汉曾置榖城县,其位置在今洛阳市西北,以临榖水而得名。榖水就是今天流经新安县而后流入洛阳的涧河。《水经•榖水注》:“榖水又东径榖城南”,就是说,今天的涧河要经过榖城的南面,说明榖城应在今涧河的北岸。


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毂水篇》中就已确认俞随水就是孝水,就是发源于石人洼背后凤凰山的王祥河。如此说来,以周山为首,更西边的新安、宜阳两县交界地带,应该是远古时代炎黄母族有嬌氏的聚集地区。



深度洛阳游第249篇 石人洼有石人 有嬌氏的居住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